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遭爆炒,VC和PE 应理性 “互联网+”带来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但还是希望用“+”互联网来推进产业的升级和进步,而不是只停留在概念,沦为企业爆炒的工具。同时,更希望VC和PE在狂热地追寻互联网“+”,应理性考虑需要“+”点什么? 爆炒风波有泡沫,理性投资需谨慎 就目前状况而言,在A股市场中已有数百家上市公司涉及“互联网+”,从形式上看,也各具特色。其中,包括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物流以及互联网地产 … 在实际操作中,但凡与“互联网+”有着或多或少关系的公司,其股价必遭市场资金的爆炒,身价翻倍已然不是梦。在全民创业项目中,互联网+某某已不算“一枝独秀”,随“互联网+”继续爆发式增长,VC/PE的投资则是遍地开花,创业项目有泡沫,投资需谨慎。 据了解,全通教育是今年首家突破400元天价的上市公司,然在去年同期,全通教育的股价却仅有40多元的价格。时至今日,全通教育的身价已经翻了近十倍,股票总市值也飙升至400多亿元。以经纬创投为例,其发生的超过100起投资事件中,17%发生在了O2O领域、16%在企业服务领域、13%发生在交易平台、10%的投资分布在与电商以及移动电商相关的领域,垂直社区及互联网金融分布比例分别为8%,剩余的36%则较均匀地分布在医疗、游戏、互联网教育、硬件、新内容等领域。显然,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VC和PE 应理性投资,方可促使创业项目因此顺势而飞。 搭“互联网+”顺风车,大小企业来“淘金” 在“互联网+”相关概念被纷纷爆炒之际,来搭“互联网+”的顺风车,不少企业也开始浑水摸鱼,试图也来“淘淘金”。 这时候有很多创业者都对投资人如何选择项目兴趣满满,作为早期失败率较高、也可能“一炮走红”,试问天使投资到底在看什么呢? 在我的印象中,投资的时候关注的最主要的是团队,其中,团队的人品非常重要,以避免道德风险的出现,而最基本的是团队的执行力及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对未来要切入的这个细分市场的深入思考,有沉淀、有见解。她还表示:“‘互联网+’从各个细分垂直行业来看,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团队如果能找到撬动的切入点,同时自己对产品有规划,对用户需求的解决有竞争力,是能够拿到投资的,但这需要有深刻的想法。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价值观和我们的理念是否吻合,这一点尤为重要。” 对于上市公司只要“触网”股价拉出涨停,便可覆盖掉收购的花销。据业内人士分析,P2P平台,银监会虽然还没有出明确的监管意见,也要注意规避风险。如,农业类的上市公司借助“互联网+”的概念,来打造自身的农业互联网与金融生态圈建设。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打造自身的品牌和公信力,公司的入股可以形成品牌背书效应,对平台品牌和公信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借助它的声誉给自己贴金,甚至完全偏离了自身的主业。 高活性夺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盲目追随“互联网+”炒作,一味地给自己提高身价,实则是一种“病”。不可否认,现在这种跟风现象已是见怪不怪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公司借助更名来给自己的公司换一个“霸气”的名称,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而这种盲目拉升的背后却让投资者感到了困惑。 疯狂的生长,根基固然不牢。“互联网+”的市场很大,各个细分垂直行业有很多机会,细分邻域都还有很大发展前景。以食物链为诱饵,吸引强者前来聚集,看似一片宁静祥和,实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沉寂。高活性夺魁,不管结果如何,都希望大家时刻铭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多数介入“互联网+”却没有明确的发展路线,同样也会面临一个发展瓶颈,坏账和跑路企业也越来越多。因此,随着P2P行业坏账率持续上涨,上市公司能否控制收购风险,又是一个未知数。凭借“互联网+”的概念,就能够让上市公司身价飙升,可以堪称是中国股市的一大奇迹。 试问,在这种巨大的“赚钱效应”下,还有多少企业家会踏踏实实地做好实业呢?或许,在A股市场中恐怕再也很难再创造出,如百度、阿里、腾讯这类伟大的企业了吧!(君瑞&冰月) |
|
来自: 冰月art > 《悦言?吾原综合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