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AR从业者的自白:根本没产业链 还不如转做VR

 我要16888 2015-07-20

    导读:做AR游戏还要建仓库?AR小熊应用引爆朋友圈,但为什么说AR的游戏内容还不足以支撑一个产业的发展?游戏陀螺采访到了资深AR从业者陈坚,他认为:国前的AR根本没有产业链,还不如关注VR。

    AR游戏载体分发之“蛋疼”:互联网公司需做实体销售?

    陈坚曾经尝试做一类AR游戏,但他做过后才发现,这是一件很蛋疼的事情:那时候AR不以任何识别性载体,直接以空间坐标定位,它的游戏类型会很狭窄,但如果需要特定载体的话,问题就来了,我怎样去把我的载体分发给用户?

    “当时尝试找人民币,或者身份证作为载体,但这条路根本走不通,国内不像国外,人民币可以打印,而且很多情况下,整个识别性和稳定性都会大打折扣,因为这是不可控的,纸币旧点就由褶皱,这又会影响识别。”

    普通载体不行,他发现自己要去做实体卡。“这就更蛋疼了,我一个做互联网的公司,一下子要处理实体的发行和渠道的问题,你让一个互联网公司重新要去做实体销售,这个从供应链,物流仓储,都要从0开始学习。”

    陈坚觉得自己就跟做玩家的厂商没区别了。

    国内AR根本没有产业链,还不如转做VR

    把自己公司命名为“2.5次元”的陈坚,是最早那批做手机屏幕显示AR效果的人,而他现在则一门心思做VR和AR结合的东西,为他认为对虚拟世界最感兴趣的二次元人群服务。  

    AR很多时候门槛不是表面看到的,AR技术全球有很成熟的解决方案,如高通的Vuforia和苹果最近收购的AR公司Metaio,所以实现这个技术并不是现在的难点,技术是非常成熟的了,难点是在怎样把这样的技术,变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和一个商业逻辑,最大的困难是在这里。

    “我认为AR是没有产业链的。所以手游开发者想出来寻找新的机会,没必要看这种简单的AR,直接看VR就好了。”   

    手游开发者想进入还是看VR,像通过手机摄像头实现的手机AR,在2008年就有这种技术,2010年就很成熟了,假如这种形态的产品能发展成产品,早就发展起来了,不可能5年时间了,也没有出现体量大的产品。

    “只有说实现了高质的沉浸式的AR,这种AR成为他的核心玩法,AR游戏才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类型,不然只能是众多手游产品中一个特别的产品,而不足以成为一个产业。所以现在不能称为AR游戏,因为真正跟他玩法有关联的两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如果说AR要和游戏结合形成一个产业还是太早了。”陈坚说,AR还没有VR发展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