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箫:“以悲为美”的音乐美学

 灵石水华 2015-07-19

  平沙落雁 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 QQ音乐

洞箫:

入耳声声皆清辉

洞箫即为箫,别称“竖吹”、“尺八”、“竖篴”、“通洞”等。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九节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常用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把两支箫分别刻上龙凤来配对的称“龙凤箫”。

百尺梧桐画阁齐,箫声落处翠云低。平阳不惜黄金埒,细雨花骢踏作泥。

——杨巨源《赠崔驸马》


今人常说“笛箫”,二者不分家。事实上,唐代以前,洞箫名为“笛”,而我们现在所称的“笛”,当时名为“横吹”。横吹是少数游牧民族带来中原的乐器箫是中原本土的传统乐器

箫同笛的发声原理完全相同,即:从口缝中喷出的气流(即口风)至箫笛吹口处,经过吹口尖棱的分劈后产生涡旋而形成没有稳定音高的边棱音。边棱音再经过管内气柱的谐振,就可获得稳定的音高。


'笛'与'洞箫'

“高山流水”对“月夜清辉”





生材:笛箫虽同用竹,但洞箫的材质要求一般高于笛。“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王褒《洞箫赋》)


制器:箫和笛由于激振方法的差异,共鸣方法的不同(笛贴有笛膜,箫却无),不仅音量相差悬殊,音色也就迥然不同。在制器上,洞箫也比笛有难度


发声:笛子的音色粗犷、高昂、清脆、嘹亮,而洞箫却含蓄、悠远、柔弱、秀雅。一个如高山流水,一个似月夜清辉。




专发愤乎音声


“洞箫”与“以悲为美”的音乐审美


洞箫最能代表自秦汉以来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汉代所说的悲应该是指“悲乐,而不是说音乐感动人而使人产生撇泪流涕的表现。

首先取材方面,箫竹生长环境的悲,从而为箫的制作奠定了悲的基调“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王褒《洞箫赋》)

其后,古时乐师有一些为盲者。因为生下来就不见光明,心中郁结了很多忧愁悲愤,只有通过音乐来表现出来,所以才会有“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的表现。

对于乐声的感受和作用,“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只有那些体会到悲乐感情的人才能称之为知音者。“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