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独龙族的卡雀哇节

 向春阁 2015-07-23
  独龙族的卡雀哇节

               卡10.jpg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俅人”。分布在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位于高黎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设立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地。现约有7000人。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卡6.jpg

       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文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
                   卡7.jpg
      
      独龙族,人口约7000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卡8.jpg

         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僳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此外,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居住。与僳僳族,怒族,白族等代代交好.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史籍称之为“俅人”。

                      卡9.jpg

        独龙族卡雀哇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独龙江流域的所有独龙族村寨。卡雀哇节是独龙江地区独龙族的新年,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由各村寨长老在一年最后一月择一个吉日,一般在每年农历腊月底或次年的正月初举行,节期最短3天,最长9天。

         卡2.jpg

    第一天:

    过节第一天,家家挂起彩色披毯,清晨,人们在木屋前挂上旗幡,燃起松枝,敲起锣,欢庆一年一度的卡雀哇。入夜,在各自的家中备办酒肉膳食等用品,举家喝酒卜卦,祈祝来年丰收,年轻人聚集起来到各家轮流跳舞祝贺。

            卡1.jpg

    第二天:

    第二天祭山神,用荞面捏出山神及各种野兽祭祀。早上前往本氏族的固定祭场进行祭献,以求来年安康顺利。祭场一般都设在村寨背后树木茂盛而又比较平坦的地方,在此每个家庭都垒起一堆石头为祭神坛,间或也有架起松树枝木架代替的。整个氏族在当地有多少个家族,就有多少个石堆祭神坛,石堆一路横队的排展开来,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各个家族都前往本家族的祭坛前献祭,将供品摆在石堆垒成的祭台上,念诵祭辞,以祈祷来年丰登安康。届时还举行射弩弓、跳舞活动。然后,将各家族带来的祭献物集中在一起聚餐共食。这种定期的祭祀活动具有明显的增强氏族内部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社会功能。
   
       卡3.jpg

    第三天:

    第三天举行隆重的"剽生祭天"仪式,以祈祷人畜兴旺和农业丰收。剽牛祭天是节日的高潮。妇女为祭牛披上独龙毯,角上挂以彩色串珠,把牛拴在祭柱上后,全部人围牛跳舞。剽牛手手持梭标或竹矛,走入祭场搂肩搭臂喝一碗同心酒,便边跳舞边剽牛,这时广场上的人围成圆圈,敲起锣,挥刀舞弓,欢歌欢舞。牛剽倒后,行过祭,卜过牛舌,人们分割牛肉,凡参加聚会的大人小孩,都可以平均地分一份牛肉,习惯上当场煮食,并对歌共饮以示祝贺。大家边吃边喝,载歌载舞,还背着牛头跳粗朴的牛头舞,剽牛宴达到高潮。跳完,大家燃篝火,一边烧吃肉,一边喝酒唱歌,通宵方散。有的村寨还用荞面做成各种动物模型,又用长竿飘挂各种麻布旗幡,以此奉祭上天。

          卡4.jpg

     剽牛舞会是古代狩猎生活的缩影,也是捕获归来,庆祝胜利仪式的再现。如今剽牛习俗已经废除,代之而起的是独特的民族歌舞活动,主要内容是跳"牛锅舞"。男女青年在 锣声中翩翩起舞。舞会结束,各家在舞场摆酒置菜,边吹边笑,畅谈丰收的喜悦,展望幸福的未来。

                      卡5.jpg

云南地图.jpg (48.66 KB, 下载次数: 0)

云南地图.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