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雨果:市场经济本质上还是丛林演绎

 指间飞歌 2015-07-20

2015-07-20 10:02:26

问题与摘要: “做科研的老师们也尔虞我诈……”、“一想到市场竞争就恐惧……”、“还是惧怕走向社会……”。这几个问题,是即将完成硕士学业的小泽提出的,应该说代表了部分“社会恐惧症”,或称“生活恐惧症”的部分群体,让我在周末也“思考了一番人生”。“我们貌似对丛林的野蛮很排斥,乃至厌恶,但‘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丛林法则的另一种演绎,任何人都无法逃避,只能勇敢的面对”,这是必须告诉年轻人的!

 小泽:

你好!很愿意与研究生朋友们交流与互动。对于“道理都明白”的高知,我想通过几点“献身说法”,还是想尽可能深入本质,尽可能坚硬一些,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多批评指正。

我的初中班主任赵国华老师经常以“鞭打快牛”激励着他的孩子们,青春年少时不是很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后来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一老师再次以此讲起“鞭策优秀,激励后进”的经济学意义时,才算彻底明白了其深远意涵,可怜老师良苦心……

赵国华老师经常以“好歹不知”、“香臭不闻”、“不知哪头炕凉、哪头炕热”的激励,乃至训斥——告诫她的前五名学生“做好榜样”、“争做头雁”,搞得我这个高中前“习惯性的第一名”一直压力倍增,以至于毕业多年之后老做“一步不快跑,就被狼吃掉”的噩梦,不敢有丝毫懈怠……

令人遗憾的是,在“劣币包围良币”全民浮躁的大环境之下,似乎都要哄着,甚至不时的“扔一块骨头”才能引诱着进步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上人好做,树下树难活”(我的高中政治老师的励志之语)等等激励与锤炼似乎都落伍了。

从本质上说,我们虽然对丛林的野蛮很排斥,乃至厌恶,但“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丛林法则的另一种演绎,只不过,这是专属于“高级动物”的特殊游戏,并被包装,乃至神化了而已。所以,看到这个本质,激励自己奋发,才是正面的。

需要告诫的是,那些觅得一餐就酣然大睡,以及不学无术——在现代丛林难觅一席之地的,终将都被吃掉!只不过,“狼吃兔”与“人吃人”的方式不同罢了。别忘了,煎、炒、烹、炸、涮是“高级动物”的最大发明,所谓“死的很难看”就是这个意思……

 还需正视的是,“同类不相食”本是自然界几乎共同的伦理,但在人类这个所谓的“高级物种”面前,这一本应共同遵守的伦理,或称法则——失灵了,饥荒与战乱的“人吃人”就不一一罗列了,苟活不是“同类相食”的最大理由,也不是法理基础,这是人性恶的那一面。

最后,就你所说的“恼人的大、小骗子”,专门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涂抹着亲情、友情、爱情脂粉的传销、集资骗子“说法”:他们在故作神秘、吞吞吐吐,乃至拿捏作态、乔装圣徒的种种装扮中,让多少人的血汗,乃至保命钱荡然无存,就知道一些“高级物种”有多么不堪了。这是步入社会必须面对,也必须防范的主要对象。

好在:在“高级物种”所谓的文明演进史中,总有执著的历史纪录者——比如司马迁等,他们认真的记录着邪恶与光明,也震慑着狂徒们“不要走的太远”,“人间正道是沧桑”、“行大道走正路”等共同伦理,激励着“高级物种”向“人”真正的迈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