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物理网贾兰华老师认为: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学科特点、教师授课方法,以及学生主观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在物理学习上存在的差异还受到学生的认知因素、人格因素以及学习焦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困生与优等生在认知上明显存在差异,是造成学生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任何人头脑中的知识都是以一种逐渐积累的方式学得的。千里之行,靠的是“积跬步”。在物理学习落后的学生,往往伴随着物理领域内有关知识的积累的量不足。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具有系统性和积累性。前面知识的掌握如果在量上不足,出现基础知识上的漏洞,那么对后来的学习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学习上的障碍。 优等生和学困生不仅在知识掌握的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就已经掌握的知识看,两者之间还存在着质的差异。学困生在概念掌握水平上明显低于优等生,他们在知识的组织程度上也不同。学困生脑中的知识点是罗列式的、水平的、堆积的,而优等生头脑中的知识点是有机架构的、按层次排列的。 学困生不会像优等生那样用抽象的、带规律的知识来统帅具体的、形象的知识。知识结构上的这些差异,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决定着学生知识掌握的优劣。 许多研究表明,优等生和学困生在思维策略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他们成绩的分化。他们的推理方式不同,优等生头脑中有大容量组块知识,所以往往采用顺向推理的方式进行思维,由已知向未知推理;而学困生则相反,采用逆向推理的思维策略。他们选择信息的方式不同,后进生往往不能从众多信息中分出主次,常常是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注意力经常是飘忽不定的,而优等生则能识别并能预期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关键的,他们的注意力较多地停留在关键部分。学困生往往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无关紧要的材料。 更多教育资讯、免费课程,敬请关注贾兰华老师公众微信号“跟我学物理网”,或者上跟我学物理网站扫描二维码关注。 |
|
来自: thchen0103 >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