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张图看懂现代医学发展

 渐近故乡时 2015-07-19


 

作者:Julia Belluz

编译:王梦尧

来源:智客

(《医学界》转载此文已获授权,原文有删改)

  为疫苗的出现,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不再那么可怕;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我们活的更加营养,更加卫生;抗生素的使用让手术更加安全,人们不会因为一处小小的感染就丧命。科技之光点亮了整个地球。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高质量的生活,我们也忽略了一些事、犯了一些错误,如果不及时改正,后果难以想象。


  接下来就请看看我们精心准备的这27张图,好好来了解健康和死亡——


  1.我们活的越来越长




  20世纪初出生的婴儿都不敢指望能活到我们现在的“中年”。通过上面这张来自国家老龄研究所的数据图片,可以看出人类平均寿命增长的多快,唰唰的!这张图片针对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女性,19世纪40年代出生的女生一遍活不到50岁,可到了2009年,女性一般可以活到80岁。现在的你能想象周围的人普遍活到50岁就去世的社会是什么样吗?平均寿命这让人难以置信的延长主要归因于一件事:我们获得的关于人类健康的科学知识。


  2.疫苗几乎把所有可预防的疾病赶尽杀绝




  在20世纪初疫苗被发现之前,人们很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以麻疹为例,如果你的家长是1960年以前出生的,他们很有可能感染过这种可怕的疾病。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得麻疹了,这都是因为疫苗。1963年以前,每年约有4百万人感染麻疹,其中4万8千人病情严重不得不住院,500人因麻疹丧病。而现在,很少有人得这种病,它的死亡率更是接近0。


  3. 抗生素,还不错哦



  抗生素各种好处大大的多。首先,抗生素的发明使得很多可怕的疾病瞬间有了治疗之法;其次,作为医院预防病人受到感染的利器,抗生素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各种手术的风险;还有,抗生素让药物分娩和剖腹产更加安全,降低了孕妇的死亡率。通过这张图你可以看到分娩期间孕妇的死亡率,在抗生素被发明之前,孕妇一直被链球菌细菌威胁着,而随着抗生素的出现,再也不用为链球菌提心吊胆了。


  4.过去很多让人闻风丧胆的疾病变得不再可怕




  纵观历史,生活在20世纪之前的人类非常害怕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是致命的。例如14世纪的黑死病,夺走了七成欧洲人的生命。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黑死病造成了较大规模的人口损失。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控制传染病的能力的加强,这类疾病产生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不再可怕。


  5.从传染性疾病转向慢性疾病



(上个世纪美国人的死亡原因)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上个世纪美国人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变化。随着医药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理论理解的深入,死于传染病病原体(如肺结核和肺炎)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死于例如癌症、心脏病和其他由于年老身体各部分节能衰弱(阿尔茨海默症等)而引发的慢性疾病。



  6.疾病给世界各国带来的负担




  虽然在美国这类的发达国家,夺人性命的主要是心脏病和癌症这种慢性杀手,但这并不能代表全世界的情况。这张图表展现了人们丧命的原因。可以注意到某些国家仍在和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斗争,战争、交通事故、早产、暴力仍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可能根本就无法感受到什么“老龄社会带来的烦恼”,“病病殃殃的活着的纠结”,因为他们很难活到那个阶段。


  7.全球儿童死亡率下降


(世界各地儿童死亡率下降情况)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至2013年这23年间,全球儿童死亡率下降了近一半。图片反映了各地儿童死亡率下降的情况,颜色越暗死亡率下降的越多。


  8.每分钟都有人死于心脏病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数据,2009年美国有一半的死者死于心脏病。冠状动脉心脏病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在美国,每34秒就有一个人心脏病发作,每分钟都有人因为心脏病或者其诱发的疾病去世。它真的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杀手!高血压、高胆固醇和抽烟的人最容易招来心脏病。此外肥胖、饮食习惯不规律、过度饮酒和缺乏锻炼也会增加患病几率。


  9.癌症成为美国第二大致死疾病


 (不同癌症患病率)


  癌症是美国死亡率第二高的疾病。不过事实上并不像我们小时候看的电视剧一样,一得癌症就必死无疑,并不是所有癌症都等于直接判死刑。癌症(cancer)这个词源于希腊语,在希腊语中是“螃蟹”的意思,因为某些肿瘤中的肉和血管膨胀扭曲看起来很像横行的螃蟹,所以被称为cancer,这简单的一个词代表着100多种不同的癌症。上图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展示了患病率最高的癌症,他们分别是前列腺癌、乳房癌、肺和支气管癌、结肠和直肠癌子宫癌、尿道和膀胱癌、黑色素皮肤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肾癌、甲状腺癌。病因可能是遗传,也可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节食、太阳暴晒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