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理解的摄影美学

 昵称18361029 2015-07-20
首先分享一张前几日为苏州旅游局拍的照片,照片名字:博物馆日”



关于对苏州博物馆的介绍问题,我和苏州一个老师探讨半天,如何介绍才能让外国朋友看的懂,容易理解。这里有个文化差异问题,看懂中国的园林需要理解中国古代那些:儒家,道家一些思想。布局,使用材质,为什么是曲径通幽,为什么要透过一个石头去看外面的世界.....等等这些介绍起来,可以聊上几个通宵。

我也接触过几个德国的,美国的朋友,带他们逛过园子,他们开始也是觉得苏州园林看不懂,杂乱无章,恍恍惚惚......

但我在想,他们不能理解的,就是我们的不好吗?显然不是 ,在他们看来就是混乱不堪的院子,在我看来是天人合一的宝。

窦文涛在一期节目中探讨文化自信的问题,他说:1840年之后,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文化自信被摧毁了,国门大开,貌似我们一切都是不好的,都落后了。这个落后就包含了“文化”。但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当一个饥饿的人开始出逃时,是慌不择路的。大学时代也愤青过,也是这几天也开始理解了木心先生说的:不知原谅什么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我记得大学刚开始学摄影之时,我超级喜欢国外摄影家的作品,人文,风光,觉得他们的色彩好饱满,黑白好挺立,人文要真实。后来不知道是看的多了,还是国内泛滥的缘故,慢慢的也就淡了。倒是学了不少东西,学了技术的东西,如何用光啊之类的技术问题。

再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看腻了,而是我内心真心不喜欢。 对,是我内心的那个“真我”真心不喜欢那些东西。 刚开始觉得好,其实是:新奇“,就像一个刚见世面的孩子,一切自己做不到的,拍不出的,都是好的,如饥似渴的在学习。

我说的这个“真我”,是说无关外界看法的那个我。 比如,我不喜欢梵高的画,不喜欢某位知名大师的作品,不会因为大家都说好,我也觉得好。 那个“我”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因为我看不懂,无法理解,没有共鸣。就如,我不能要求一个外国朋友去读懂中国什么传统生命哲学思想一样。

照片这个东西,和书画一样。你喜欢了,他对你就是宝;你不喜欢了,对你来说就是废纸一张,甚至连废纸都不如。 如果非要用数据性的东西,把艺术作品去物化,除了商业用途,我想不到其他价值。如果是商业用途,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我喜欢的照片,对我来说的作用很简单,让我觉得舒服,身心愉悦,就如看到好书一样是心情的享受。 我喜欢拍一些我喜欢的风格的照片,对我来说,是一种审美的修炼,在此过程中,我享受如此过程。


现在很多人爱用你参加了多少比赛,获了多少奖去衡量一个拍照的好不好。就算他拍的好,又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即使他获了奖,只是刚好那个评委喜欢他的东西而已。 但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喜欢,这个你,是你的内心,那个拍出了外界干扰的“内心”,不是因为贝聿铭设计的,所以你觉得苏州博物馆所以好。 而是你真的喜欢,真的在这里很享受,很愉悦。

美学修养,是一个人身心灵修炼的过程而已,摄影美学修炼是美学修炼一部分。

以上来自一点心得分享,图文版权:@细草穿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