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讲课之中医基础(一)

 柠檬树278 2015-07-23
  地点:冒泡团队

  班长:陈王健

  “六陈之外余味皆新”含义

  枳壳、陈皮并半夏 茱萸狼青及麻黄 六般之药药宜陈久 余味皆新新功效好

  养生的小常识

  久卧伤气 久坐伤骨 养身之道 常欲小劳

  常动,则筋骨疏,全脉舒;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何谓“五劳七伤”?

  五劳:肺劳、心劳、肝劳、脾劳、肾劳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全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强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伤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好多人问我:陈医生吃中药什么时间最好呢?

  吃药时间宜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因为这段时间细菌活动较频繁,很容易杀死。

  我总告诉大家上午11点之前,下午4点以后。

  从今天起我会慢慢的为大家讲中医基础,因为好多人对我说:师父啊,你讲课我还是听不懂啊!怎么办?

  所以我才决定为大家讲中医基础的。

  中医学知识

  一、中医诊断具有哪些特点?

  必须诊察与思维并用,诊察为思维提供依据,思维使诊察结果得到判断。

  二、望、闻、问、切、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

  问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籍贯,病人自述自己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主诉自己的疾病从起病到就诊时,病情发生、发展、变化、诊治的整个过程;主诉自己过去曾患过什么旧病、主诉自己出生、居住以及自己饮食习惯、婚姻生育情况、对小儿则应了解喂养发育情况、对妇女则了解结婚后的性生活习惯,还要问病人亲人的家族病史、遗传病情。

  望:

  望诊,是对病人的精神、面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及了解患者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1)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一般来说,精气充盛则神旺,精气虚衰则神疲。如病人双目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晰、声音洪亮、神志清楚、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病情轻浅、愈后良好;若表现为目光晦暗、瞳神呆滞、精神萎靡、语言低微、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神识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则称为“无神”或“失神”,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愈后较差,若久病,重病者,本已失神,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洪亮、颧赤如妆、食欲大增、精神振奋等,称为“假神”或“回光返照”,则表示阴阳即将离决,病情危重,是临终的先兆。

  2)望面色。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称为“常色”。

  病人面部色泽鲜明、荣润,说明其病情轻浅,气血未衰,其病易治,愈后较好。

  病人面色晦暗、枯槁,说明病情深重,精气已伤,其病难治,愈后较差。

  ——青色:主寒症、主痛症、主瘀血、主惊风。色青由气凝滞、血行不畅、经脉瘀阻而成;寒则气血凝滞,经脉拘急 ,故面色发青;气滞血瘀、经脉受阻,不通则痛、血行不畅、筋失濡养、肝风内动、而致惊风抽搐。所以,青色多见于寒症、痛症、瘀血、惊风。

  ——赤色:主热症,赤色为经脉血液充盈所致。

  血得热则行,热盛则血脉充盈,上溶于面,所以面赤多见于热症。如发热恶风、面色微红,多属于风热表症;壮热面赤、口渴便秘,多属于里热实症;午后两颧潮红、骨蒸盗汗,多为阴虚内热症。如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讫红,为虚阳上起的危重症候。

  ——色黄:为脾虚湿蕴的征象。

  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则面色发黄。如身目俱黄为“黄疸”,黄色鲜明如桔子色者属湿热内蕴;黄色晦暗如烟熏者,属寒湿内阻;若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足;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为脾胃气虚、湿邪内阻;小儿面色黄浮,或时黄时白、形瘦腹大,多为“疳积”。

  ——白色:主虚症、主寒症、主失血。

  白色为气血不足的表现,多为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气血不充、经脉空虚所致,如面色 白虚浮,多属阳气虚衰,面色淡白消瘦,多为营血方虚。此外,里寒腹痛剧烈,或虚寒战栗时,也可见面色苍白。

  ——黑色:主肾虚、主水饮、主寒症、主痛症、主瘀血。

  黑色多为肾阳虚衰、阴寒水盛、气血凝滞之象。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阴寒内盛、血行不畅,故而多见黑色。如面色淡黑,多为肾虚水寒的水饮症;妇人眼眶灰黑,多为寒湿下注的带下病;面黑而干焦,多为肾精久耗;面黑而肌肤甲错,多属瘀血内停;面黑而腰痛难以俯仰者,多为肾风骨痹。

  3)望形体。

  凡形体结实、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者,多为气血充盛的表现;而形体瘦弱、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枯槁者,多为气血虚衰的征象。

  4)望姿态。

  “阳主动、阴主静”,如病人多言,多属阳症;病人喜静少言,多属阴症;若病人身轻能自转侧,面常向外,多为阳症、热症、实症;若自重难以转侧面常向里,多为阴症、寒症、虚症;若病人卧时仰面伸足,揭去衣被、不欲进墙,多属热症;若卧时蜷缩成团,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者,多属寒症。

  眼目四肢不时颤抖,多为热病发痉的先兆,头摆不能自主、四肢时而颤抖,多属肝风自动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多为中风;足软无力,行动不灵,多为萎症;盛夏猝倒,面赤汗出,多为中暑;关节肿痛,或麻木不仁,行动不便,多属痹症;喘息扩肩,难以平卧、多为哮喘;右下腹痛、右足常屈而不伸,多为肠痈,病重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久病卧床不起,忽然烦躁、坐卧不安、多属危重症候。

  4)望头和发。

  小儿头过大或过小,伴智能不全,多属先天禀赋不足或肾精亏损。小儿囟 门下陷,称为“囟门”下陷,多属虚症;囟门高突,称为“囟填”,多为实热症;囟门迟闭,骨缝不合,头项软弱者,称为“解颅”,多为肾全不足,发育不良,头摆不能自主,无论大人小儿,多为风病;若腮部突然肿大,伴面赤咽痛者,则为“痄思”。

  发黑浓密润泽者,为肾气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现;若发黄稀疏易落,或干枯不荣,多为精血不足;突然大片脱发,称为“斑秃”,多属血虚受风;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多属肾虚和血热;青少年白发,如无病象者,不作病论;小儿发结如穗,多为疳积。

  5)望目。

  目眦红赤,多为心火炽盛;白晴红赤,多为肺经风热;目赤肿痛,多为风热或肝火;眼饱浮肿,如卧蚕状,多为水肿;目眦淡白,多属气血不足;目眦赤烂,多属湿热;目窝下陷,多为津液亏耗;白睛黄染,多为黄疸;目睛斜视,直视或上视,多为肝风内动之象;眼眶下重,多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6)望耳。

  耳为肾之窍,为宗脉所聚之处。正常人耳部肉厚而润泽,是肾精充足的表现;肉薄而干枯,多为肾精不足;如耳轮干枯焦黑,多属肾精亏耗,精不上荣;耳软萎缩,为肾精竭绝,病属危症;耳轮甲错,多为久病血瘀;耳内时流脓水,称为“脓耳”,多为肝胆湿热;耳根发凉,耳背有红脉者,多为麻疹先兆。

  7)望鼻。

  可了解肺、脾、胃的一些病变。

  鼻清流涕,多为外感风寒;鼻流浊涕,多为外感风热,久流黄稠浊涕而腥臭,称为“鼻渊”,多为胆经蕴热,或邪热留阻;鼻头色红生粉刺者,称为“酒糟鼻”,多为肺、胃蕴热;鼻部色青,多为腹中疼痛、鼻部色黄,多为湿热内蕴;鼻部色白,多属亡血失血;鼻部色赤,多为肺脾蕴热;鼻色微黑,多为水气过剩;急病高热,鼻翼煽动,多为痰热壅肺,久病鼻煽,喘而汗出如油者,多属肺肾精气衰绝之危候;鼻柱崩坏,眉毛脱落,则为麻风恶候。

  8)望口唇。

  口唇淡白,所属血虚;唇色青紫,多为寒凝血瘀;唇色深红而干,为热盛伤津;唇色鲜红,多为阴虚火旺;口唇糜烂,属脾胃蕴热;口角流涎,多属脾虚湿盛,或胃中有热;口唇干裂,多为外感躁邪,或邪热上津;口角歪斜,多为中风,口噤或抽搐不止,多为肝风内动。

  9)望齿、龈。

  肾与肠胃的一些病变。牙齿洁白润泽,为津液内充,肾气充足的表现;如牙齿干燥,多为胃热伤津;齿干燥如枯骨,为肾阴枯涸;牙齿松动稀疏,齿根外露者,多属肾虚,或虚火上炎。睡中咬牙或啮齿,多为胃肠积滞或虫积。齿垢黄厚,为胃浊上浮;牙龈淡白,多属血虚;齿龈红肿疼痛,多是胃火上炎;齿缝出血痛者,为胃火伤络;不痛者,则为气虚或虚火伤络,齿有腐洞时作疼痛,是为“龋齿”。

  10)望咽喉。

  肺、胃、肾病变。

  咽喉红肿疼痛,多属肺胃积热;咽喉红肿溃烂,有黄白腐点,多为肺胃热毒壅盛;咽红娇嫩,疼痛不堪,多为阴虚火旺;咽部如有灰白色假膜,擦之不去,重擦则出血,随即复生者,是为白喉,多属肺胃热毒伤阴之症。

  11)望皮肤。

  皮肤面部俱黄者,是为黄疸。皮肤虚浮肿胀按之凹陷,多属水湿泛滥的水肿,皮肤干枯如鱼鳞,称为肌肤甲错,多属瘀血内停;皮肤干瘪枯槁,多为津液耗伤。

  ——斑疹:皮下出现红色瘀点,如点大成片,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者,谓之“斑”;形如粟米,高出皮肤,摸之碍手者,叫做“疹”。斑、疹多见于外感热病,多由邪热郁于肺胃,内迫营血所致。一般以红活润泽、分布均与、疏密适中为顺;以晦暗不泽、分布疏密不均、或出而即陷为逆。如深红赤紫者,为热毒炽热,色紫晦暗者,多为热毒盛极,阴液大伤;色淡红或淡紫者,多属气血不足,或阳气衰微。

  ——白 。

  又称“白疹”,是出现在皮肤上的一种白色晶莹如栗的透明小疱疹,以胸部及颈部为多见。多由湿郁肌表,汗出不彻所致。白痦以晶亮润泽饱满为顺症,又称为“晶 “,为湿热之邪外达之候;疹色桔白,不饱满者甚至空壳无液流出,称为”苦 “,属津液枯竭,邪不外达之重症。此外,由于湿性粘滞湿热之邪一时不宜尽透,故白 可反复出现,此多见于暑湿,湿湿等病症。

  ——痈疽疔疖。

  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焮热疼痛者,称为“痈“,属于阳症,多由湿热火青内蕴,气血瘀滞,热盛肉腐而致,漫肿无头,肤色不变,部位较深,无热少痛苦,称为”痈“,属阴症,多由寒痰凝滞、攻注肌肉、肉陷筋骨所致、范围较小,初起如粟米,根脚坚硬较深,或麻木发痒,顶白而痛者,称为”疔“,多由疔毒袭于皮肤,传注经络所致,生于肌表,形小而圆,且红肿热痛,容易化脓,脓溃即愈者,称为”疖“,多由着湿阻于肌肤。

  12)望舌。

  望舌时,应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让病人张口,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尖略向下,舌面向两侧展平舒张,不要蜷缩,也不要过分用力向外伸,以免影响舌质的颜色。

  舌苔,是由胃气所生,附着于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的舌象应该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上铺有一层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一般称之为“淡红舌、薄白苔“。

  13)望舌色。

  ——淡白舌:舌色较正常浅淡,称为淡白。主虚症、寒症。由于阳气衰弱、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舌,故舌色淡白。如舌色淡白湿润,而舌体胖嫩,多为阳虚寒症,淡白而光,或舌体瘦薄,则是气阴两亏之征象。

  ——红舌:舌色比正常为深,或呈鲜红,称为红舌,主热症,因血得热则行,热盛则气血涌甚,舌体脉络充盈,故色呈鲜红;若苔色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多为实热症;鲜红少苔,或无苔,多为阴虚火旺。

  ——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主内热深重病症,外感热病而见舌绛,或有芒刺,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内伤杂病而见舌绛,多为阴虚火旺,常见于久病、重病患者;如舌色红绛、舌面光亮如镜,称为”镜面舌“,则为胃阴大伤,津液耗损,舌绛晦暗干枯,多属肾水涸竭。

  ——紫舌:舌质色紫,称为“紫舌“,多主瘀血症,但有寒热之分。如舌绛紫而干枯少津,多为邪热炽盛,阴液耗伤、气血壅滞、舌淡紫或青紫湿润,多为阴寒内盛,血脉虚滞,舌色紫暗或有瘀斑,多属气滞血瘀之症。

  ——蓝舌:舌质色蓝,称为“蓝舌“,为气血两亏的重症,如舌蓝而有苔,表示胃气尚存,舌蓝而光滑无苔,为胃气衰败,病属危重,愈后大多不良。

  14)望舌形。

  ——老嫩: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者为“老“,多属实症、热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诊胖娇嫩者为”嫩“,多属虚症、寒症。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举手之劳或许能让他人受益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