分享

中国古代六大天才奇书

 图书 馆员 2015-07-18

中国古代六大天才奇书,绝对有营养  

古代六大天才奇书,是明末清初金圣叹评点的古代六大奇书。金圣叹曾认为,自古以来能称得上真正的才子,只有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和王实甫数人;古来贤人无数,金圣叹独选这几人,除了他们的确有极高的才华,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虽都有远大抱负,但或隐居不显,或怀才不遇,或生不逢时。

第一才子奇书:《庄子》


《庄子》,也称《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金圣叹评点庄周梦蝶


何谓分?庄周则庄周也,蝴蝶则蝴蝶也。既已为庄周,何德是蝴蝶?既已是蝴蝶,何得为庄周?且蝴蝶既觉而为庄周,而犹忆其梦为蝴蝶之时,则真不知庄周正梦蝴蝶之蝴蝶,之曾不自忆为庄周也。何也?夫梦为蝴蝶,诚梦也,今忆其梦为蝴蝶,是又梦也。若庄周不忆蝴蝶,则庄周觉矣;若庄周并不自忆庄周,则庄周大觉矣。彼蝴蝶不然,初不自忆为庄周,遂不自忆为蝴蝶;不自忆为庄周,则是蝴蝶觉也;因不自忆为庄周,遂不自忆为蝴蝶;蝴蝶并不自忆为蝴蝶,则是蝴蝶大觉也。此之谓物化也者。



第二才子奇书:《离骚》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金圣叹评《离骚》与《易》


《传》日“无忧者惟文王”。夫文王无忧,即又何为而演《易》耶?吾独谓忧之甚者无如文王,此于何知之?于《易》焉知之。夫《易》六十四彖,三百八十四爻象,此真《离骚》之底本也。其指远,其用近;其称物也小,其取类大也;其立言也大,杂而不越,曲而必中;其示人也,不为典要,惟变所适。 《离骚》之文,正犹是耳,非降《易》以俪《骚》也,此非尊《骚》以附《易》也。其事同,其心同,则其艰难同,而其忧自不能不同。夫《易》,世皆知为古之圣人展转求生之宝书,《离骚》之书复胡为不同!


在古代,《易》是圣王所做,群经之首,地位很高。而《离骚》是文士所做,长期也来不被人们重视。金圣叹将二者并举,足见他对《离骚》的重视。

第三才子奇书:《史记》


《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金圣叹评读史记


金圣叹要求读者在阅读《史记》的时候留心文中的重要文字,“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金圣叹认为《史记》里的文辞精妙,暗含深刻道理。金圣叹发现,《史记》中以“天资刻薄”论断商鞅,足见其对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厌恶憎恨,“史公恨商君,并恨其书如此”。

第四才子书:《杜诗解》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杜甫的诗歌对仗工整,言之有物,读之有厚味。在杜甫中年经历安史之乱的变故,飘零乱世,其诗歌忧国忧民,感慨万千,诗风沉郁顿挫。由于杜甫诗歌描写安史之乱真实情景,特别是“三吏三别”系列,所以杜甫诗也有“诗史”的美誉。代表作品《登高》、《蜀相》、《石壕吏》。


金圣叹评点杜诗


金圣叹子评点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已从招堤游,更宿招堤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境”字与“景”字不同,景字闹,境字静;景字近,境字远;景字在浅人面前,境字在深人眼底。


金圣叹评点《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时说:三四,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二语,是但见祠堂而无丞相也。黄鸟所以求友,君子旷百世而相感,有尚友古人之情,而无如古人终不可见,如“隔叶”也。



第五才子奇书:《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把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打方腊等内容删掉,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捕杀的情节以结束全书。对于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历来褒贬不一。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版本是最为流行的版本之一,他的评点鞭辟入里,脍炙人口,在小说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圣叹评水浒人物性格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水浒传》有许多文法,非他书曾所有,略几点则于后。有草蛇灰线法。如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紫石街连写若干“帘子”字等是也。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


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代杂剧,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王实甫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在经典古代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读《西厢记》,感动得泪流满面,欲罢不能。




金圣叹妙论读西厢
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
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通之也。
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
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
西厢记必须与美人并坐读之,与美人并坐读之者,验其缠绵多情也。
西厢记必须与道人对坐读之,与道人对坐读之者,叹其解脱无方也。
西厢记是西厢记文字,不是会真记文字。
金圣叹批《西厢记》是圣叹文字,不是《西厢记》文字。
天下万世锦绣才子读圣叹所批《西厢记》,是天下万世锦绣才子之文字,不是圣叹文字。
想来,姓王字实甫此一人亦安能造《西厢记》?他只是平心敛气向天下人心里偷取出来。
总之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绝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


 

王勃:人不轻狂枉少年 得罪诸多世人,留下万千佳作

西方有句谚语:“造就一个艺术家需要三代。”

这话说的其实是家学渊源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这一点在艺术上尤其显得突出。

因此,很多天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家庭熏陶出来的。王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少年得志?挥斥方遒
  王勃,字子安,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也是唐初著名诗人王绩的侄孙,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旧唐书》说他六岁就会写文章,“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唐代大儒颜师古作《汉书注》,被公认为是最权威的注解,直到今天中华书局出版的《汉书》仍用的他的注。

而王勃九岁读《汉书》的时候,居然给颜师古挑出了一大堆毛病,还写出了十卷汉书《指瑕》,一时震惊海内。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自荐,刘表荐于朝,两年后,王勃应制科(唐代一种皇帝亲自主持的临时性科举考试——作者注),对策高第(考试成绩优异),被授予散朝郎之职。

此时的王勃年仅十四岁,还是少年。
  
十四岁的王勃,和那个正如朝阳的东方帝国一样,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时代的自信与豪迈通过人生际遇转化成他满满的骄傲,再通过他的笔端抒写出来,即使是痛,都痛得自信,痛得潇洒,痛得壮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江淹《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离别总是一个最痛苦的主题。

不管是此前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还是之后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的每一幕,每一刻,似乎都是一把钝刀,绞割着人们已经伤痕累累的心,因此,离别的诗句总是让人黯然神伤,几乎已是不易之道。
  
可是,王勃这首诗却一反常态。

首联以一组工整的对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雄浑、境界壮阔的画面,仿佛在这离别之时,城阙与山河都肃立两旁,站成一旅威武严整的仪仗队,为朋友送行。

第二联安慰朋友,离别是为了“宦游”,“宦游”二字颇有深意:

虽则是离家远行,但也是展翅高飞,即使是背井离乡,也是为了日后的衣锦还乡。因此,暂时的离别不算什么,因为男儿远行,是为了开辟一方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联是传诵至今的名句,多认为是从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化用而来。

不过王勃在这里突出了“知己”二字,在勉励朋友的同时,又注入了友谊的温情;最后一句似戏谑,提醒朋友勿作小儿女态,而应放眼未来,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胡应麟《诗薮》评此诗说“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

这时的王勃,已经从散朝郎任上离职,应唐高宗的儿子——沛王李贤之邀,担任沛王府修撰。

《唐才子传》中说当时王勃名满天下,出重金请他写诗作文的人很多,因此他靠润笔都可以过得相当的宽裕。

他写作的时候,总是先磨墨数升,再酣饮美酒,然后蒙头大睡,醒来之后拿笔就写,一字不改,人们称之为“打腹稿”。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王勃可算早出名中的翘楚。

但是,也许正由于他出名太早,对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无法看得真切,加之年轻气盛,恃才傲物,王勃得罪了不少人,于是,很快他就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打击。

稀里糊涂的文字狱

严格意义上讲,唐代是一个相当开明的朝代。

终唐两百多年,没有一个文人因为文字而被砍头,即使像杜牧在《泊秦淮》中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暗示唐代将走上陈朝灭亡的老路,疯狂攻击现政府,也没见被人抓住说大逆不道;

李商隐在《马嵬》中说“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毫无遮拦地调侃唐玄宗与杨贵妃,也没有像别的朝代一样马上被定为“大不敬”,抄家、充军或者诛灭三族。

但是,这也并不代表文人写作就没有禁区。

专制社会总有很多微妙的敏感话题,而涉世不深者一旦涉及,引来的很可能就是滔天大祸,立储问题就是这些敏感话题中的一个。
  
专制社会,天下为家,君主视天下为私产,统治权传子而不传贤。

暴力争夺、阴谋篡取成为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基本方式。为了争夺权位,父子相残,兄弟操戈层出不穷。

天授年间,许王李素节和泽王李上金同被诬告,被抓到京城准备处死,走在路上,看到有人家办丧事,李素节对左右说:“能够病死是多好的事情啊,还有什么必要哭呢!”

隋末,越王杨侗在被王世充缢杀之前,遗言:“从今以去,愿不生帝王尊贵之家。”
一语道破其中的惨毒。


  
高祖李渊即位之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是当时秦王李世民羽翼已经丰满,成为争夺太子之位最强的力量。

终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屠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家属均被诛杀,接着连李渊也不得不将皇位让出,当了唐朝第一位太上皇。
  
李世民即位之后,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随着时间推移,又对太子多有不满,而喜欢魏王李泰,李泰知道之后,也极力活动,想谋求太子之位,终于导致太子被废。

《旧唐书》记载:李泰知道太子被废的消息之后,喜滋滋地去找父皇,说:“我只有一个儿子,我如果当了皇帝,死前我就杀掉我的儿子,把皇位传给晋王(李治)。”

唐太宗竟然信以为真,把这话告诉了褚遂良,褚遂良说:“魏王一旦当了皇帝,成为天下的主人,哪里有杀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晋王的道理?如果陛下一定要立魏王,就必须为晋王寻找一个好的安身之地。”

此时被废的太子李承乾也上书说:“我已经当了太子,难道我还有什么别的欲望吗?只是因为魏王相逼,无奈之下才做了傻事。陛下如果让魏王李泰当太子,就正好落入了他的圈套。”
  
此时唐太宗才如梦初醒,说:“我如果立李泰,就意味着太子之位是可以凭借手段得到的。立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不可能活下去;立李治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泰就有可能保住性命。”

于是,当初根本没有竞争实力的晋王李治,在鹬蚌相争之中渔翁得利,被立为太子,后即位,就是唐高宗。
  
有了父亲弑兄杀弟的先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高宗李治对立储问题十分在意,如履薄冰,希望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而恰恰就在这个关头,王勃却干了一件触龙鳞的傻事。


当时诸王经常以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英王鸡》。


檄指的是檄文,是古代战争中宣布对方罪状,表明讨伐原因的文章,用现在的观点来看,王勃充其量也就是恶搞而已。

可是这篇文章让高宗看到之后,却触动了他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很自然就联想到了太宗和自己面临立储问题时发生的一系列惨祸,于是高宗认为王勃“离间诸王”,将他赶出了王府。
  
遭遇了第一次挫折之后,王勃傲慢随意的性格似乎也没有多少改变,很快又做了第二件傻事。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在友人的帮助下,谋得虢州参军之职。

任职期间,有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王勃将他藏匿了起来,后来怕走漏风声,居然将曹达灭口。

事发之后,王勃被判死刑,好在遇赦,没被处死。

后来有专家怀疑此事可能是同僚陷害,原因是嫉妒王勃才华卓越。

这次大祸,不仅使王勃的仕途宣告终结,甚至还连累了他的父亲,其父王福畤因为儿子犯罪,被贬为交趾(现越南河内)县令,远谪南荒之外。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南昌。

南昌长江边上,有一座由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修建的楼阁,后人称之为滕王阁。

李元婴在修建这座楼阁的时候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座楼阁将永远地和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年轻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提起滕王阁,不会有人想起李元婴,而只会想起王勃,还有那篇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
 

礼岂为我辈设邪?
从王勃大大方方接过纸笔的那一刻起,阎都督就开始后悔了。
  
南昌的滕王阁是原滕王李元婴所建,到高宗时,楼台已经朽败不堪。

当时在此任职的都督阎伯屿便重修了滕王阁,为了纪念这一盛事,阎都督便请来了当地的名流,在重阳日会聚一堂。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照例是要写文章来纪念此事的。

几百年后的滕子京也做过同样的事情,他重修了岳阳楼,并请人作文,于是范仲淹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阎伯屿跟滕子京不同的是,后者是光明正大直接请范仲淹作文,而他却玩了一个小小的花招。
  
这次宴会的目的,除了庆贺滕王阁重修成功之外,更重要的是阎都督想借此向大家夸耀他女婿的才学。

因此,在宴会之前,他就嘱咐女婿事先做好了一篇序文,并叫他背熟,打算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来给大家看。

宴会上,大家坐定之后,阎都督命人拿出纸笔,假意请各位为这次盛会作序。

一千多年后,学者吴思写了一本书叫《潜规则》,指的是那些上不得台面但是大家又必须遵守的无形的规则,其实,潜规则在一千多年前就早已存在了。

因此,当下人将纸笔奉到自己面前请自己作序时,在座的宾客都假意推辞,因为他们都知道,今天的潜规则就是:文章是阎都督女婿的,如果自己不知深浅接过来,就是极度的无礼。

但是,年仅二十多岁的王勃显然没有明白这潜规则,当纸笔传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居然没有推辞,毫不客气地接了过来!
满座皆惊,阎都督更是怒形于色,拂袖离席而去。


王勃似乎什么都不知道,落笔便写,阎都督在帐中总觉得心下不甚了然,于是叫家人去看王勃写的什么,随时向自己汇报。

一开始,家人报说:“他落笔先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冷笑说:“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

过一会儿,家人又来报:“他现在写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收起了轻蔑的笑容,沉吟不语。

许久,家人又来报:“现在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都督大惊:“此真天才!当永垂不朽!”于是从帐后出来,宾主尽欢。
  
宴会结束的时候,阎都督肯定没有当初的悔意了。

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列在《滕王阁序》里(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与这篇文章一起传之千古而不朽的话,他也许更会庆幸今天邀请王勃的举动,更会庆幸王勃的无礼,因为如果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大家一样世故,对潜规则了然于胸,就不会有今天的盛会,更不会有这传世的杰作了。
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为人豪放不羁,《世说新语?任诞》中说,阮籍的嫂子回娘家,阮籍竟然不顾男女之大防,去跟嫂子告别,当别人讥讽他不懂礼法的时候,阮籍反唇相讥:“礼岂为我辈设邪?”

  
礼法束缚得越来越紧,于是无所措手足,这也许是《滕王阁序》成为千古绝唱的最大原因。

从汉代的经学到唐代的儒家道统,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中国人的锐气和想象力被消磨殆尽,唐诗宋词不复存在,读书人所有的智慧都耗在了八股文中,耗在了无聊的礼节和谦让之中,耗在了暮气沉沉的内敛和稳重之中。
  
王勃走下滕王阁,在大家的祝福声中离开南昌,继续踏上探望父亲的旅程。

几个月后,他乘坐的船遇到台风,王勃溺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滕王阁序》里有一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这里的终军是汉代人,他自荐去招降南越,时人壮之。

后来,他被叛军杀害,年仅二十六岁,人们都惋惜地称他为“终童”。

但是,不管是王勃,还是终军,都用自己短暂的人生书写了一个永恒的辉煌。

终军死后,南越终于归附朝廷,成为中华大家族的一员;

王勃死后,人们把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居于四杰之首。

于是,唐诗的大门由四杰为我们缓缓打开,门后,将是一个光耀万邦、流芳千载的世界。

关于下跪的趣味历史  

下跪的有趣历史,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下跪。 跪,原是一种礼节。


在中国,行跪拜礼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太祝》中已有:“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这九种都是跪拜的动作,区别之处只在手、头和身体的动作不同。

为什么一个跪,能整那么多动作。究其原因,跟古代人总是跪着有关。

在胡床(也就是小凳子)传入中国之前,古人都是习惯跪在榻上或者席子上,所谓席地而坐,其实是席地而跪。尤其女子更讲究,甲骨文和小篆的“女”字,就是标准坐姿:两膝着地,臀部落在两脚上,双手相交下垂于前。

就像这样


当然,也有这样的,这种姿态多在没人的时候,一般可能会伴随着牢骚:隔壁三大爷的二舅老爷一家真不识相,串个门能聊那么久,腿都直不起来了!哎哟我去!


有一个汉字,叫踞。例如“蹲踞”、“箕踞”,当然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当着宾客面这样坐。要么你像王羲之一样牛逼,要么,你就是不懂规矩。

总的说来,在古代中国,跪就是坐,所有社交礼仪活动都是在跪的基础上开展的,大家一律平等,没人占人便宜。所谓叩首其实就像现代人鞠躬一样,并无特别屈辱。

那么,这个跪姿到底流行到什么时候?

其实你看看日本人就知道,日本的传统文化是以中国唐代为模板的,到现在他们还都跪着。还衍生出各种跪礼文化。

所以基本可以确定,一直到唐代,中国人主流社会还都不怎么习惯坐着。虽然彼时小马扎传入中国已经至少好几百年了。


到宋朝,大概是蹴鞠和斗鸡的流行,跪得腰酸腿痛的中国人终于放弃了跪,改坐在椅子上了。而跪,也早退化成为一种体现尊重、郑重的礼仪制度。

但一般人也就限于给德高望众的长者跪,再有就是出于道歉,但那都是心悦诚服。至于电视上看到皇帝上朝下面跪着一片的事,压根没有。

如果有,那也是元朝开始的事情。

康有为记述过:”汉制,皇帝为丞相起,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蒙古入主中原,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头:面君要跪拜,并且跪着上奏,这是所谓“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下跪,开始变味为一种奴性文化的象征。权贵面前,人人得跪。再经过明清的高压奴化政策,下跪终于成为人人不耻却又不得不为之的事情。

正是因为下跪如此屈辱,所以才有“男儿膝下有黄金”,不跪成为可歌可泣的事。

清时,英国派马嘎尔尼使节团访华,但马噶尔尼拒绝向乾隆跪拜,弄得乾隆龙颜大怒,险些把鸦片战争提前了多少多少年。后来有大臣用精神胜利法打圆场,说番邦鬼子膝盖不会打弯儿。这事儿算勉勉强强遮掩过去。

歪果仁为什么不跪?

原因是西方人跪的理由只有两样:上帝(宗教)和女性。

或者因为身材高大,地中海一带的早期欧洲人不爱“坐”而论道,更爱在户外从事体育运动,对坐着还是跪着的静态社交,没什么兴趣。

唯一的跪礼,献给了神灵,但那也是基督以后的事情,基督以前的诸神,也和希腊人一般爱热闹、爱戏剧,爱喝酒、爱运动。直到宣传末世与救赎的基督出现,欧洲人才诚惶诚恐地跪倒在地,祈求谅解和庇护。这时候,欧洲人也是双膝下跪的,像这样。


诚挚的道歉,西方人也会下跪。这种下跪行为通常被视为发自内心的。图为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令世界难忘的一跪。


但除此外,即便见到国王,欧洲人也不会下跪。至少不会双膝下跪。

在西方,单膝下跪更为常见。它起源于领地分封制背景下的政治。单膝的跪拜动作重心较高,通常也无需低头,撤后一步就可以立即站起。这样,既体现了一定的尊重和从属、又保留了自我保护的空间,呈现某种意义上的平等。

最为常见的单膝下跪场景就是骑士受封,立功的骑士以单膝跪地的方式来接受君主的赏赐,以其为荣耀的象征。当然,这个场景也常常用于军事行动中被打败的一方

无论如何,单膝下跪,都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及许下承诺。

到这里,终于快说到主题了。

在古代欧洲,向某位钟意又地位尊贵的女士单膝下跪,宣布向她效忠,可是骑士界里非常时髦的事情。

之所以说“时髦”,咳咳,是因为,有可能这位钟意的女士已婚,或者八竿子和你打不着关系,甚至不认识你。

但骑士们照旧兴高采烈地遵守这一文化,他们认为,心中暗许某位女士作为自己的“女神”,对她朝思暮想,甚至为她粉身碎骨,是最MAN的骑士精神。如果,仅仅是如果,能跪倒在女神面前,让她接受自己的虔诚(吻手礼),那就是最大的荣幸,堪比国王的受封。

就像唐吉坷德,心心念其实并不存在的托波索的公主杜尔西内娅。

正是这一原因,单膝下跪在西方逐渐演变成了男人向女人求婚的经典场景。


你不是骑士,我也并不是公主——但向我单膝跪下后,我就是你的公主,而你则成为我的骑士。就像蔡依林的《骑士精神》:故事开端结局,会因你而真实。

这里的下跪,意味着:忠贞和心悦诚服。也意味着,男人对女人宣布“投降”。 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他愿意选择放下部分自我,而这种让步,才是今后两人搭伙过日子的基本保证。你看,欧洲人最早懂得男人要在婚姻面前装怂的真理。

而单膝跪地的姿势对于求婚行为来说真是太合适不过了,若不采取这个姿势,怎能如此优雅地牵起她的手,为她套上钻戒;

又怎能让灯光以最完美的角度照射在钻石上,为它镀上一层耀眼的光圈,以此来显示承诺的坚不可摧?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世界终于统一了。本来是东方西方你有你的跪法,我有我的跪法。而现在,终于有了让东方西方的现代人都能接受的跪法。

人类世界,唯有这种下跪,是不繁冗、不屈辱,最美丽动人的。就像这些。


还有拜仁对球迷的下跪,那也是真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