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手入市必修的几门功课,你都修过了吗?

 静幻堂 2015-07-19

 对于刚刚进入股海搏击的新股民来说,决不能盲目乐观,做好“功课”,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赢得收益。

【第一课】

心态决定投资成败

“股市中人性的恐惧和贪婪体现得淋漓尽致,我相信,如果大家真能战胜这些弱点,小散户在股市中赚钱也不难。”做财务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在1999年初开始炒股的,因为当时股市表现也相当红火,周围有些同事炒股,股票讨论得热火朝天的,自己就动了心。

张女士认为,自己还是属于比较理智的投资者,在炒股之前,曾经猛啃过一段《炒股入门》一类的书籍,家里的电脑上也装上了证券公司的炒股软件,开始每天看大盘为炒股做准备。在啃书本的同时,还开始虚拟炒股,把自己的操作一笔一笔都记在本子上。“回忆自己买入第一只股票时的情景,就已经注定要失败,因为当时并没有分析什么公司的财务状况,而是听一名炒股有一段时间的同事讲的消息,‘洛阳玻璃 这只股票能翻番,我一个亲戚在一家证券公司是做大户的,消息绝对可靠!’

张女士说,当时洛阳玻璃价格只有4元,被同事说动了心,就跟着买了。之后,洛玻确实开始一波一波地上涨,从4元一路飙升到5.8元,张女士心里特高兴,其间虽有短暂回调,但她一直坚持持有。“在整理了一段时间后,洛玻再次加速上扬,甚至出现了一个涨停,股价就涨到了7元多。”“洛玻的表现让自己深信同事说的股价能翻番,所以涨了近80%,还觉得能接着涨。”张女士说,就在她得意忘形的时候,洛玻开始大幅跳水,张女士以为这次还会像之前一样,调整完了接着向上,但事实是盘整一段后股价又接着向下,价格基本打回了原籍。

张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在她刚入市的时候,就遇到了5·19行情,但她当时心中完全没数,炒股还是主要以听消息为主,报纸、电视、同事、朋友,听哪个说得都有道理,自己就跟着买,好好的一波行情就错过去了。等她明白炒股“滋味”的时候,股市已经进入到2001年以后五年的大熊市中。虽然张女士不再轻易听信消息了,但很多股票她以为跌到底了,买进去没想到又接着跌,在这种情况下,张女士的胆子又变得越来越小。张女士总结,“我觉得自己这些年炒股失败的原因主要就是心态不好,由炒股初期不知者无畏似的贪婪,变成现在的谨小慎微,股票涨了就特高兴,股票跌了就变得焦躁不安,现在一到委托下单的时候就紧张,炒股炒成负担当然会失败。”

【第二课】

投资理念不可或缺

“股市如戏,十年前进入股市的时候,我可是个坚定的投机分子,只关心如何炒作股票赚差价。”老股民贾先生告诉记者,当年的他血气方刚,入市之前也研读了很多本股市技术分析的书,觉得凭这些足以能战胜大盘。开始操作后,贾先生专挑那种活跃的股票买卖,深科技、飞乐音响、飞乐股份、陆家嘴、东方明珠……“当时,我根本不关心这些公司的业绩怎样,只要哪只有消息、有题材,我就炒哪只股,而且都是短线进出。”

贾先生说,几年炒作下来,他的业绩总是时好时坏,碰到行情好的时候,能小赚笔钱,不过,往往是这些钱在接下来的短线操作中又逐渐交还给了股市。“在当时,我一般都是买十来只股票,分散投资,每天除了上班,其余时间基本都在研究股票,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一次教训特别深刻,当天上午的时候我就预感大盘不对,可能要大跌,所以电话委托挂了单子,下午开盘果真不出所料,股票开始跳水。挂了那么多单子有好多笔没成交,心里特别着急,最后,还是和领导请了假,赶到证券公司进行的操作。”贾先生说,从那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几年的炒股经历,那时才觉得在股市中投机,永远赚不到大钱。在年底的时候,贾先生终于抓住了一次大机会。“那几年,正好是汽车开始火起来的时候,我家的车也是差不多那时候买的。”贾先生觉得,一下子有那么多人买车,价格也不便宜,因此,汽车股肯定不错。

“当时我果断地买入了两只股票,上海汽车和长安汽车,因为一些技术指标已经显示这两只股票出现异动,之后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内,这两只股票就从6元多,飙升到15元多。”贾先生谈起他这次得意之作还津津乐道。这一次,让贾先生20万元的账户金额一跃变成了40万元,也让他初次感受到了“投资”的乐趣。贾先生表示,现在他对基本面极为重视,仔细研究目标股的财务报表,还多看券商的调研报告,在这方面用的时间甚至比看盘的时间还要多,“在股市中投机总要失败,还是做投资稳赚钱”。

【第三课】

操作纪律必不可少

杨先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新手,操作纪律必不可少。他说:“2000年时,那时市面最流行的还是《短线是银》、《炒股就这几招》之类的书籍,书中基本上充斥着如何在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之类的‘神话’故事。不过那些神话对我来讲,真是很难。终于,2002年初,在一家网上书店,看到很多赫赫有名的大师著作,开心极了,心想:只要咱们好好学习,还怕赚不了吗?于是买回了几乎是所有的国外的股票书籍,读了几十本书,潜心研究了一番后,我踌躇满志又杀回股市。可试一下这本书的方法,好像不太灵,又试一下那本书中的招式,也不好使。”

2004年,开始流行什么公式、软件等等,尽管杨先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炒股软件及公式,很遗憾还是没法赚钱;接下来的2005年,又是各种机构投资报告大行其道,试来试去,还是没有太大的收获。杨先生说:“不对啊,我告诉自己,各种方法都试过了还是不行,肯定是有问题,于是我开始反思。开始回想我曾经成功操作过的股票经历,再对比一下失败交易的区别,有了些感触,但还是很朦胧。想不通怎么办?还是要去读书。又拿出当年的《炒股的智慧》复印本,从第一页开始读,看到2002年写在书边空白处大段大段的感想,不禁感慨万千,当初这些感想写得挺好的,但为什么后来就没有认真执行呢?”他再一次看到书中如下的话:“知道什么该做并不难,难在怎么在实践中做好它。”杨先生顿时豁然开朗,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幻,最重要的是“自律”与“计划”。业余炒股者最缺少的就是“自律”与“计划”。杨先生说:“现在想想,股市在那一段期间直下1000点,我的股票市值还能够基本上保持稳定,这就是得益于‘减少操作,回避大势风险’的股训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