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意境之美 (陈国胜)

 llssmm44 2015-07-22

中国画对意境的追求源于中国文化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形成了特有的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方式,这使画家不以描摹刻画具体客观物象的真实为能事,而以传神,写意为旨归。注重主体的审美感受与客体的景物乃至宇宙自然的相互交融,将生活之景转化为心中之境,画中之境,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融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体现创作者的情思和感受。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它体现了艺术之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评论中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的一个标准。

 意境一方面依靠具体的艺术形象,也要靠相应的笔墨语言来表达,古人云:“境能夺人。又云:“笔能夺境。终不如笔境兼夺为上。盖笔即精工,墨即焕形,而境界无情,何以畅观者之怀?境界入情,而笔墨庸弱,何以供高雅之赏鉴?吾故谓笔墨情景,缺一不可,何分先后。”以上是对意境最好的诠释。

 宋徽宗主持开设画院,并亲自主试。他常以诗句为题让人进行创作。如:“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一位取胜者画的是春日树丛掩映的阁楼上,一红衣女子斜靠在围栏上。在图画的映托下,诗的意境以画的形式被大大的拓深了,诗画中所蕴藏的生命感更加鲜明。意境在这幅画里有了更好的体现。

 意境能引起人的美感,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意境中的景物都经过情感的过滤,芜杂的东西都被过滤掉了,是情中之景,意中之境。如果中国画脱离了对意境的追求,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无法引人入胜。

  因此,意境一直以来是画家不断追求的标准。 

2012年05月21日 - 陈国胜 - 陈国胜书画艺术

陈国胜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