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bxg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教师用
2015-07-18 | 阅:  转:  |  分享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

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答题模式:①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启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②这体现的语言的准确性。

例题解析。(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⑴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是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⑵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牛刀小试。

试说说“(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可以算得上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

答:“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种题型: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模式:①不能。②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

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例题展示。(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⑴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①不能。②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⑵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答:①不能。②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牛刀小试。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向沙漠进军》

答:①不能。②因为“最主要”是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

但还有其它方面的手段或方法。若删去,就变成了水是征服沙漠唯一的方法,不符合实际,“最主要”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第三种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题方法。

①先找出一个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②可从几个方面入手找句子:找有确数或概数的句子;找有限制性的词语的句子。

答题模式:⑴举例句;⑵分析。(方法和上面的第一种相同。)

例题讲解。(请在《中国石拱桥》片断中找出两个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语句,并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第四种题型:能否将句中加点的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1、答题模式:①不可以;②因为原词表达了……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答:⑴不能;⑵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两者

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

是”,说说理由。

答:⑴不能;⑵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

情况。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预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往往”一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补充介绍限制性词语。

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表限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表质地的词语:软、硬等。

三、赏析平实和生动的说明语言。

(一)两者的概念。

1、所谓“平实”,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性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

2、所谓“生动”,就是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

3、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表现。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如《中国石拱桥》对卢沟桥的石狮子的描写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引人入胜。或通俗或深情地议论,令人深思,启人智慧。如《苏州园林》:“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对说明苏州园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②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如《生物入侵者》一文把“生物入侵者”比喻为“偷渡者”“移民”,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你一定会听见的》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描写风声,按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句子,一气呵成。③句式富于变化成语、四字句的使用使文章自然流畅,富有情趣。如《生物入侵者》运用了大量的成语或四字句,准确而简明。如“安家落户”、“在劫难逃”、“束手无策”、“物竞天择”、“为所欲为”、“无动于衷”等成语用得恰到好

(二)两者在考试中的题型。

1、试举例比较分析第×段和第×段(或某一段中哪几句话)的语言特点。(区分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的特点。)

2、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以全文(第×段)为例,分析该段的语言特点。(此类题目是赏析说明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⑴修辞: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富有感染力。

⑵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议论抒情则可以准确地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描写、议论、抒情经常配合使用。)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某段)综合运用(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中选择)的表达方式,如……(举具体例子),使说明更准确,形象生动,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⑶表现(写作)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法、多觉感受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形色结合法等,既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又可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

⑷句式: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3、试题演练(A)

尘埃就中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

而来,又无声地离去,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

⑴文章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尘埃的什么特点?换在平实语言,怎么说?

答:尘埃的特点:细微而难以看见、捉摸;平实说明:尘埃非常细小,小得让人难以捉摸。

⑵以上文段有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分别反映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第一句:准确简明(简洁);第二、三句: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

4、试题演示(B)

“海之恋”入口广场后面是题为“渔港船歌”的休闲景区,景区设计成一个半月形

的小港湾,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景区里面停泊着从湛江各处渔港搜集来的各式各样的渔船,小的是仅能容两人的舢板,大的有几百吨的远洋拉网渔船。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依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明月当空的夜晚游园,坐在船上,无论是小憩还是畅饮,都自然的会生发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赞叹。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段的语言的特色及其

表达效果。

答:⑴从表达方式看,第③段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增加

文章的感染力。前者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后者如“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⑵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写实和想象结合、动静结合、比喻和拟人化的写法,修辞上还运用了排比、引用的手法,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依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

5、试题演示(C)

近海吃海,蟹是少不了的海鲜。湛江是美食天堂,更是吃蟹的天堂,每年九月十月,都是嗜蟹者最快乐的日子。而这时的宾馆饭店,酒楼食肆,蟹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主菜,蟹的种类,菜式也非常的多。除名贵的膏蟹外,也有较便宜清甜的肉蟹、花蟹。清蒸油焗,生炒酥炸;酱醋油盐,甜酸香辣,蒜茸姜葱,椒盐药膳,烹饪方法多种多样,任君选择。外地客人到湛江,总希望品尝湛江蟹的滋味,也以此为一乐。他们学着湛江人.持鳌举酒,边剥边吃,淘醉之时,舔指回味,其乐无穷,真是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到湛江吃海鲜,品尝螃蟹,大饱口福,如今已成了到湛江旅游的一大乐趣。持鳌举酒,边剥边吃,淘醉之时,舔指回味,其乐无穷真是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恒星就像普通人一样,有生老病死。当大质量的恒星走到其生命终点的时候,会以剧烈爆炸——超新星——的形式结束它“光辉”的一生。爆炸之后它会留下遗骸:一颗中子星或者一个黑洞。但如果这个遗骸比上质量太小无法成为黑洞,比下质量太大无法形成中子星,又会怎么样?事实上,一直到最近天文学家们都不认为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间会存在一个“灰色地带”,大质量恒星死亡的产物必定是中子星和黑洞这两者之一。然而现在兴许有一种奇特的恒星能填补这一空白。虽然它们还没有被观测到,但天文学家们相信“奇异星”(又称“夸克星”)应该是存在的,而科学家们也仅仅是刚刚才认识到这类天体究竟有多“奇异”。“奇异”的诞生首先,中子星、夸克星和黑洞都是通过相同的机制诞生的——超新星爆发。但是,这三者的质量呈递增关系,因此通过超新星产生它们的恒星的质量也必定是递增关系。①体积大,②密度大,③质量大

请结合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说明本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答:准确性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如“看上去,似乎是合理的”一句中,“似乎”二字,并没有完全肯定传统观点,因为不管是哪种观点,目前都没有定论,因而“似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再如“夸克星实际上可能会比中子星大”“也许他们真正看到的是一颗夸克星”中的“可能”“也许”两个词语,都没有把观点绝对化,留有余地,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结合文意,说说夸克星形成的条件。

答:①大质量的恒星发生剧烈爆炸。②在中子星的基础上进一步坍缩而成。























献花(0)
+1
(本文系bx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