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世界历史博物馆 2015-07-22

北山经(接上篇)

 十三、“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图1)

     (图1)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闾:郭璞曰:“闾即羭也,似驴而岐蹄,角如灵羊,一名山驴。”又,南史云:“滑国出野驴有角。”广志记载:“驴羊似驴”。综合古书记载看来,这个叫“闾”的动物,好像是野驴、山驴或叫驴羊的动物。再看看《本草纲目》对山驴的描写:“山驴,驴之身而羚之角,但稍大,而节疏慢耳。”不过,经查,现代的野驴是奇蹄目,所以应排除是现代野驴的可能。在《四川中药志》“山驴骨”条中有详细记载:原动物鬣羚,又名:驴羊,山驴,苏门羚,山羊,明鬃羊。看来这个记载与古文记载十分吻合,鬣羚外形似羊,略比斑羚大,有一对驴耳,狭长而尖。安徽黄山地区叫它“四不像”,或者“天马”等等,因它的奇特外貌似乎与驴、骡、羊、牛、羚、马等众多常见的食草动物都有些相像,但又都不太像,它的前蹄是奇蹄,后蹄是偶蹄,真的很怪。所以我想,“闾”这种动物当是山驴,而且,“闾”与“驴”的发音也相当,请看现代的山驴图(图2)。

      图2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博知文库》认为是北山羊,也有他的道理。

   

  十四、“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宵飞而昼伏,食之已。”(图3)

                 图3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音,般冒pàn mào),晋郭璞认为是“鸺鹠之属”,并且经文中说“食之已”,郭璞注:“”音谒,“中热也”,汪绂也云:“今鸺鹠亦可治热及头风。”这个说法在《本草纲目》中得到了印证。

   不过鸺鹠之属也有很多种类,鸺鹠,也就是现今的猫头鹰,所以猫头鹰是有很多种的,这里说的应是小鸺鹠,(图4)它与后面要说到的“鹠”主要区别就在于个头大小和头上有没有像猫耳朵一样的羽毛了,小鸺鹠头上没有二簇像耳朵一样的羽毛,额头上有盘状头冠,像戴着一个帽子,所以叫,再者也有“小”的意思,据说郑板桥有一首小词:“一小舟,嗤嗤水上游,吱呀一声响,嘀哒到扬州。”虽说这里的和是颠倒的,但也说明这二个字是形容小的含义。

         图4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十五、“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彚而赤毛,其音如豚。”(图5)

          图5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居暨:郭璞云:“彚,似鼠,赤毛如剌猥也。彚音渭。”汪绂注:“彚,似鼠,短喙,短足,其毛如剌,卷伏则如栗毬。”看来此物应是剌猬了,不过此处说其毛为红色,现实中只有短剌猬的毛色有点像红色。(图6)

       图6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十六、“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名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图7)

               图7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鶌鶋:鶌鶋(音区居,qū jū),郝懿行注:“鶌鶋疑即鶌鸠,声转字变,经多此例,唯白首为异耳。”郭璞注:“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今江东亦呼为鹘鸼。”《尔雅注疏》云:“鶌鶋,一名鹘鸼,今之斑鸠也。”看来鶌鸠很可能就是现在的黑颏果鸠(图8)。

              图8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十七、“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 ” (图9)

          图9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飞鼠:在古书《谈荟》中也有记载:“飞者以翼,而天池之山飞鼠以背。”郭璞说:“用其背上毛飞,飞则仰也。”看来这个能飞的老鼠是有点特别。其实我们知道,会飞的鼠类可能的只有二种,即蝙蝠和鼯鼠,据《方言》一书说:“毫鼠自关东而东,谓之飞鼠,盖所指服翼也,非此。”这里的“服翼”就是蝙蝠的别称,《方言》认为《山海经》这里说的飞鼠不是蝙蝠,那只能是鼯鼠了,更何况也只有鼯鼠的头才有点像兔子吧。此前我在讲到耳鼠时已说到耳鼠即鼯鼠,看来鼯鼠也可能有好几种吧。

  十八、“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其状如句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图10)

              图10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领胡:,(音身,shēn)郭璞注:“言颈上有肉;句瞿,斗也,音劬。”郝懿行注:“说文云:‘领,项也;胡,牛顄垂也。’此牛颈肉垂如斗,故名之领胡與?”看来这个动物应是高峰牛,也就是瘤牛,我找了一张云南瘤牛图,基本是很符合上文所述的(图11)。

        图11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十九、“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名自詨。”(图12)

                图12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象蛇:据《博知文库》分析说,此鸟是白马雉(图13),其正名应叫非洲雪雉。它们栖息在喜马拉雅山的高原及丛林中,白马雉体形很大,可达近1米,雄雌同形同色,这一点很重要,就是因为雄雌同形同色,古代人就误以为此鸟是“自为牝牡”吧,从现在的图形上看,也和古本图像也很相似。

       图13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二十、“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图14)

            图14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父之鱼:郝懿行按:“《说文》与《玉篇》均云经中所载为鱼”,据《博知文库》说,此鱼是鱤鱼的一种,或为马口鱼。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得更具体:“鱤,敢也。,也。,食而无厌也。健而难取,吞啗同类,力敢而物者。其性独行,故曰鳏。鱤生江湖中,体似鯼而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又名鳏鱼、黄颊鱼。”

  看来鱼即鱤鱼的可能非常大,更何况《本草纲目》明确记载鱤鱼“食之已呕,暖中益胃”此与经文完全吻合,见(图15)。

       图15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二十一、“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藭。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鱯、黾。”(图16)

        图16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鱯:鱯(音户,hù),据《康熙字典》解释:“鱯似鲇而大,色白。”“鮧口腹俱大者名鱯。”这里提到的鮧也就是指鲇。其实鱯鱼,现在还有,就是大鳍鱯,此鱼头平扁,口具须四对,分布于长江流域(图17)。鱯鱼是很美味的,肉质细嫩,以江西产的最为有名。

             图17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二十二、“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鱯、黾。”(图18)

              图18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黾:黾(音猛,měng),晋郭璞注:“黾似虾蟆,小而青。”《说文》注:“黽也。”《尔雅》云:“、蟾诸。在水者黾。”《疏》注:“,一名蟾诸,似虾蟆,居陆地,其居水者名黾。一名耿黾。一名土鸭。状似青蛙而腹大。陶注《本草》云,大而青脊者俗名土鸭,其鸣甚壮,即此黾也。”《埤雅》注:“黾善怒,故音猛。”从这些描述来看,黾,就是现在的蛙。可是蛙也有很多种类,《山海经》中所指的是那一种呢?我找了一张图(图19),应该是这种蛙吧。

            图19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二十三、“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駞,其鸟多鹠。”(图20)

                   图20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鹠:这里说的其实就应是鸺鹠了,这在上文“”一节里已提到过。郭璞注:“未详,或曰,鹠,鸺鹠也。”汪绂注:“鸺鹠头似猫。”以此推断鸺鹠与上文提到的“”区别就在头上了,也就是说,鸺鹠的头上有像猫耳朵一样的羽毛高高耸起。可见鸺鹠就是我们讲的通常意义的猫头鹰(我们已知猫头鹰的种类有很多)(图21),鸺鹠也称训狐,我找了一张著名画家钱瘦铁的《训狐》画,看看和真的猫头鹰很像吧。(图22)。

          图21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图22        [转载]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