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确切记载,缸窑村有过六座龙窑,这座名为“老窑”,始建于北宋后期,与其相邻曾有鹤窑和新老窑。老窑全长约60 米, 宽约2.3 米, 由炉膛、窑室和窑铺三部分组成。炉膛的作用是蓄热烘窑, 控制整体窑室的温度。窑室呈长隧道形, 东高西低顺势砌窑, 拱顶呈弧形, 其两侧和上方有数百个投柴孔, 并设有两个窑门。窑铺建于窑室之上, 为人字形屋面, 用五柱八檩分十间依次抬高, 龙窑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以杂柴、松枝等为燃料, 最大特点是火焰有力, 升温快, 同时燃烧面积大, 产量高。过去, 一般是几户人家入股合建龙窑, 分户做坯, 统一入窑。烧制陶器需经过取土、晾晒、过滤、练泥、制坯、刻画、上釉、煅烧等多道工序。通过大缸套小缸方式, 窑室一次便可容纳上千件坯品, 经过七天七夜的烧制后出窑。 数百个春秋,风风雨雨,老窑依旧苍劲有力,雄姿傲然。她折射出缸窑人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谱写出以技养业,经商谋福的创业篇章。 龙窑入口
|
|
来自: Tony_ongart > 《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