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昂山素季之外,朴槿惠和希拉里应该算是我比较欣赏的两位外国女性。
相比之下,朴与昂山仅是在本国“毁誉参半”而已,而希拉里则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谤满天下,誉满天下”的政治人物。
赞誉的人称她胸怀改革壮志,为妇女、儿童权益奔走呼号;讨厌的人则称她是“野心家”、“四处伸手的章鱼”。之所以希拉里总是成为争论的焦点,在于希拉里生性坚强、傲视同侪、嫉恶如仇,而且总是能在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纵横捭阖。
在她09年至11年出访的112个国家当中,有将近60个国家的外交官认为她能力非凡、内王外霸,是一个刚柔并济且兼在政治外交上为美国得分的人。
据她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同学们说,希拉里早在韦尔斯利学院求学时,就立志要在“美国政坛”这个基本以男性为主导的世界里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如今,她做到了!
在慨叹希拉里创下的丰功伟绩的同时,生活在当下的我也不免产生惆怅和狐疑:我们的土壤为何培养不出“希拉里”式人物?
笔者在大惑不解之余,又将《史记》咀嚼再三,并参以仲甫先生刊于《民国日报》的旧文(社会主义对于教育和妇女二方面的关系),终于有所领悟,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女强人之所以过早夭折,无法像其他男性政治家一样大展骏足,原因有三:
一,男权社会中的隐性规范和单向道德是束缚女性自我发展的最大瓶颈。
回顾华夏历史,自中国进入专制社会以来,上演“贞观长歌”、 “仁宣之治”、“弘治中兴”等等压轴大戏的,无一而非男性。留给女人们的,便只剩下争风吃醋的宫斗小片,丝毫上不了台面。
真正战斗在政坛第一线的“女神和女汉子”们,不足一百。为人们所熟知的,更是屈指可数,大概是三十有三:
文佳皇帝陈硕真、西辽感天皇后、承天太后;南宋杨太后、谢太后;清朝隆裕太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元朝乃马真后、海迷失后、卜答失里后;西汉吕太后、孝元王太后;东汉章德窦太后、和熹邓太后、安思阎太后、顺烈梁太后、桓思窦太后、灵思何太后;东晋康献褚太后、明穆庾太后;北魏文明太后、灵太后;唐朝则天皇太后、顺天皇太后;辽朝应天皇太后、承天皇太后、法天皇太后、宣宗萧德妃;西夏没藏太后、大梁太后、小梁太后;北宋刘太后、高太后。
这其中虽不乏“盗执国政,好恶无定”的戮民之贼,却也充斥着不少“英才远略,鸿业大勋”的卓越女杰。然而,当世时人及宋明理家不辨臧否,非要将她们都一棍子打死不可。
譬如后世犬儒在评价吕雉这个人的时候,通常诋毁其人格,凸显其狠毒,而对她“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治绩和能力隐而不提。细细想来,也无非是由于其违背了“非刘不王”的宗室礼法,撼动了男权社会赖以独尊的根基所致。
至于图害戚姬,制造“人彘”,那正是“势之所迫,岂有他哉”?如若不然,吕后如何应对赵王一党的反扑呢?!总不能说吕后这个“佐高祖定天下”的人就应当束手待毙、死了活该,而于大汉无尺寸之功的刘如意就该上位吧?!
假使改变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畸形格局,为司法体制注入“程序正义”,焉知吕后不是“昂山素季”?!
二,国人在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思想时,常常舍大取小、去精取芜。
旅法学者、鸿光智库创始人李明轩先生见到不少当代名士在接受西方思想时,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他对西学里博大精深的有益成分选择性失明,反而对一些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倍感兴趣。由此,便发出了一番感慨:中国的部分流氓文人及庸常大众,在学习西学时,总是对那些能够“重修宇内、再造乾坤、匡救时弊”的利器弃如敝履,而对其中好玩的、有意思的且兼迎合自身低级趣味的垃圾拿来当宝贝,以此彰显自己的新潮!
亦即是说,如果把封建专制时期的中国国民比作困笼内的囚徒,那么这些囚徒对于钢刀、铁剑、巨锤等等能够砸毁牢狱、脱出窘境的武器丝毫没有兴趣,反而对骰盅、跳棋、桥牌、啤酒十分来劲,因为拥有了这些,能够使他们在里面的生活更有意思。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来没想(也不敢想)有一天要出来!
走进大学校园,诸位许会对李先生这番感慨体味更深。你给这帮学生讲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他们不感冒;你给他们讲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他们睡大觉;你给他们谈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他们把课翘。给人感觉他们好像对一切外来的东西都嗤之以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美国大片《幻影追凶》热映的时候,他们不用你招呼,自己就跑去了,津津有味的看完后,女生们还不忘发出“异常深刻”的观感:西方社会真是太好了!那个女主人公的连衣裙真漂亮,我们都该弄它一件!
男士们也随之发出“高瞻远瞩”的意见:那个男的手上那护腕真不错,下个月管我爸要钱,去XX商贸城踅摸一圈去……
一般学校这样也就算了,北大竟也是如此。
约莫是在两三年前,北大“轰轰烈烈”的搞起了一场女权运动,笔者自觉维护女性正当权益,是每个国民都义不容辞的责任,便想捐钱、发文,以期道义相勖。等到弄清了她们的活动目的和行动纲领之后,却只剩下了懊恼与自责。
论及女权运动的开展,着实意义非凡。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世界范围内诞生了许多为“男女平等”事业而殒身不恤的英雄豪杰,西方当以埃米琳·潘克赫斯特、玛利亚的莱斯梅为首,中国则以秋瑾和唐群英同志居冠。
我相信十位辛亥女英雄所发表的“雷霆八问”(亦称女权十一条,后载入《女子参政同盟会简章》),有识之士和革命斗士都还言犹在耳!
“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这是何等的引义慷慨!
然而后世东施效颦之女将,竟对此番恒言的要义充耳不闻。
革命女杰提倡普及女子教育,她们闭目塞听;革命女杰主张女子实业,她们视而不见;革命女杰着力维护女工三权,她们不加赞赏;革命女杰力求参政选举,她们熟视无睹!
偏偏一听到“性爱自由”,她们便心潮澎湃了!费尽心机的炒作什么“阴道独白”,不堪入耳的话语铺天盖地,仿佛人生在世,只为享受“母猪的快乐”。
放着宪法中那早该兑现的庄严承诺,她们不去争取,反而舍本逐末,这样做何异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没有经国纬政的席位、没有薪资平等的待遇,你拿什么去谈你的狗屁“性爱自由”?!
如果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和秋瑾女士英灵有知,见到后辈青俊如此断章取义的糟蹋自己当初的创议,会否死不瞑目呢?我不敢说!
我只能说,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味以玩世不恭的心态去争取女权,或干脆把争取女权当作成名和作秀的资本,那么等待女性的,只有更多的凌辱和欺压!
三,女性自强意识渐增,但参政意识薄弱。
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商业文明的拉动,现在的女性已经渐渐觉醒,但大抵尚未走出“三从四德”的阴霾。即便有三、五杰出干将,不拘于“相夫教子”之定理,也无非是转而欲求经济之强盛、谋影视之发展。
当你跟她们重提民国女豪吴敬君的“发扬女德,灌输女识,以为参政女子预备”这一番话语时,她们却大多数摆出一副“认为政治系统高度复杂”的样子,不住摇头道:“那不是我的菜!参政议政有啥用啊,能给我涨多少工资?”
她们始终都不明白,女性参政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能够保证每个月多挣几块钱!当然也无法帮她们换来几件看似时尚的衣服!
女性参政的意义在于,迫使男女均势均力,从而彻底罢演几千年来“夫唱妇随”的历史大戏!
女性参政的意义在于,让歧视、玩弄、残害妇女的传统偏见和习惯势力冰消瓦解!
女性参政的意义在于,妇女要成为社会规则的制定者,而非逆来顺受、被人颐指气使的隐性丫鬟!
女性参政的意义在于,改变“假托两性之福祉,实则数十男子谋划于密室”的霸权格局!
女性参政的意义在于,让高高在上的“阔老爷”在利用你之前,有所戒惧,不得不谨言慎行、收敛兽心!
女性参政的意义在于,女人自己要成为把握形势先机的主导,避免一旦时局遭变,只能沦为男性装饰或榻上玩物的悲剧!
小结:作为女性的你,如果也希冀打破男人们“看似谦让,实为施舍”的骗局,如果也希冀解除封建伦理在你身上的无形枷锁,如果也希冀如同希拉里那样展现自我、叱咤风云的话,请你完善应有的智识,并逐渐走向那个早就应该有你一半的政治舞台!
芳名馥郁飘然远,潜化傍流擎太苍。信然!
作者 赵丹阳 九零后 半知名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