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奸臣与忠臣在现代职场中的再较量

 WAERTER 2015-07-20

忠臣为什么常死于奸臣之手?这是一个人人都明白,但却延伸至今,谁也走不出的怪圈。一般有如下几种现象:


1、忠臣未必能逢明君,如遇昏君,因忠臣平素常仗义执言,言辞尖锐,直指主子不愿提及的错误之处,则必定不受主子欢心,而奸臣则多能顺其所好,为主子大唱赞歌,一副忠心可鉴、为主子能肝脑涂地的表达而讨得主子欢心,这样就直接决定二者谁能在朝庭站稳脚跟。忠臣与奸臣,自古史书均把奸臣说成是霍乱朝纲,谋权篡位之人,但事实说明凡有大奸,说明制约他们的力量都太小,不是君王弱势就是无能,这种情景下,如果君王不英明,即使有抱负的人想实现自己的抱负,也只能陷入政治斗争,这个时候,与奸臣的斗争也是异常的尔虞我诈,在这中间,我们很难区别好人与坏人,所以,张居正是伟大的,但是,他很难称为传统意义上的忠臣,而海瑞,虽然正气凛然,却反而成难有大功;

 

2、忠臣较为耿直,直言不讳,容易得罪人,尤其是得罪了奸臣(因为看其不惯),因而容易树敌,而招致奸臣算计。在中国这块土壤,想要称为名垂千古的忠臣,要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么忠君报国,舍身救主;与邪恶划清界限,宁死不屈。可这样一来,忠臣的条件很苛刻。而且几乎都要面临生死存亡,所以说他们没几个能好好活着?即使有忠臣偶尔能生存其中,大多已经遭到淘汰或迟早被淘汰。中国的忠臣与奸臣的分类是有点问题的,特别是忠臣,三纲五常把他们摆的位置太高,因此,很多优秀人物往往难称忠臣,当然枭雄不能算。


3、忠臣不贪财,敛财的本领远不如奸臣,所以没钱收买打点同党和爪牙,势单力孤,易于打压。奸臣能灵活运用手中权力敛财,更会用活手中钱财(当然是慷国家之慨),对主子能慷慨大方,对用得着的同僚或同事下属也能将钱财用在刀刃上,往往也有大批食客流痞或下贱同僚投其怀抱,因而势力很大,一般人难以匹敌。


4、忠臣在明处,奸臣在暗处;忠臣耻于算计,奸臣不择手段,所以从战术上讲奸臣技高一筹。忠臣忌讳太多,怕伤主子又怕伤及同僚,江山社稷都在思虑之中,因而经常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很遗憾,蒙恬、岳飞等等都太过耿直,所以他们永远斗不过赵高、秦桧。无论在那个年代忠臣与奸臣的斗争中,忠臣多是要死在奸臣手里。中国几千年都没走出这个规律。


现代政府、直至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小团队的管理,在人才运用上都渗透着这个逃脱不了这个阴霾之规。小人最终会胜出,对老板、对企业再忠心耿耿,哪怕战功显赫也逃不过算计而被弃之。


现实中的职场奸臣也往往是得胜的一方,而且混得还相当惬意。这是为什么?


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本土企业抑或是一个民营称不上企业的单位,我们都能碰到一些职场奸臣。这与童话故事中最终恶有恶报的结局不同,现实中的职场奸臣永远都是胜利者。

 


有这么一个事例:笔者身边的一个民营企业的下属公司副总经理就是这么个职场奸人。他几乎具备了历史上那些奸臣所有的禀性,对他效力的企业法人董事长上拍马逢迎,甚至用近乎忠臣不识时务的言辞与主子争的面红耳赤,以示忠心,赢得老总的信任。生活中近乎同性恋般的跟随,对别的同事或下级,采取的不是拉拢就是拼命排挤,使得他人想进一言的机会都很难得。尽管这位副总经理在工作能力上得到大家的正面评价至多是口才好,很能作秀和演戏,但那么多年来,凭着他在多个单位混出的经验——事实上他从不提这个背景,他总能把他在一个成熟企业的功绩划为自有,而他力排众僚,稳稳地坐好了副总经理的位置,而且帮派成员及其跟随者还愈来愈多。


这位副总所在的公司,与大多数内资企业一样,老板也属于从战略到针头线脑什么都要管的人。如果是按真正的权力来说,这位副总远不如同是奸臣的魏忠贤或是和珅。尽管理论上,下属副总经理的职责也要受管于总部诸如行政管理之类不痛不痒的部门,但就算是这些不痛不痒的部门,也大多习惯了向老板直接汇报,而且绝大多数的报告,也是要老板签字才会生效。但这位副总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他能游刃有余的操控老板,老板的指令往往人所共知的知道是副总的意思,但却无奈的必须执行,那是奉天承运啊。


这种组织架构混乱,汇报关系混乱的事情在内企是很普遍的现象。中国市场经济创建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年,而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自由企业,他的管理制度及体制也才刚刚过了胚胎期。我们从跨国企业到内企工作,也看到不少跨国企业制度的狂热分子拼命地向内企灌输系统观念,制度观念。但他们并没有做,在实际效果中,过快的变革,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他们忘记了系统和制度的首要前提是受过严格职业训练的经理人(甚至也包括内企通常由老板亲自担任的总裁)和员工,而这正是内企特别是中国民企最匮乏的资源。


训练具有职业素养的员工和经理人都是需要成本的,如果企业还不足够强大,这种训练成本就会更加高昂。企业的老板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们有颇具中国智慧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处世之道尽可能地传递到每个管理阶层。为了传递的便利,他们也往往会越过副总、总监甚至是部门经理、部长层。因为在大多数老板的概念中,职位只是个符号,归根结底他们都是自己的员工。另外一种方法,便是把大大小小的签字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中。哪怕是营销天才的宗庆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连公司的扫帚都要亲自签字一样,在一次央视对话节目中他说不签字怎么算个老板呢?


一揽子到底的管理风格,它会造成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员工对权力的失落感。而权力欲却是人天生的,尤其身在职场,权力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成就感。好在职场除了行政权力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权力的存在,那就是潜在组织的领导权。它使用的并非是直接的行政力量,而是影响力。影响力的造成,可以是互惠,也可以是统一阵线或是职场权威。它的另外一个说法就是职场帮派。


这位副总尽管手中并无实权,但他却是这个公司整个灰色组织的大头目。他在这个公司里所花费的精力远超过正常的工作,并显示出了杰出的影响力才能。首先是他影响了企业老总,尽管每个部门的工作还是都需要老板点头,但他把握了前面的第一关,并且让每个人都知道了之所以能得到工作的机遇和职位安排,都是他的举荐或抵制。这本身就是一个职场的暗喻,它意味着谁能左右老总谁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力派。通过人员进出和职位的调整及在老总面前的影响力,这位副总逐步提高了在整个公司的影响力。对于原先的老中层,只要是老板身边的人,他采取的策略是让他们远离老总,不得不利用的用小利进行拉拢,这和历史上所有的奸臣都要拉拢皇帝身边的太监和排斥异己的实质是一样的。帮派对于提高执行力有时也确是有好处的,你不干既有人干,对于别的异己分子,就是排挤和抗拒的斗争了。副总总能在这种不断壮大帮派的过程中获得职场斗争的快感,这也是另一种权力欲得到满足的体现。这种满足甚至会越来越增强他斗争的正义感和胜利感。

 


换个角度,老板是否需要这样的奸臣呢?对这样的职场帮派,,哪怕初期是阴暗的,老板也总能觉察出他们的存在。问题在于老板也有自己的权衡,尽管奸臣会把一些人才排挤出局,但他们也能团结到更多的人。中国的历史早就教会了老板们御下之术。你不是奸臣吗?我就再培养些和你作对的忠臣。老板总是陶醉在那种冷眼旁观职场斗争的游戏里,就像猫看着两只自己打斗的老鼠。


但历史总是证明,忠臣是斗不过奸臣的,那是因为忠臣们总是不屑和鄙视奸臣们的那些做法,总觉得暗地使坏、打小报告、背后拆台不是君子所为,这种君子观让他们永远的被捆绑在虚荣上。他们还总妄想通过忠于职守来息事宁人,但他们这样的心态怎能抵得过充满着战斗感的副总们战斗力,奸臣尝到了斗争的甜头,把这种甜头当作了一种近乎性的快感,在一次次地蹂躏对手,一次次地排挤异己分子的过程已经一种职场最大的成就。


但是老板们恰恰忘记了这些斗争花的是自己的成本,他不仅要为他们的薪水买单,为他们密谋整死对手而聚会的酒水买单,更为公司里的沟通成本买了单。


历代忠与奸的斗争在历史舞台上充满血腥,但结果是一样的,忠臣总是在身后被人传颂,奸臣总是荣华一生,谁也走不出这个怪圈。忠臣不绝后,奸臣也不会灭种,我们只能在我们身边尽其所能的回避这种残酷的旋风,一旦被卷入,你将苦不堪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