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昵称18892371 2015-07-21

    泉州崇福寺位于鲤城区崇福路,相传乃纳土归宋第一人陈洪进为其出家为尼的女儿陈玑所建,曾与开元寺、承天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如今的崇福寺,早已不复旧时规模,寺院建筑也基本都是现代重建的。唯一值得参观的,就是寺内东北角的应庚塔。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应庚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实心石构,底部周长8.16米,高10.9米。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是塔关城废兴,历宋、元、明变迁之时,辄欹侧若坠,平治则正……”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此塔在时局动荡时就会倾斜,天下太平时就会自动扶正,故名“应庚”。而至于现今相关资料上频繁出现的所谓“此塔有‘应利欹斜’之灵,斜向何方,该方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说法,不过是一人错解古文,众人纷纷转抄的恶果。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其真正的原因应该是与泉州的地理位置有关,由于地震、台风频发,应庚塔在历史上曾数次倾斜,而后又数经纠偏扶正。到了上世纪末,应庚塔逾发倾斜,恐有倒塌之虞,故经省文物局批准,寺方于2001年以拆除重建的方式对其进行扶正,并对缺损的塔刹和塔基部分进行了增补。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此次修复工程的最大收获,是在塔身和塔基之中发现不少文物。包括上至西汉下至北宋治平年间的钱币和各类厌胜钱共4000余枚,铜镜49面。特别是在第二层塔身内,发现有石函一只,函内有琉璃器,琉璃器内套银盒,银盒内套金盒,金盒内供奉舍利五颗。此外,金盒底部还阴刻有楷书“熙宁元年戊申岁”等字样,为确定应庚塔的建造年代提供了最为可靠的实物依据。 

    据报道,扶正工程结束后,这些塔内文物均被重新安放回原位。对于这种做法,某人当然没有异议,但由于此塔恰巧位于寺院最为偏僻的北侧围墙边上,又没有任何有效的保护措施,故对于这些文物乃至于塔身的安全,都会有一些些的担忧。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应庚塔体量较小,造型简朴,似乎并无多少可观之处。然则对于某人而言,这却是在福建省内所见到的唯一塔身雕饰直棂盲窗的石塔,而且虽经多次纠偏,塔身原构却基本保持完整,加之散见于塔座之上的海波纹、第一层勾栏的团窠纹、各层塔身上的两头卷杀的倚柱,足以证明这是一座唐风犹存、殊为难得的好塔。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步出崇福寺,顺手拍了张大殿廊前的龙柱和门当,这是崇福寺所存无多的旧物。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大殿正门对面墙壁上的石匾,曾经被人为破坏过。“松湾”是崇福寺所在之处的旧名,题写者蓝理是康熙朝的平台名将。“松湾古地”四字虽无法度,却也苍劲有力,如与蓝理题写于普陀山南天门大观蓬的“山海大观”四字放在一起,很难让人相信两者均为一人所题。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崇福寺山门外的照壁。崇福寺历史上曾以“大洪钟”闻名遐迩,北宋至道年间曾一度改名“洪钟寺”。现存的明洪武年间铸造的大洪钟据说还悬挂于钟楼之上,不过某人去时发现楼门上锁,无缘得见。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照壁之前是个小广场,靠路边处有一座大型石牌坊,名为“褒忠鸣凤坊”。此坊除上、下坊额的两块石匾为旧物外,其余皆为近年重造,很容易被忽视。不过,如果仔细研读坊额上的文字,再对照《明史》的相关记载,就会发现此坊还是有一些名堂的。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牌坊正面,当心间门额上部石匾题写“褒忠”二字,下部石匾题写“嘉靖乙未科进士、户部主事周天佐建言廷杖,赠光禄寺少卿,赐谥忠愍。”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牌坊背面,坊额上部石匾题写“鸣凤”二字,下部石匾题写“隆庆丁卯恩荫嗣子日暹,癸酉顺天榜中式任知县,移荫孙一骐任刑部郎中。”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从字面可知,此坊是为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周天佐而立的。据泉州地方志记载,牌坊所在的崇福寺街,亦为周天佐故居所在。而至于为何要为周天佐立坊,翻开《明史·卷209·列传97》就能找到答案。此篇可称作是谏官列传,记载了嘉靖中期因直言上书而遭受明世宗朱厚熜残酷打击的24位谏官。其中最早者为嘉靖十九年,太仆卿杨最因反对嘉靖不理朝政,专事炼丹而被投入诏狱,重杖打死。嘉靖二十年,御史杨爵上疏痛陈朝政时弊,弹劾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欺下瞒上,并为谏死的太仆卿杨最喊冤,嘉靖见疏震怒,当即下令将其投入诏狱酷刑搒掠,事经数月无人敢言。户部主事周天佐、御史浦铉敬其忠烈,上疏营救,嘉靖览奏大怒,下令廷杖六十,投入诏狱。周天佐身体羸弱,廷杖之下本就奄奄一息,又加上狱吏绝其饮食,仅隔三天便惨死狱中,年仅三十一岁。此后,又有周怡、刘魁、沈束、沈鍊、杨继盛等相继上言,均遭廷杖,甚至惨遭戕戮。直至隆庆改元,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方才得以平反昭雪,“存者召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其中周天佐追封光禄寺少卿,天启初赐谥忠愍。此外,由于周天佐死时年仅三十一岁,只有一个遗腹女,故以兄子日暹为嗣,隆庆元年受荫入国子监,后于万历元年顺天榜中式选任知县。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与列传中数位重要人物相比,周天佐只能说是一个配角,如果不是那道牌坊的存在,某人或许永远不会留意到明代历史还有这样的一位人物,这也恰巧说明了文物古迹对于帮助后人了解前史的重要性。而对于列传中的那段史实,某人也无意于做太多的评价,只要是稍懂明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嘉靖皇帝是怎样一个难以伺候的主儿。这位登基之初便一次打死17名大臣、罢官流放200多人的铁腕皇帝,在“大议礼”事件之后愈加厌恶言官说事,以至于“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但即便如此,却仍有众多谏官言臣前赴后继,用视死如归的气节谱写了《明史》中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无怪乎《明史》编撰者要在《明史·卷209·列传97》的题赞中惊叹道:“当世宗之代,何直臣多欤!重者显戮,次乃长系,最幸者得贬斥,未有苟全者。然主威愈震,而士气不衰,批鳞碎首者接踵而不可遏。观其蒙难时,处之泰然,足使顽懦知所兴起,斯百余年培养之效也。”

    只可惜,这种历经千百余年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气节,最终还是被小小的一根廷杖打个七零八落,毁灭殆尽,大明王朝也正是因此开始日薄西山,再也无法回转逐步走向灭亡的运道。这,应该是那位发明廷杖,破坏了“刑不上大夫”规则的开国皇帝朱重八所始料未及的吧。 

【福建·泉州】崇福寺、应庚塔、褒忠鸣凤坊

 

    最后还要啰嗦几句:褒忠鸣凤坊虽系现代重建,但用材和做工还是相当讲究的。美中不足的是,牌坊正面当心间坊柱对联 “效贾父之陈言忧治危明可见千秋,救伯修而死谏力行笃志不徒一疏批鳞”存在两处硬伤。其中上联的“贾父”应为“贾傅”,指的是西汉的贾谊,因其曾上疏万言,深得汉文帝赏识,故成为后世谏官的楷模。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后人尊称“贾傅”,而“贾父”之称谓则闻所未闻。下联的“伯修”更是错得离奇,周天佐是为救杨爵而死的,杨爵字伯珍,这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弄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