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一时的口误造成孩子一生的过错

 平淡水的平凡 2015-07-18

  NLP导读:在教育中,有些因为一句不经意的口误造成的错误是一旦说出口便很难再想起的,那些孩子身上犯的错,有多少是我们曾经不小心的口误留下的?  

  

  前些时候给一个小班的初一孩子上课,在我面前右手边第一排坐着的是两个个头差不多大的小男生,一个看上去白白净净衣食无忧,另外一个皮肤黝黑穿着朴素。

  我问他们今天怎么过来的,面色黝黑的男孩什么也没有说,白净的男孩子骄傲地说:“我爸开车送我来的,他家和我家住得很近,他蹭我们家车来的!”这话可能听起来也并没有什么,可若是说得多了,就变味了。

  上课途中,两个人因为一份讲义到底是谁的产生争论,两个人都说是自己的,并且都有各自的证据。但当两人谁也不肯让步的时候,白净的小男生说:“就是我的,你早上还坐我们家车来的,你每天都蹭我们家车!就是我的,拿来!”

  另一个孩子红着脸,低下头,放弃争执。在之后的课堂里,每当两人发生争执,一个男孩就会用同样的话语非常容易的取得每一次“战役”的胜利。另一个孩子的气势越来越弱,他不再争论了,只要对方说到他每天蹭车的事情,他就低头了脸红了,认输了,即便是他做对了的事情,他也觉得自己并不对。

  初一,是性格塑造最关键的时刻,有可能,孩子的成长和突变会在一些我们并不能参与的对话中、游戏中,尤其是一些不好的念头和诱惑会像幼苗一样在他们心中慢慢生长,所以,和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要好好说,认真说。

  课后,我深思熟虑还是给双方家长打了电话,因为我想弄明白像孩子这样的行为在家里会不会也经常出现,我实在担心这样的桥段再继续下去给两个孩子的性格上带来影响。

  我希望双方家长都能和各自的孩子谈谈,告诉他们,有些话他们说错了,对待别人,他们做错了,不应该把力所能及的给予他人的帮助当成是对别人的施舍,给予别人的帮助更不可以变成证明一切都是“我是对的”的代名词,我们也不应该因为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变得理所应当的懦弱,对的,就应该要坚持。

  有时候,要孩子改掉犯下的错误并不难,只需要稍微注意说话的方式。比如在遇到用自己的车去接其他小朋友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觉得你一个人去上学太孤独了,我们可以去邀请你的同班同学坐爸爸的车一起去学校,但是你要自己去取得他的同意,告诉他你希望他能够陪你一起去学校。而不是告诉你的孩子:去叫上你的同班同学xx吧,他们家没车,让他跟我们的车去学校吧。

  这两句话意思一样,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句话,侧重点不一样,那个同班同学在这个孩子的心中分量也会不同。前一句话强调的是我们需要那个男孩陪自己的孩子去学校,但后一句强调的是那个男孩家里没车,他需要我们的车载他回学校。在前一句中,邻居男孩是这个男孩生命中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但后一句中,那个男孩是一个可怜的需要被帮助的陌生人。

  在教育中,有些因为一句不经意的口误造成的错误是一旦说出口便很难再想起的,那些孩子身上犯的错,有多少是我们曾经不小心的口误留下的?当爸爸妈妈们再跟孩子讲话的时候,不妨多一些思考,当孩子说错话的时候,告诉他请再思考三秒中,自己做出判断,究竟这话哪里有问题。

  NLP七月寄语:你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就能影响孩子未来的一生;孩子三个成长关键期要做些什么,有哪些雷区和细节得注意?!7月25-26日,著名应用心理学家黄启团先生,教你用心理学读懂孩子,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改善亲子关系,发现端倪,有技巧地处理孩子教育难题!点击学习:生命软件

   幸福延伸

  婚恋心理:幸福婚姻必发生在两次婚姻上

  管理心理:全球最顶级的管理模式全在这了!

  亲子心理:父母唠叨,对孩子危害有多大?

  心理推荐:“冷读术”让你瞬间赢得别人信任

关注我(微信号:nlp_cn),学习NLP实用心理学,解决各种困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