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生活读书思考(下)

 一叶哲木 2015-07-20

 生活  读书  思考(下)

主讲人:高明光

       中国图书评论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

    (三)机遇也是一种缘

那么这个问题,就使我想到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年轻人成功没成功,说没有机遇,机遇就是一种缘嘛。说这个小孩30多岁了还没搞到对象是缘分没到,很强调缘。这个缘有是四条,后来我想缘有没有,缘是有的,用我的行话来解释,所谓因就是内因,缘就是外因。内外因结合才有结果。那么我感到这个缘分虽然有它机巧的一面,所以人们才感到不是你所能支配得了。但是我觉得缘分也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譬如说,那一天如果我没有兴趣去逛永乐禅寺,那也碰不上这个泽道和尚,如果我对佛学一点兴趣也没有、一无所知,也跟他谈不起来,所以还是要你有这个兴趣,你有这个基础你才能谈得起来的。所以说缘分不是坐等着来的,你说既然有缘分我就坐这儿等吧,等天上掉下缘分来。这是不行的,还得积极去争取、去创造。

另外我就想,我先自报一下家门,我是大学毕业工作了十多年,1978年恢复招研究生的时候我考的研究生,那么1978年考研究生的时候,那个时候对大家来说缘分来说,应该说是。我们专业招了16个人,1000多个人报考,这1000多人都有缘分都有机会。但是就取了16个人,这个机会还是给了那些有准备的人。那么后来说你是不是走后门,我说那个时候还没有想起走后门。78年的时候通知考研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因为互相也没联系,也不知道老师在哪儿,后门还没找找,而且后门之风也没有现在这么盛,就是报名去考去。所以我觉得缘分它也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那么从缘分这个话,后来我对自己做事和做人概括了一个原则,要说人成才本事是基础,机遇很重要。确实是这样的。从这两句话我概括出做人原则是什么呢?凡是尽力而已,得之不忘形,失之不丧志。就是凡是我遇到事情我尽力去做就是了,得到了我不忘乎所以,失去了我不丧失我的志气。因为机遇这个事情我努了,如果我成功了,我自认为我可能机遇比别人好,我并不比别人强,所以我不能得意忘形。这个是实实在在的,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是40个人,我在我们班是算是比较好的学生,但绝不是第一第二。可是后来我了解了一下我的处境,在我们班的大学生里面还是比较靠前的。

为什么我有这个机遇,人家没有这个机遇。人家有分到一个县里,那个县里干的最好能成什么样?中学校长搞学问,当官当到县长、县委书记就了不起了,你分到中央机关一提拔就是个处长,不一样嘛,你有机遇并不比别人高。所以说我得了我也没有忘乎所以,我始终把我当自己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没有什么了不起,那么如果失了也不要丧志。他成了你没有成,不必丧志,他成了确实有比你高的地方,但是很多地方并不比你高多少。因为我也身边接触过很多的同学朋友,他们身居高位,有的是所长,院士,我觉得他的两下子我也是知道的,也不比我高很多,所以这个首长报告的都是新精神,我心里想的精神是挺新,但并不是本人智商的结果。因为你开了会我没有去,你看了文件我没有看,所以你满嘴都是精神,我没有精神。我并不自卑,并不认为我不如你,所以从这个机缘,我悟出了做事尽力,得之不忘形,失之不丧志。这个缘分我就讲到这里。

   四、多做善、莫作恶

第四个问题,我就想说说求佛莫如多做善事别作恶。实际上我就讲讲因果报应的问题,为什么想到这个事呢?曾经跟一位领导聊天,领导同志就问我,我们聊到天南海北扯了很远,后来突然问我,说老高,说读过佛经的人有多少?我说读过佛经的人可不多,尽管本人学的是哲学专业,但是佛经我没读过。反过来问我说,那信仰佛教的人有多少啊?我说这个可不少,那么他就反问说,为什么读过佛经的人很少,而信佛教的人就很多?当时我一时想不出一个答案来答复这个事。

(一) 因果报应

最后他自言自语地说,因为佛教里面最根本的一两个观点,老百姓听之能懂,想之觉得有道理能接受。比如说因果报应。佛教是怎么表述这个因果报应的,它是这样认为的,因果报应论是佛教用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它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因果关系支配的,强调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给自身的命运带来影响,产生相应的回报。善因毕生善报,恶因毕生恶报。佛教把因果报应视作支配人生命运的绝对不可抗拒的法则。这就是佛教的因果报应的表述,它就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果关系,这个因果关系是铁的定律,谁都摆不脱的。你人做什么事情必然获得报应,这是佛教认为的。这个因果报应的理论随着佛教的传入对中国人生观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以至到现在人们还很信他,道理在哪里我想。道理我认为最根本的是道理是两条,一条它确实反映了世间的一种因果关系,虽然这种反映是不完整的可能是歪曲的,但它确实是反映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有因有果,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说有果而没有原因。无故的一种结果是没有的,这种让人看到一种事实,事情都是有因有果来的,容易相信。

(二)恶

第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一种惩恶扬善的愿望。你恶到时候是有报应的,它虽然人惩罚不了他,它心里觉得给他一个报应,这个从心理发泄他惩恶的一种心情。有的人善了一辈子,可能遭遇很多挫折,那么就说,没关系的你行善总是有善报的,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惩恶扬善的这种愿望通过因果报应得以表达。所以因为这两条原因,所以我认为因果报应获得了大量的信众。

当然了在我看来确实世界上的事情是有原因有结果的。但是不能把这个原因和结果绝对化,而佛教把它太绝对化了。有这个原因一定会生成这个结果,我认为是太绝对化了。有的人恶了一辈子,可是他吃喝玩乐临死还安逸得很,他怎么没有恶报呢?有的人一辈子很善良,全做好事,到后来整得非常狼狈。怎么没有善报呢?后来佛教说了你别着急,这世没有报,来世要报的。你看他恶这辈子他恶,下辈子他也变牛变马。你行善这辈子没有好报,没关系,下辈子就好了。我对这个理论我心里不以为然。我认为下辈子是虚幻的,现实人生是很现实的。我要有报应就是现世报。来世这个说法我自己不信,我认为它是对强者的一种神化。因为来世跟前生有联系嘛,对强者的一种神化,这个人本来很凶恶、很富有,别人说他是前世做了好事今世才这样的。就是把他这种富有、把他这种作恶神圣化了吗?我在这受苦受穷,他说你可是前世做了孽,你这世才受苦受穷啊。那我就是应该的,没有办法改变的了。我认为这种理论是对弱者的一种安慰,对强者的一种神化我不能接受。

那么我认为因果是有联系的,但是不能这样的,我要讲究现实人生,所以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只求今世》。我就要把今世过好,对虚幻的、将来的我不在意这件事情。从这件事情当中我又联想到一个事,就是说不是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吗?那求还是有用嘛,我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的理解是第一是给出路,你这个人作恶了,你有改悔之心,总比一直作恶还强,给你个出路。第二个你说放下屠刀,你真的放下屠刀了吗?你做了坏事在这里求佛就是放下屠刀了,你去自首,你去退赃,那才是真正的放下屠刀你干吗,他没干。所以我认为,作恶的人你去求佛是没有用的。这个事情因为佛教说这是绝对不可抗拒的。梁启超讲了一段话非常有意思,他也信佛。他说“善和恶是不准抵消的,恶业受完了报,才算善业的帐。若是正在享受善业的报应的时候,又作了些恶业,善报完了又要算是恶业的帐。曾经造过的恶业并不因忏悔而灭掉,要寻完报应以后才会灭掉。”这梁启超讲的很清楚,报就是要报的,善恶是不能抵消的,所以求他有啥用呢?反过来讲,求佛莫如别作恶。不要去作恶多行善。既然讲到另外一面说行善。

(三)善

说佛教让人多做善事,当然了,我认为佛教劝人向善我还是赞成的。但是他的善和我们讲得不太一样,佛教讲的善是符合佛教的教义、教规,能够解除痛苦,招感正果有利于解脱的品行,佛教称为善。佛教有它对善的定义,就说只有符合佛教的才是善,不符合佛教的就不是善。这个我不是太同意,多做善事我同意。那么究竟什么是善呢?我自己认为,所谓善就是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他人的事就是善。那么后来我跟有个同志聊天,他不赞成,他说你说什么是善?我就说我的观点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他人进步就是善,他说不对。我问什么是善,他说善就是无论做了什么事情都心静如水。好像弄到云雾里面去了,无论做了什么事情都心静如水,那些杀人的人杀了也像没事似的也是善吗?他说你说的不对,杀人的人总怕被抓住,总怕别人报复他。他能心静如水吗?他不能。贪污分子能心静如水吗?警车一叫赶快起来,是不是到我家来了,他不会心静如水。他如果做了好事而心静如水,这才是真正的善。我觉得他对我很有启发,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善不思报为上善》,就是行了善而不思报答就是上善。老子讲上善若水,这个水滋润万物而不求人们去夸奖,也不求人们去报答他。有这种精神才是上善。

    当然,有同志说你是自我欺骗,那个负心者、白眼狼你给他做了好事,他对你还不好,你还上善呢?我觉得对受惠的人应该有中华的传统美德,得人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对施善的人却是应该有这种善不求报的这种精神,如果你做善事是为了求报,轻者你是动机不纯,重者是行善寻租。你是搞储蓄,我做善事别人将来报我。所以真正的善是一种奉献。怎样才能做到奉献呢?中国道教协会的会长叫任法融,他写了一本关于《老子道德经释义》。其中有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他讲为什么叫道德经。他说在天为道,在人为德。我想道这个字原来是这样来的,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得了道才能有德。生夫有道他才有德,道在人身上表现出来成为德。所以真正有奉献精神的人是身上有道的人,有道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有信仰的人,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有了这个才能有德。所以真正做善事,我觉得首先要有自己一个正确的信仰,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追求,你做出来的善事才能“善不思报为上善”,才能达到一个上善的境界。

    五、知天命解脱人生

    (一) 解脱自己

     最后再讲一个问题,叫“知天命解脱人生”。这个佛教不是说要解脱人生吗?以解脱人生为它的根本宗旨。我是不大赞成佛教的这种解脱方法的,就是说说把周围的事情看成是虚妄的、暂时的、空的。我不赞成这种解脱。那么人生追求解脱也是人的一种愿望,人总想解脱自己,少些痛苦多些幸福,我临死的时候平平稳稳、安安乐乐,少受一些磨难,人生总是追求一些解脱的,这是正当的要求。

    (二)知天命

那么,怎么去解脱,我自己杜撰了一个知天命解脱人生。这个话是哪儿想来得呢?就是民间都有一种说法叫做“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随心所欲。”我就想这是什么道理。后来我得了个结论,人的认识水准要到一个相当的程度才行,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不被迷惑了,耳聪目明。五十才知道天命,六十才能随心所欲。我想这个知天命是一种解脱。后来人们说不对,天命有天命的含义。天命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说迷信的人指上天的意志,以指上天主宰之下人的命运。这是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的。你说对不对呢?当然也对,过去人们天命观就这样认为的。但是我觉得这跟老百姓说的对不上茬。说四十而不惑,怎么五十到迷信起来了,迷信也是一种惑吗?所以我认为,我自己想给天命来一番解释。怎么解释,我就回想了一下,我个人在五十岁前后有哪些变化,我想试图通过我50岁前后的变化中来得到一点这个知天命是什么含义。我在50岁前后回想起来有什么大的变化呢?我回想起来有这么几方面的变化比较大。第一个遇事比年轻的时候想的多了,这件事情过去年轻的时候来了以后,那就是出马一条枪,初生之犊不怕虎,干,没想那么多。50岁就不是了。这个事情能干吗?能不能干?初生牛犊不怕虎,嗯,老虎还是要怕哦。初生牛犊不怕虎,牛犊有几个活下来的,都得被吃掉。那是一种盲目。不怕虎,武松都怕虎了,你看武松看到老虎跳出来吓出一身冷汗。这个事该不该办得琢磨一下,所以表现的有点前怕狼后怕虎的想一想,就是怎么办,就不像过去出马一条枪,想干就干。这是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就是不再眼中只有大目标,心中想一些比较具体的,年轻的时候还是豪情满怀的,也都有大目标,我记得上高三的时候,六十年代初期的时候,高三的时候有个课文,我当时念的很激动的,“亲爱的朋友,请你想一想,几年之后你在什么岗位上?也许你在大邑和鞍山,勤劳的操作在高楼旁,也许你在崇山峻岭为祖国寻求无尽的宝藏,也许你在群山环绕的农村小学,向孩子们述说美丽的理想。”不现实那个,我得做好本职工作,如果我搞学问的话,我起码不能低于我的师兄弟们,应该差不多。如果我在仕途上呢,我应该得到我应该得的,不求非分,但是该得的我还是去争取。想的比较实在,早晨起来想,今天好像还有哪几件事情没有办,想这些东西比较多,所以不是只有大目标而是想到很多具体的事情。第三个变化就没有那么争强好胜了。年轻的时候我觉得我也是比较争强好胜的。上高中的时候,在我们老家山区大深山里头,当时就流传着念书是知识分子子弟的事情,那些手艺人、力气人的子女是粗麻袋上绣不出细花来。我听了这话我就不服气,你就比我多三头六臂?我才不信,后来分析,你之所以强是什么原因?你回家不干活,我回家要挑水砍柴,你有钱买书我没钱,你父母有知识能够辅导你,我父母是文盲不认识。怎么办?我来弥补,没钱买书,我上书店看,上图书馆借;家长不能指导,我们同学能者为师,实在不能会得把问题记下来明天问老师去;家务活多,我少睡点觉,少玩点。事实证明,后来考大学我们小哥儿几个穷苦出身的好像都到北京上大学去了,不错。不服气,很好胜。

过了50岁以后,觉得心情有些变化,你干那是你们的事,你干吧,我不想干这事,我也经常开车,一些年轻人来超我的车,我说你超就超吧。你别我一下,你别我啥,你过去就过去吧。老头开车慢慢腾腾不争那个急。没有那个好胜心了。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对好多事情想的开了,过去年轻的时候,别人要说一句什么好,我总是想跟他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别人如果有什么事情误会了,今天不找他说了我就睡不着觉,我非找他说清楚。过了50岁之后就觉得没有这个劲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慢慢就知道了,何必那个样子。好多事情看的比较开了。50岁就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人可能是那是你老了,消沉了,世故圆滑。那有没有这个因素呢,可能有。

    (三)天命

 但是我觉得有另外一个因素在里面。就是知了天命。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对这四条能概括出天命是什么东西呢?我自己对它有一种解释:我认为天命就是世事,世事人生客观的一种起承转合。所谓知天命大概就是懂得怎么做事,怎么做人,因时而动,顺势而行。积极努力为可为之事,不做那种明知不可而强为之的事情。我认为知天命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说的简单一点,我认为知天命就是对世事和人生由必然王国进入了一种自由王国。知道人生是怎么回事,世界上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于是安身所命,做那些可以做到的事情,不去强做那些做不到的事情。我认为知天命就是这个意思。

(四)知世事

既是知道我这一辈子干什么,也知道我年轻的时候该干什么,我老的时候该干什么,对人生和世事有了一个了解。

所谓知世事就是审时度势,知道事情的因果,知道何为何不可为,如何为。

(五)知人生

知人生,就是知道人生的含义,知道人生的应该怎么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该做点什么,我觉得知人生就这个意思。 我觉得做到知人生,有同志讲为什么“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随心所欲。”。就说六十岁才能进入自由王国,能随心所欲,年轻的人就不行吗?年轻人其实也行的,但是对人生和世事的醒悟,确实要有一个人生的经历过程,否则的话是不行的。我在家经常发生这个矛盾,我看到儿子干的事情我很气愤,我说那个事不是这样的,应该是那样的。他就说怎么是那样的,应该是这样的。后来我说我们老一代积累的东西你们都不相信,要自己重新积累,于是人类进步就很缓慢,然后他说都是你们老的东西约束太多了,所以人类进步很缓慢。我心里想我琢磨,我曾经嘲笑过前人他就是如此而已,等我老了我觉得前人不简单,我又对后人不太满意。

这是知人生,他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这使我想到代沟是怎么来的。所谓代沟,过去讲是由于出生的环境不一样,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受的教育不一样。是不是原因,是原因。存在决定意识。过去的存在当然对现在的意识要有影响,但是我不认为这个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现实的存在,对人的意识有什么影响,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老头们同处于一个蓝天下这个存在都一样,为什么意识那么不同。除了过去的影响以外,现实的影响是什么。最后我自己得出我的结论,是因为老人和青年人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我自己给它定义,老人处于人生的留恋期,青年人处于人生的希望期。处于两个时期不一样,于是带来了做人做事的方式和心态的诸多不同。老年人喜欢回顾过去,它的口头禅是想当初,回头一看金戈铁马、灿烂辉煌。往前看路不长了。我感到很悲哀了。

有一天我和我爱人一起床,我爱人就说,老高,你爹活了七十八,按照你爹的年龄你还能活十年,这样算前途不长,你看过去时辉煌的。所以老人愿意回顾过去,愿意写回忆录,愿意看想当初。青年人不一样,青年人回头看看过去有什么看的,除了爹妈喂我吃饭,那么还有上学老师批评没啥看的,看前途阳光刚刚升起。所以他的口头禅的是等将来,他是看将来。这个不一样。第二个老年人不准否定过去,一谈到过去,那个时候那么好你怎么回事,想当年怎么怎么好。由于过去就是他的否定过去就是否定他。年轻人不这样想,过去没有他的份,过去有什么了不起。将来是我的。所以他对新事物很敏感,他就支持新事物。另外,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守陈呢。怕失败。因为来日不多了失败了没有机会再来了,好坏就这一锄子,这是最后一班车。错了就错了,改不了了。就用现在的话说,我们老同志开玩笑说,升到这个年龄谦虚也不能进步,骄傲也不能落后了。没有机会了,那个舞台没有了。年轻人不然,什么了不起,失败就失败,失败重来,因为他还有时间,说了不起,死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死对于他们来说还很远,他不管那个。老年人谈死很忌讳,因为很近。人对远处的事不忌讳,对近处的事很忌讳。我经常跟同志们说抽烟有害健康,为什么大家都还抽烟,说那是以后每抽一支烟少活5秒钟。那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情。如果说今天抽烟,明天就会死,你看谁敢抽。没人敢抽。

也是这样的,年轻人说死就死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就说,不能这样说,这种话不吉利。他现实不一样。于是,老年和青年由于处于人生不同的阶段,他有诸多的不同,要互相理解是什么,叫知天命。老人要理解青年人是处于希望期。所以我也总是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行,我们的科长比我当科长时差远了。某某处长,我当处长的时候像他那样吗?那反过来,你当处长的时候,你当年的老处长可能比你强的多。一代人好像都觉得那一代不如你,可是社会又一代代都在前进,你要理解青年人处于希望期,你现在看到青年人做到的事情你做不到,心里很气愤,我那个时候要做得比你强,你也年轻过,你也曾经风光过,这个舞台就是人生几十年个人风光一番,你风光过了,你那一棒跑完了,你就不要对后来者说三道四。所以老人要体会青年人,知人生。怎么才能真正体会青年人,我觉得要体谅他们处于希望期。那么年轻人怎么体谅老人呢?我觉得应该更多地看到老人是处于人生的留恋期,你多跟他留恋,你不要去触动他认为美好的东西,有什么不好呢?

    所以我觉得知天命,就是要天命就是要知人生、知世事,要知道我这一辈子的人生轨迹、起承转合是这样的这就行了。有时候我自己很有感受,没事,就哄孙女。孙女在公园里面走我就跟着走,我觉得很好笑,这老头怎么哄孩子在后头走呢?于是情不自禁的哼两句,来个人说,这个老先生现在挺好,我觉得很可笑的,有时候没完没了的买菜做饭丁丁当当,我觉得我是干大事的,成天做饭怎么回事。可是我仔细一想,我觉得人生到了这个阶段这就是你的人生价值。我还能为别人做点事,说明我还有用。如果哪一天我什么也不能为别人做,全要别人替我做的时候,那就惨了。这样想于是心情就宽松了许多。

    所以我说解脱人生,怎么解脱,就是要知天命、知人生、知世事,这才能真的获得解脱。而不是去蒙着眼睛说那是虚无的,那是没有的。你说他没有他还有,扎针就是要疼,饿了肚子就难受,能没有吗?只有认识他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我要说的主要内容大概就是这些了。我说这些内容,因为退休了,所以顾忌比较少,说的也比较随便。不足为据,人生各有感受,这是我的一番感受,你们有什么感受靠自己去感受,我绝无是强加给大家的意思。另外我对佛学可以说还没有入门,一知半解。所以我说得东西可能经不起推敲,用我们老家话说是开荒枪,用北方话说谬论百出,也可能这样的。但是我就想从这一点一滴当中谈一谈我的感受而已,今天这个北图这个地方是大雅之堂,所以我这个东西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但是北图的同志说老高你说说吧,我想我这一辈子搞书,现在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跟大家说一说也尽个义务,我觉得也应该,所以在这里说一通。如果通过这个讲,能使大家激发起看书的兴趣,激发大家想问题的兴趣,那我就大喜过望了。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