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山名人(一)

 收藏秋天 2015-07-18

 阮兆康(1884--1968),字春翰,通山县大畈镇人。少年在其父指导下读书,1904年参加童试,录为庠生。1905年,考入武昌文科普通班,与董必武同班学习,结下了深厚友谊。1910年他与董必武同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文科高等学堂。翌年因爆发辛亥革命而辍学。

  1912年至1937年,阮先后任湖北省政府教育司第一科科员,湖北省第一、二、三师范学校英文、国文、外史教员,湖北省第四公学校监,阳新县自治筹备员,工业学校校长,长阳县政府第一科科长,南京政府秘书处第一科科员,考试铨叙部甄核司第一科科员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阮由铨叙部留职停薪回家。1938年,阮经石瑛介绍任阳新县立中学校长,后因日军入侵停课归里。1939年,日军占领大畈后,曾两次“聘请”阮任阳新县长,阮避居山村,予以拒绝。不久,阳新父老公推他任私立文华小学校长,阮勉强赴任。1940至1949年6月,阮在阳新县中学先后任教员,教务主任,校长等职。他学识渊博,教学认真,被学生誉为“太史公”。

  1949年7月,阮被省长李先念、文教厅长李实派专车接至省城,任湖北省立图书馆阅藏股副主任,1950年1月又兼任湖北省文物整理委员会委员。1959年,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根据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关于“湖北历代文学作品甚多,但需要整理”的指示,聘请六名文学名宿组成“整理小组”,由山西大学中文系一名教授任组长,对湖北省历代文学作品进行整理,每遇疑难,进行集体讨论时,阮往往能即席发表正确的意见。阮自幼为人敦厚、直率,为乡里所称道。求学期间,董必武的自信力和革命性对他的影响都很深,他常说:“我读起书来,就好象走进了汪洋大海,其乐无穷。”阮78岁才退休回归故里。1968年病逝于厦铺新丰,享年84岁。



 舒二喜(1854--1929),名习喜,字畅文,通山县宝石人。他幼年时,汉剧在横石一带正兴旺发展,几乎村村有串堂班围鼓坐唱,年节祭祀时还有的挂衣登台,舒受此熏陶影响,酷爱戏曲演唱。初入串堂班学旦角,后正式加入“双福班”随班拜师学艺,边学边唱。“双福班”为草台班,不是缺当家的就是缺贴补,学徒多是“听用”,什么行当都学,什么行当都唱。舒聪明过人,又刻苦钻研,在台上一末到十杂,唱作念打行行来得,在台下文武兼通,被人称为“饱肚子”,“满堂跑”。他个人取得一定成就后,看到一般戏班带出的徒弟很难成材,有的甚至跑一辈子龙套,便决心自己成立科班,培养人材。1873年,舒二喜年仅24岁,便在商人舒天祥支持下创办科班,因材施教,学徒各专一行。前后近四十年间,他办了寿、正、材、梁、舒矢志汉剧艺术终生未娶,年近花甲时穷困无靠,到武汉寻找门徒求生,在汉被聘为顾问。一九二九年,舒回故里,不久病故。

 

  汉剧名伶朱洪寿

  朱洪寿(1883一1942),字廷训,号瑞堂,通山县慈口人。少时读过八年四书五经,但无意科举。他反对宗族统治,放荡不羁,被赶出族门。20岁,他在舒二喜的“洪班”当伙夫,挑水劈柴,空闲时常在舍外听戏。朱喜爱“二净”的唱腔,时间一长,也学会了几段,挑水时,便在河滩下自唱自乐,偶然被舒二喜听NJ o舒发现他声如洪钟大吕,洪亮圆润,又得知他有文化,认为是块好“料子”,便收为门徒,专攻二净。3个月后,朱登台献艺,一鸣惊人,于是各戏班争相聘请。两年后,他定居武汉长乐乐园(现武汉楚剧院),先后在美城(现武汉汉剧院)、新市场(现民众乐园)等处与著名演员同台演出,名扬三镇。

  朱的拿手戏有《定军山》、《小五台》、《二进宫》、《锁五龙》等,他把戏中的曹操那奸诈多疑的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被传颂为汉剧界的拔尖人才。他名扬梨园,但不恃艺自傲,戏德高尚,同行无不敬重。当时陈伯华尚未成名,一次她演《霸王别姬》,竟无人肯演项羽,朱主动配演,并穿上他新做的绣金大靠,在台上主动让台,使陈能很好地发挥其艺术才能,陈伯华至今还不忘此情。曾到重庆、九江、长沙等地献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因家庭拖累,仍回武汉谋生,饱受日本浪人的凌辱和流氓地痞的敲诈,生活艰难,精神痛苦。1941年底,他到天门搭班演出,1942年年初开台,59岁的朱洪寿因长期奔波,贫病交加,勉强抱病登台,一夜演出后,回到家中溘然长逝。在客死天门的前几天,朱曾新拟一春联:“洪声传二楚,寿名在净中”将洪寿、二净嵌入联中,抒发其痛苦心情。





梅盛伟,1914年生于通山县燕厦金坑村。1930年在当地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政治部宣传员,师文印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股长,科长,天全独立团团长,后方纵队司令部通讯科科长,红四军政治部保卫部秘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二九师随营学校文印股股长,第一、第二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总务处副处长,直属供给处政治委员,第三十四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十四旅七十一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二团副政治委员,合江军区第五支队副政治委员,鹤立独立团团长,东北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政治委员,交通部政治部主任,顾问组组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1年4月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



阮邦和(1916—1984),原名阮班获,黄沙铺镇源头乡人。1928年叶金波、姜中信到黄沙进行革命活动,吸收他任秘密通讯员。

  1929年,红军五纵队来到他的家乡,他毅然参加红军,年仅13岁。

  他1930年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勤务员,1931年入军团教导队学习,结业后任政卫队班长,后升任排长,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红军学校学习。因工作积极,成绩优良,任补充团政治指导员,不久改任连长,两月后到江西红军大学学习,6个月后任江西中央党校军事教员。1934年参加主力红军长征,任三军团司令部教育科参谋。

  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团长、陕北军大区队长,参加过平型关、汾雒公路、油房坪、午城和临县等大型战斗,卓建功勋;解放战争中历任团长、科长、副师长、师长等职,曾指挥长春外围、鞍山、新民和“三下江南”等著名战斗;“抗美援朝”时期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六十师副师长。1954年入东北高级炮校学习,结业后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六十七师师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5年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5月离职到湖北省军区元宝山干休所休养,享受正军级待遇,1984年1月19日逝世。他临终前向组织提出个人丧事从简的请求,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党性修养。其骨灰归葬于通羊镇凤池山烈士墓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