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间医学理法方药

 循天园 2015-07-23

空间医学理法方药

第一节.空间医学病因病理

一.空间医学病因

《内经》中讲:聚则成形,散则成风,高度概括了人体得病原因。聚已成形的疾病,是由无形的气血瘀积成的,治疗时要把有形的积聚疏散成无形的气血。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得病病因是水,聚则成形,也是水的积聚,空间能量的积聚是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从大自然看,潮湿积聚,雾、云、雨,从人体空间看,潮湿积聚,雾、云、雨,都会对局部周围细胞产生影响,产生细胞内部病变。

人的疾病是由渐变逐渐到突变,量的积聚最终发生质的变化,人之疾病一开始是人体空间在某一个点上有了淤积了,当这点淤积与人的脏腑融为一体了,就形成了疾病,当脏腑结合空间没有溶为一体的时候仅是有症状无病名,如果溶合在一起了,就也有症状也有病名。空间医学治理则是在还没有形成症状,还没有结合在一起的阶段,就将其解决了。

二.空间医学病理

人生于水,活于水,病于水,死于水,都与水有关系。人生在子宫胞内,是生在水中;人活,是以水为主;人病,是水的不均;人死,是水的阻塞。所以,空间医学用一个“水”字总结病理。水是人体致病的原因,这跟传统医学大不一样。传统医学讲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外伤)。现在的科学病因更多,各种病毒及病菌等,所以病因更多。但是即使是病毒、病菌,他们离开水都不能生存。传统中医有湿热生菌的说法,也是就生菌的条件必须是潮湿,必须是水路不畅通的情况下才生病菌和病毒。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气血是什么物质?是水在人体内以气态和液态存在的两种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它们能畅通无阻,人就不会生病。如果医者能把水路畅通,把水分布均衡,疾病就能得道解决。

生于水,如果子宫内部很干燥,没有羊水,胎儿是不能活。活于水,人的生命依靠水,人体的70%是水,“活”字就是三点水一个舌字。舌抵上颚,似顶非顶,是天一生水---人体的津津玉液。病于水,水干枯、凝结、分布不均就会生病。水在人体内的凝结叫栓,凝结在不同部位,就有不同部位的栓形成,比方说凝结在心血管,就叫心梗;凝结在脑血管,脑血栓;凝结在肺血管,叫肺栓塞;凝结在动脉管,叫动脉管血栓闭塞;凝结在静脉管,叫静脉血栓闭塞;凝结在肠系膜,叫肠系膜血栓闭塞。在空间,水汽凝在一起了还能移动叫痞,所以张仲景《伤寒论》里头有五痞汤专门治痞;凝结在睾丸处,叫疝气;水凝结在细胞内不动了,叫瘤;水凝结在细胞周围,使细胞内的物质不能辐射,叫癌。皮肤干燥了,缺水;下部太潮湿,下注关节引起关节炎;背沉背紧,是肌肉缺乏水气,叫痉挛,这一系列的病都是水引起的。水阻碍肺部细胞运动,就叫肺癌;水阻碍胰头细胞运动,就叫胰头癌;水阻碍肝细胞运动,就叫肝癌;水阻碍肾脏细胞运动,就叫肾癌。水排出体外就是汗液,水分在鼻内凝结就是鼻涕,胸部气机不利,咳痰是水凝结变痰了,所以任何部位都是水在作怪,因此在治病的过程中重点解决水。死于水,绝大部分的临危病重患者产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公转不能正常运动,肺部的水液不能及时疏布而形成痰,最后痰阻塞致死。

人体内部,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公转是人体动力的循环系统,连结了外焦运行力,及下、中、上三焦生化功能力的动力体系。是“行”撞击“化”;“化”推动“行”。“行”、“化”;“化”、“行”是因果关系,有相互影响。因此,人体致病的关键,行、化力不足引起。其中,又以外焦的运行力不足,引发了下、中、上三焦生化功能失调所致。其中以水的淤滞为关键,水的淤滞、分布不均,将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因,逐渐发展为气淤、血淤等不同程度的病理现象。

三.生理与病理的联系

正常生理,是一相互刺激、推动之连锁效应动力体系,上焦(心、肺、头)→→两肩胛→→外焦撞击(背部太阳区域)→→命门动力→→→尾闾撞击→→会阴动力→→下焦(两肾、膀胱、大小肠等)→→中焦(肝、脾、胃)→→膈膜动力→→膻中动力→→上焦(心、肺)

人体的连锁效应动力体系,包括了细胞开合、阴阳、经络等各种不同的气(如营气、卫气、元气、宗气等)及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运动变化。也就是说,生理现象,概括了各种不同能量的运动变化,进而形成周而复始的能量运行。

整体而言,能量运行是一大面积、及规律性的流动不息。通过微观,从整体能量运行深入各区域部位时,发现体内分布许多粗细不等、颜色不一能量运行的路径线。路径与路径在纵横交错时,又相互形成了连结点,不仅联系了各路径线,并推动各路径线能量的运行。

再深入微观会发现,五脏六腑、皮、脉、筋、骨、肉、血液等,均是由不同细胞群组合而成,细胞开合、吞吐下,产生人体的动力,并推动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动力来源。换言之,从细胞开合运动、阴阳变化,到经络传疏及五行能量的运动变化,是为人体点、线、面的动力来源,推动、刺激了三焦空间区域能量的运行。人体的外焦,则是三焦空间区域能量运行的大河道。外焦与三焦的关系,是为百川入海归源。

病理现象,则是体内水的湿浊,导致动力体系无法循生理功能活动力,因而超越出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力,所引发出的疾病。换言之,病理致生出病因,病因引发了病理现象。因此,治疗疾病时,首先恢复人体正常生理的功能作用力,尤其是确保公转的畅通。

(一).病理现象

所谓的病理现象,是指症状而言。郭氏发现,疾病往往不是出现单一的症状,所有的疾病彼此间,也都有共同的症状。因此治疗疾病的方法,要打开出入大通道,为所有疾病找到出口。例如:肝部的病变,首先影响了肺部的正常功能,换言之,肝病往往出现肺部不适的病理症状。而肺部的不适,则显示出背部出现沉、紧或冷的病理症状。在治疗时,采取逆向推动能量的方式,即从背部着手,调整背部的能量,为所有疾病找到出口。如图所示,也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的过程。

肝病→→肺→→背的开口,是治疗肝病的出口;

肾病→→肝→→肺的宣否,是治疗肾病的出口;

脊背→→肾→→腹的治疗,是治疗脊椎病的出口;

头部→→胸→→大椎,是治疗头部的出口。

相反,则是正常生理变为病理现象。

罹患肝病的关键→→背部开口→→肺→→肝病;

罹患肾病的关键→→肺的宣否→→肝→→肾病;

罹患脊椎病关键→→腹的治疗→→肾→→脊背;

头部所有的病变→→大椎通道→→胸→→头部。

从动力体系循环路径线发现了,上焦能量的出口,在于外焦;外焦能量出口,在于下焦;下焦能量出口,在于中焦;中焦能量出口,在于上焦。能量循正常途径运行,是为正常生理现象。超越常轨的路径,是为病理现象。

1.上焦

上焦能量出口受阻,无法顺利越肩过背,除积聚于上焦部位,或者超越正常生理动力,另寻其它路径的出口,如五行之”相乘”,是其能量出口的路径线。能量聚集于上焦部位,将引发下列不适症状:

A、上焦气血循环不顺畅,是以形成两肩胛、颈椎、夹脊、背部,沉、紧及酸痛等。

B、能量聚集于心区,将影响心脏区域功能活动力,如心火旺盛,引发心烦、睡眠不安,或体现于口舌、血脉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疾病。

C、能量聚集于膻中部位,将引发思维情绪的混乱,影响了上下能量的运行。

D、能量聚集于肺部,造成肺部瘀热,易受到风邪之气侵入,得伤风感冒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当能量长期积聚于上焦,将从原本的病症引发出其它的病症来。例如:

侵入肺部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肺(金)乘肝(木),肝受到肺部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木乘土;也有可能积结于肝、胆部位。肝在肺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肺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肝胆功能活动力。

侵入心区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心(火)乘肺(金),肺受到心藏过多能量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金乘木,也有可能积结于肺部。肺在心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心脏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两肺功能活动力。

膻中动力牵系着膈膜以下生理功能活动力。膻中能量的聚结,不但影响公转的畅通,还能影响头部能量的回流,造成头部的内压增高。

传统医学有云:上焦如“雾”,雾乃空间之湿气。湿与空气相交,而越膈从外焦下之,气化生焉。也就是说,人体空间通道的出口,是指上焦能量顺利通达于外焦而言。

2.中焦

积聚于中焦部位,将引发下列不适症状:

A、能量积聚于中焦,造成中焦消化系统循环不顺畅,是以形成消化不良,胀气,及两肋的不适等。

B、能量聚于肝胆部位,将引发肝胆部位能量的过胜,体现于目、筋、易怒等。

A、能量聚于脾胃部位,将影响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活动力,体现于口、肌肉等。

B、能量淤滞于中焦,将影响膈膜动力向上推动膻中,进而影响上焦能量通达于外焦。

当能量长期积聚于中焦,将从原本的病症引发出其它的病症来。例如:

能量聚于肝胆部位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肝(木)乘脾胃(土),脾胃受到肝脏部位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土乘水;也有可能积结于脾胃部位。

积聚于脾胃部位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脾胃(土)乘肾(水),肾脏受到脾胃部位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水乘火;也有可能积结于肾脏部位。肾脏在脾胃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脾胃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两肾功能活动力。

传统医学云:”中焦如腐,腐者腐熟之意。”郭氏体悟到,中焦之腐,必借助细胞撞击之力,上部有可宣之空,下部有可动之力,中部才能腐熟焉。

3.下焦

当能量积聚于下焦部位,将引发下列不适症状。

A、能量聚于两肾部位,将引发两肾部位能量的过胜,或体现于耳、骨等不同程度的症状。

B、能量聚于会阴部位,将引发下腹部的胀满、不适,或各种男科、妇科疾病等。

能量聚于两肾部位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肾(水)乘心脏(火),心脏受到肾脏部位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火乘金;也有可能积结于心脏部位。心脏在肾脏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两肾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心脏功能活动力。也就是说,心脏能量的出口,在于两肾部位。

传统医学云:下焦为“渎”,是物质与能量调节之地。,肛门是物质排出之口,是腹前调节之门,解三焦之实。小便是能量调节之地,是背部空间调节之门,是肺(金)与肾(水)的调节。故为“渎”。

4.外焦

传统医学讲任督二脉,提出”任脉统诸阴经,督脉统诸阳经”的论点。《人体空间医学》讲公转畅通,则健康矣。公转将任督二脉相贯穿在一起,可称之为阴阳一气也。换言之,将任督二脉相贯穿在一起,公转畅通也。

任督二脉相交点,在口腔与会阴。任脉与督脉交叉于口腔的空间,因此,古修炼家将舌抵上颚做为养生法则,便是掌握了能量运行的过程中,任脉的压力一定要高于督脉的压力,才能正常的达到阴与阳交,如此一来,才能使任脉的能量,运行至督脉达到阴阳一气。

督脉与任脉的相交,在会阴区域的空间。因此古修炼家通过提会阴,紧缩谷道的方法,其目的是松弛会阴区域的空间,帮助督脉之能量顺利的越过会阴部位空间,转运到任脉的能量。

郭氏不仅认识到任、督二脉相贯穿的要领,同时四焦在运行的过程中,减少会阴部位的压力,并增强尾闾部的压力,任、督二脉才能相贯穿,公转才能畅通。增强尾闾部位压力,便是增加外焦区域能量的运行,行有助于化,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公转的畅通。增加外焦区域能量的运行,除增强尾闾部位压力外,上焦能量是否顺利越肩过背下行之,是为关键。

郭氏发现到,右肩胛与尾闾部位,是三焦入出外焦的门户,也就是说,右肩胛扮演了入海归源的枢纽,三焦能量的出口,在于右肩胛,因此,应降低右肩胛压力,才有利于三焦能量注入于外焦。尾闾部位则是外焦出入三焦的门户,所谓的百川同源同出一脉,百川入海归源,将各细胞群体所辐射的能量物质,通过两肩胛注入太阳区域空间,并在公转的带动下,通过尾闾注入到会阴,回到生发能量的源头,是以能量周流不息。

传统医学云:下焦如渎,中焦如腐,上焦如雾。《人体空间医学》还提出了:“外焦如化”之论点,唯有“下焦如渎,中焦如腐,上焦如雾,外焦如化”才是人体之正常功能。

(二).生理与病理的关系

生理与病理是一相互转化的关系。生理变为病理现象,是症症相加的关系。病理转为正常生理,则是症症相减的关系性。

症症相加,是指从单一症状逐渐累及、出现多重不同程度及部位症状。症症相减,是为多重不同程度及部位症状,逐渐减轻到单一症状。治疗疾病,是将病理转变为正常生理。疾病逐渐痊愈的过程中,首先是症状逐一的减缓,是症状与症状的相互减少。

换言之,生理转变为病理的过程,是症症相加;病理转为正常生理,是症症相减。

症症相加或症症相减的过程中,不是单一的因素所致,而是相互累积下,造就的。症症相加,有一路径可循,一般而言,从“我克”开始侮之。例如:心→两肾→脾胃→肝→肺→心。

由此观之,生理与病理相互转化关系,在于能量运行的出口上。正常生理现象,是一条相互刺激、推动动力体系循环路径线。当动力体系未循正常生理途径运行时,是为病理现象,能量侵入积聚区域,将造成该区域部位不适的症状,是为疾病。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浊废物的清除排放,身体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反应是为退病现象,是为正常病理变化,应正确面对此一病理转为正常生理的过渡时期。

症症相减,有如抽丝剥茧般,将致生疾病的因素,逐一解开。症症相减过程,是能量出口路径的回到正常生理运行的轨道。改道过程中,因能量的转化及转移,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理现象,是为退病现象。公转运行过程中,高能量在能量运行速度下,高、低不同浓度压力的能量,将相互参与其中,进行能量的混化、异化,因能量的相互均衡,及高速的运行下,高能量因而自然得到消散。过多不被应用的能量,将通过不同途径排除体外。

第二节.空间医学治疗原则

一.治病十六字箴言

空间医学讲病因是水,就是水积水少的原因,治疗过程也是一个调解水的过程,调合均匀水在体内的重新分布,因此提出治病总原则,治病十六字箴言:清除污染,疏通河道,能量搬家,公转畅通。

1.清除污染

清除污染,所谓污染可存在于细胞内部或细胞外的空间,无论是细胞内还是细胞外,一切的污染都源于体内水的污染。科学研究证实,人在诞生之前的受精卵状态,有百分之九十九是水;胎儿状态,有百分之九十的成分是水;成人之后,水会降到百分之七十;据推测,临死前水应该会降至百分之五十。可以说,人是由水构成的。只有人体内部的水净洁、流通转化正常,人才能拥有健康。

体内的水污染与否也会直接体现在舌质与舌苔上,当体内空间的水没有被污染的时候,舌苔是一层薄白苔,这层薄苔不但是有胃气的象征,更是有卫气的象征。因为空间净洁的水捍卫细胞的开合,促进细胞的消化吸收。当空间“水”的浓度太浓,压力太大的时候,必定影响水在空间的流动,影响清升浊降。清升浊降是水在流动时进行自我过滤的过程,它提供各脏腑新陈代谢的营养物质,保证脏腑空间的湿润程度,保证人体津液的留存。

舌质有裂纹且干说明细胞缺乏水分,物质不运动,物质不动则细胞内就向石头一样硬,没有弹性,细胞的开合消化功能就自然减弱了,细胞内的物质就难以转化成空间的能量,这就是临床上所看到的重病后期的镜面舌,传统讲因胃气不足而导致。当细胞内的水分渐渐浑浊而且在减少的时候,胞内的物质因缺乏动力使得细胞丧失了活力,即使重新注入水分,想要恢复细胞的功能就和把一台破旧的机器重新启动一样难。

有了污染的空间,如同流水中有了杂草一样,要想使水流不畅,水流的方向也就是能量运行的方向,能量所过之处,需要空间的清洁,否则容易在受阻处产生瘀滞,久之形成积患,因此空间医学在治疗总原则上首选清除污染,就是要清理能量运行的环境和空间,只有给能量提供良好的运行空间,才能顺利的完成接下来的一系列最后完成公转畅通。给治疗疾病提供了条件,因此,要想得到健康,就必须治理细胞生存的环境,只有洁净的空间,才有利于细胞的吞吐功能正常。

空间医学把人体比喻成一条河,舌也可以看作一条河,舌质代表河水,舌苔代表河流上方的水气,舌根是河水的发源地,河中是河水的流经地,舌尖是河水的入海口。舌中线代表公转的任脉段,两侧中线分别代表两肋的水气运行的路线,舌中线为主,舌两侧中线为辅,舌就好比倒立的人体,舌的不同部位与人体的不同部位相对应,有六个基准点,以这六个点为基础寻找人体部位的对应点,这六个点是舌中线与舌上焦的交叉点,膻中,左右中线与上焦交叉点,分别是左乳和右乳,舌中线与中焦的交叉点是肚脐,左右中线的交叉点分别昌左右天枢,通过观察舌象就可以对这条河的运行状况作出分析和判断。在具体观舌过程中河道要无障碍,河流畅通无障碍,河水清洁见底,水气畅行无阻,不存在污染。也就是舌质分布要均匀,不存在明显的突起和凹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如果不符合这一标准就要进行治理。所以舌是空间医学诊断的依据,是治疗的依据,是分析病因病果的依据。

空间医学讲病因是水,就是水聚水少的问题,治疗疾病需要疏通水道,在清除污染的基础上,空间中的积聚受阻之处就显露出来,在一个河道中去除了杂草,就能看见河底成块的瘀泥了一样,再将这个瘀泥想办法运走,顺着河流的方向,也就是公转的路线。

2.疏通河道

疏通河道,人体的河道不单纯指人体的经脉,还包括指细胞内部、血管、微循环以及人体的大小空间。疏通河道就是清理河道上的障碍物---沉淀瘀滞,是胞内之水的沉淀,是胞内物质的沉淀。正常的情况下,舌质平坦,三山不高,平原不多,颜色淡红。但经临床观察,很多患者可能舌质凸凹不平,局部隆起或凹陷严重,或者看似平坦,暗藏点状突起,或者颜色暗紫等,这些情况都说明细胞内部存在水的沉淀,要加以疏通。治疗时,解决物质淤滞,要从能量入手,要寻找淤滞部位的前端,是前端不疏通,才造成后端淤滞。癌症之聚,往往聚于成病的前方处,并非成病之处。人体的病和病因往往并不在一处。例如咳嗽,其病在肺,其因在外焦,在太阳区。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去管什么病,把前端挖低、让水一冲而过,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在临床过程中的总结。

另外,在疏通过程中,不可直接化淤,要以行为主,要活水不去水,应用水自身的冲刷力化解淤滞,要借助水的力量。要大量补充胞内水分,这和治理自然界的河流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要疏通河道,一定要有适当的水,如果水干枯了,就很难解决问题,水源充足,淤滞才能化解,河道才能疏通。临床中还有发现一种情况,即血沉于水,很多患者舌质淡白,呈缺血状,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败血症患者,舌质淡白,看似缺血,往往采取补血的方法,事实上,败血症并不缺血,而是血不能够充分运转流通,形成淤滞,血瘀又被水掩盖了。在治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去水,但又不能完全撤掉,如果完全撤掉,就很难去除淤血,只有借助水的推动力,才能解决,所以说水行则化。一方面要把沉在水底的血瘀化解开。应用佩兰,可以治水,如若不是腹泻,佩兰2克足矣。沉在水中的血瘀化不开,还要应用当归,传统本草认为当归有生血、化血、活血的作用,实质就是当归能够解决沉在水底的瘀滞,用量2克为宜。癌症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沉于水”的情况,所以空间医学得出“清除水底之淤是治癌之妙法”。

河道的畅通无阻,势必给能量的通行打下了基础,提供了运行的空间,人类生存的关键就在行流动和畅通,是以日月星辰在天空上演着每一天,为的是反复照耀地球,以求得交相互映,这就是畅通的结果,否则天有乌云,挡住了空间,必然使日不现天,造成天昏地暗,人类生存在这样的环境可想而知。天人合一,人是小宇宙,人体内如果有乌云密集,也如同河道淤泥淤积,则能量阻滞,引起疾病。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流动的畅通的空间,才能利于人体健康。细胞也要生存环境流通,方使细胞的消化吸收正常运转。所以必须要清除河道中的不通之处,以便给能量搬家和公转畅通提供顺畅的空间。

3.能量搬家

能量搬家,一为物质转化为能量,二为高能量向低能量的流动。《内经》讲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可见一切有形的物质积聚都与能量的集结有关,要想化解物质的集聚,必须首先化解能量的集结,化解能量的集结,空间医学主张能量搬家。现代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在遭遇一场灾难。因为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越来越多,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等等等。补脑的,补心的,补肺的,补肾的,补得物质都不能新陈代谢了,补得上焦部位能量壅阻,没有办法疏散,改变的办法唯一的就是能量搬家。《内经》讲“上病下取之,左病右取之”,讲五行运动,讲气血运动,这些都是能量搬家的典范。能量搬家究竟往什么地方搬?一定要保证下游的疏通、顺利。古老传统文化指出了什么是下游,什么是上游,相生为下游,相克为上游。五行相生,肝的下游是心,木能生火,心的下游是脾,火能生土,脾的下游是肺,土能生金。在临床过程中,掌握能量的这种变化,这就是正常的搬家。此外,人体能量的大循环能够带动人体整体运行,公转是人体风水的大运行,是净化四大空间的方法,公转正常运行,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才正常,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公转也是带动能量搬家最为有效的途径。

在能量搬家的过程中,不同的疾病会出现不同的反应,要解放思想,辩证地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能量搬家。比方说,子宫肌瘤,一开始,3×2cm,治疗以后成为5×2cm,这是明显的增大,很多患者不理解,认为效果不理想,背上了心理包袱,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单纯地看体积的大小,还要看中间的密度,3×2cm是高密度,5×2cm是低密度,这是观察疾病的关键。原来的肿物非常实,虽然小,但也不好搬,后来的比较宣,只有宣起来,细胞之间有了空间,才有办法运走。

传统中医讲气血疏通,气血越疏通,就可能发生转移,不转移怎么能疏通呢?只要是有计划的转移,只要是有计划的疏通,就是正常的治疗。再比如说治疗结石,开始一个,后来变成泥沙状,或者一开始是圆的,后来变成方的或者扁的,实体发生了变化,要解放思想,认识到本质,搬家必须是形体转化为能量。只有形体转化为能量,才有办法搬家。

《内经》讲阴病治于阳,阳病治于阴,往往只是理解字面的意思,其实阴病治于阳,阳病治于阴,就是能量大搬家。公转畅通了人体任督二脉的运行,任脉为诸阴经之汇,督脉为诸阳经之汇,空间医学发现了人体的外焦空间,并且通过疏散或者增加人体外焦空间的能量来调整人体的四焦,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运行,这也是阴病治于阳,阳病治于阴的实践典范,也是能量大搬家的过程。

一切疾病皆可用能量搬家法,在搬家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能量高处向能量低处疏散。由下而上疏散。在观察舌的过程中,要掌握由舌根向舌尖的疏散,这和河流一样,从发源地向大海运行。舌尖就好比入海口,要避免河流的堵塞,就必须保证入海口的畅通。所以,治疗要先疏通舌尖。舌尖代表着人体上中下三焦能量向外焦转化的通道,上中下三焦的能量只有越过肩达到外焦,与外焦的能量混化异化,才能实现能量的大融合,才能实现公转畅通及四焦循环畅通。

在治疗上,空间医学重视这个大融合。传统中医只是强调了清升浊降,强调了气血疏通,但是没有认识到大融合的作用。只有认识到大融合,认识到能量的大运动,只有把人体三焦能量都搬到人体的外焦,在外焦融合变化,才能解决人体的诸多疾病。而外焦能量撞击肾部细胞,增强肾区空间能量,才能增强人体的原动力。

观看舌苔,可以不用受心肝肺分区的影响。一个舌头从舌根看,是河的发源地,向舌尖流水,舌尖是入大海的入海口,把舌看做是一个河道。这个河道是从舌根到舌尖,到舌尖的入海口,流入大海,也就是注入外焦空间。当入大海后,就可以不管了。舌尖部是舌根能量来源的基础,也就是舌尖的瘀滞与舌根有关系,如果舌根的舌苔很高,传统中医的元气不足,这种情况下要把舌尖的能量导引至下焦,是金能生水。舌根的苔厚,舌根是河的发源地,大海的水就流不到发源地,整个舌头就没有水了。所以舌根很厚,要把厚的地方向前移,向前移就是挖空挖低,舌根的水就向前流,舌根就低了。

舌中心很高,舌根也很高,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搬舌根的能量,因为搬到舌中间,舌中间更高,所以要先搬舌中间,把舌中间的能量搬走,能量则自行向前流动。把舌中间的能量向舌尖般。

舌尖也很厚,舌中也很厚,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要把舌中间的搬到舌尖,引起舌尖的更瘀滞,水就更流不出去了。因此要先掏空舌尖,如何掏空舌尖?把舌尖瘀滞的能量往大海填,也就是把内焦能量导引至外焦天外天,如此以来上下就疏通了。这是治疗的关键,有什么病,哪个脏腑有病都不去管,只要舌根搬到舌中间,舌中间的搬到舌尖,舌尖的搬到大海。先搬至高点,上焦高下焦也高,先搬上焦高的;中焦高下焦也高,先管中间的高。在治疗上就依照这个原则。

空间医学药物的运行也是能量搬家,从运行的起点把能量带到运行的终点,所以空间医学的用药,小方的精细,就在于如何运用和搬运能量,如果上焦隆起,可用瓜蒌仁进行能量搬家,瓜蒌仁起点在上焦,终点在下焦,瓜蒌仁运行的同时就可以把肺区的能量搬运到下焦之处,这适用于上实下虚的舌苔,临床中很多这样的舌象。香附可越隔而上,即能把隔下的能量搬运到膻中部位,这也是能量搬家,隔下能量搬走,减轻中焦压力,能量搬运到膻中部位,对中焦是泻,对上焦是补,所以能填补膻中部位能量不足,治疗因膻中部位能量不足引起幻听、幻象等精神类疾病,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舌根的痈满引起的,如肾癌,前列腺癌等。可用香附把中间的能量向上推,中间空下面的能量就往前补充,这就是能量搬家,舌根的高物质能量搬到舌的中心。

每一味药在进行能量搬家的过程中,因为能量的转移变动,使机体内部发生了转机,对于能量匮乏之处和壅满之处来说,是互利的,没有削减能量和耗损能量,只是在公转基础上的重新的按需分配了。所以一味药的运用,在使能量重新分配的基础上,对于人体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很多味药。也是充分体现了一药治多病的原理。

4.公转畅通

如果把人体视为小宇宙,那么人体内部就是个大空间,能量在这大空间中进行大循环、大撞击,并且在大撞击中进行大交合。在自然界,天地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大空间、大循环、大交合,由此引起来天地之间的大变化,并产生了人体新的生存物质。

人体内是个空间能量自由运动,而且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运动。不能把整体空间运动机械地分割开。只有使人体内部形成整体运动,才是祛病强身的好功法。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身体素质状况,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既使局部服从整体,又让整体照顾局部。

人体是一能量动力循环系统,包括自转与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即人体每一个细胞都在进行着胞内物质与胞外能量的相互转化,其所辐射的能量围绕在细胞本体周围,这种能量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即自左向右围绕细胞本体运行,是横向水平面的运行,这种能量运行为自转。人体的脏腑均由细胞构成,脏腑的能量也都围绕脏腑本体进行自左向右的运行。

公转,即人体内能量的高度集中统一运行,牵动人体内部所有自转的运行,贯穿于人体四大空间。以传统中医的穴位进行标识,公转的运行路线如下:能量从会阴向上走,经丹田、中脘、膻中、天突,到达百会,向后方下行,经哑门、大椎、命门,过尾闾至会阴,再转向前方上行,循环往复。公转贯穿于人体的诸经,贯穿于血海、脑髓之海、气海、水谷之海,能量在四大海中汇聚,进行交合、混化、异化,从而生成了新的物质能量。

道家修炼有周天功,公转路线经过了周天的各个部位,但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公转路线与佛家讲的海底轮、脐轮、腹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相切,相切的交点是人体能量横向与纵向运行的交叉点,是能量的汇聚之处,是经与络能量的转换处,是公转与自转的调节处。所以,公转已经包含了道家的基本练法,包含了佛家的基本练法,是佛道合一的练法。公转在运行过程中调节脏腑的能量盈缺,对人体的阴阳进行了综合性调整。

传统中医有任督二脉,任脉为诸阴经之汇,督脉为诸阳经之汇,汇是汇聚之意。人体诸阴经的总指挥、总调节机关是任脉,人体诸阳经的总指挥、总调节机关是督脉。任督为两条经脉,公转将二者贯穿、统一,统一调节阴阳。公转与传统中医所讲的任督二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一,任脉和督脉是两条经脉,公转加强了任督两条经脉的贯通。其二,按照中医的说法,任脉的能量下行,督脉的能量上行,但公转任脉段的能量上行,督脉段能量下行。其三,公转路线宽度要远远大于两条经脉,在任脉段上,以任脉为中线,左右各拓宽二寸。在督脉段上,以督脉为中线,左右各拓宽二寸,即脊椎与五脏六腑之间的空间。任脉是诸阴之汇,督脉为诸阳之汇,公转加强任督二脉的贯通,使人体的诸阴经与诸阳经协调统一运行。

人体是一个开放型的动力体系,在体内大小不同的动力体系的相互刺激、撞击及相互推动下,形成并维系了人体的生命活力。人体的动力体系,小至细胞,大至各细胞群,借助不同层面的刺激,推动能量的相互变化、辐射、撞击与交融,并在相互交融中,产生新的能量物质。

公转,将人体的动力,膻中动力、命门动力、会阴动力、隔膜动力相互连结、贯穿起来。因此。公转是人体动力体系的超级链接。

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空间,能量的积聚、流通、异化、混化均在空间内产生,空间是生命物质活力的调节媒介。郭氏认识到,探讨病因,必须找出空间通道受阻之处。

公转,贯穿、连结了人体的四大空间,公转是人体动力的循环系统,是一动力体系的超级链接。公转的畅通,将带动四大空间能量的周流,并使空间受阻、瘀滞的高能量,在运行中自行参与混化、异化,自然得到消散。公转畅通,调整、净化、启动能量运动,带动了人体能量的周流。换言之,人体致病的关键,与公转的运行受阻有关,是以引发空间物质、能量连锁效应的淤滞与阻塞。

外焦空间是人体最大的空间,它主宰和调控三焦空间能量的运行、交合、分配和更新。外焦位于太阳区脊背的内侧,内则联系三焦,是三焦出入大通道,故一切疾病的根源在于外焦区内。当外焦空间能量淤滞不通,外焦在撞击力不足的情况下,将无以引发命门区域撞击尾闾进行刺激、推动会阴周围空间能量的向上推动力,因而致生出空间能量的淤滞现象。

换言之,人体致病的关键,在于外焦运行力不足,引发了下、中、上三焦生化功能失调所致。公转畅通,不仅是治疗所有疾病的根本,也是快速由病理转为生理使人体恢复健康的不二法门。

传统医学应用了发表、化痰止咳平喘、清热、泻下、消导、芳香化湿、利水渗湿、袪风湿、温里、理气、理血等的药性,做为调节病理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不同的方法,将不能再被循环利用及多余的能量与物质,以不同途径排出体外。当这些不被人体再循环利用,多余的能量、物质排出体外时,也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的变化过程。例如发烧,是多余不被人体所需的能量,通过腠理发表、散出体外。腹泻现象,是将积食不化的糟泊浊物,排出体外;泻水者,是为清除肠胃多余的水气,唯有将多余水气清除,才有利于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活动力。病理转为正常生理的过程变化中,因腹泻、发汗、发烧及痰多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感,是为退病现象,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过程的变化。正如能量河道出口受阻,能量出口因而改变河道,河道的改道,是以引发不适的病症,治疗疾病,好比为疏浚受阻不通的河道,将能量出口导引回正常的河道。疏浚时,将跟随受阻的程度与时间,而出现不同的变化。病源深入体内,年限已久者,彷佛是一不流通的死水,生虫长菌、腐臭情形可想而知,在疏浚时,必须将这些浊废物清除排于体外。浊废物清除排放,是为退病现象,换言之,退病现象,每经历一次退病时的现象,象征、反应了病理向生理的转化与退病的层面。

空间医学通过临床,将退病层面总结区分为表、中、里三个层次。

表,是指表层,如腠理与肌理间的浊废物,通过发、清的途径排出体外。一般而言,是以发表腠理与肌理间的风寒温热邪气为主。

中,是指肌理与脏腑间的浊废物,通过清、化、利、渗、泻的途径排出体外。一般而言,是以净化脏腑的空间为主,将糟泊、浊废物及多余的水气,通过泻下、痰、大小二便的方式,排出体外。

里,则是脏腑深层而言,通过理、转的途径加以调整及进行转化。一般而言,是以调节各细胞群的浓度与压力。

也就是说,表、中、里,通过了发、清、化、利、渗、泻、理、转,将不被人体再循环利用,多余的能量、物质排出体外,也就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变化的途径。

发:将表层风寒温热之风邪热及水,从腠理发表出来,及肌理的水散淤于体表。

清:是指腠理与肌理间的余热,清除排放出来,如发烧、发冷。

化:是指化痰、化湿而言。脾、肺部的水气,通常体现于化痰。

利:是指利水,将过多的水排出,多见于两肾、膀胱患者。

渗:是指回流,将胞外能量渗入胞内,利、渗,常见于肿胀现象者。

泻:泻下多见于物质过胜,肠胃积实不化者。

理:是指理气、理血。如止咳平喘、散血瘀、血块。

转:是指细胞群能量与物质、胞内,调节能量浓度压力,与胞内外的相互转化。常见于酸痛现象。

清升、降浊,清升通过肺表于外,开窍如汗、眼屎、泪、痰,降浊如大小二便。

公转畅通,是以同时进行发、清、化、利、渗、泻、理、转的功能调节,畅通公转时,在能量高速度运行之下,高、低不同浓度压力的能量,将相互参与其中,进行能量的混化、异化,因能量的相互均衡,及公转运行的带动下,首先调节各细胞群能量与物质、胞内,能量浓度压力,及胞内外的相互转化。是以深层的能量运动,加速净化脏腑内外大小空间的能量,及刺激、推动,肌理与腠理之邪气与水气排于体表外。也就是说,公转畅通是同时疏浚表中里层的大小空间的河道,因此,将同时出现不同层面的退病现象,不同于传统医学的从表层循序渐进的往中、里层逐步的转为正常生理。

二.治疗原则

空间医学的治疗原则,是“至实至空,回归自然。”在临床应用上,则为调整人体空间能量的压力,使能量流通顺畅,人体自然健康。在调整压力时,是调整人体空间与形体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促使能量与能量、能量与形体物质相互撞击。然后,再由相互撞击时产生的压力,推动公转与自转的能量流通。

(一).调整压力

调整压力是将能量从多(浓)的部位,调动到能量少(淡)的部位。因能量多(浓)的部位压力必然大;能量少(淡)的部位,其压力必然不足。将能量从多的往能量不足的部位调动,是为了调整、均衡压力,调整能量的浓度,让其保持动态均衡的分布。在调整压力时,必须有推动力的辅佐。人体动力的来源有二:一是借助元气的推动力;二是应用五行生克的关系,来推动能量的流通。借助元气的推动力,适用于全身的能量流通;运用五行的生克循环关系,则适于局部或脏腑之间的能量流通。

(二).推动人体能量的相互撞击力

能量之间要产生相互撞击力,就要巧妙运用药物的气、味与药之间的比率关系。用药的气、味与比率,就是调整好人体能量的升、降、浮、沉的关系,即升与浮、降与沉的关系。例如,当下焦或是下肢能量过多,或是能量皆聚积于下焦或下焦以下部位时,必然会造成下焦以上部位、空间能量的不足。因此,必须将部分多余的能量调动至不足之处,或是将能量由下向上推动。因此,在用药时,应选择具有升与浮功效的药物。因该类药物具有往上推动的作用力,可以增加能量不足部位的能量。当上升、推动的能量,与浮于上部的药物能量相互撞击时,会辐射出不同的能量。又因相互的撞击和刺激,进而又形成一股促进周天能量流通的推动力。相对地,降与沉的关系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制造升与浮,降与沉的相互撞击?在于药物气、味的选择和药物比率的配伍。原则是升与浮的比率要高于降与沉的比率。换言之,升与浮,降与沉的比率,最少是2比1的关系。

(三).调节人体空间与形体之间的因果关系

空间病与实质性形体的病变,有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关系。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是因形体细胞或脏腑失去活动功能力时所产生的结果。而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又会影响到形体细胞或脏腑在进行功能活动时的活动空间。因此,空间病与实质性的形体病变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人体空间只是提供形体细胞进行能量的辐射,以及能量相互撞击的一个环境。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就是因形体细胞辐射能量后,没有产生撞击力的原因所致。因形体细胞的活动功能力不佳时,也就是细胞的开合(吞吐)功能力不足时,所辐射出的能量无法刺激、推动周围能量的相互撞击,能量因缺乏外力的推动、有了惰性而聚集于细胞周围空间。细胞与细胞的空隙处,即是空间。空间的压力,也会影响细胞开合(吞吐)的活动力。如何才能保持空间压力的动态均衡?即应用不平衡、不对称,一松一紧、一虚一实的不协调的关系。只有不平衡、不对称,才能促使能量在空间保持动态的、相对均衡的压力,即动力。

第三节.空间医学处方

一.处方规则

(一)立法:

空间医学处方惟舌辩证,舌的灵魂所在,也是病因所在。临床门诊处方中,根据舌象病人的病情及大便情况即能明确处方的立法方向。究竟是要泻实还是补虚,还是泻南补北。终究疾病是水多还是水少,能量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有一点是肯定的,自古以来的都是"万涓成水,汇流成河"直到"奔腾不息奔向海"。所以能量的走向都是要顺应公转的大方向,最终要沿公转路线运行,以达到能量在公转畅通基础上的重新分配。舌的灵魂即是引起疾病的病因,舌中的积聚点,可做为动力点,只有能量积聚地,才有动力的源泉,才能有物质推动,如果是平地,谈不上推动。

舌的辩证,从观舌的五项即可得出结论,一看舌尖高低,二看舌中隆起,三看舌根厚腻,四看舌形宽窄,五看舌体润燥。得出的结论后,即要对处方立法,如果治理水库一样,哪里需要疏通,哪里需要推动,哪里需要开闸放水,哪里需要运水出渠。空间医学认为病因就是水,舌诊用药也是解决水多少的问题,病因水多,去水为宜,病因水少,则增水行舟。用药如用兵,战争中指挥官对每个军人强项都要有所了解,做为一名医生在处方用药时对每位药物的药理药性,及在人体所能起到的作用应该参透至详,方能神来一笔,用药如画龙点睛,空间医学用药虽少,药剂量小,则每位药在此处方中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用药少而精细,可以以一药治多病的作用,这需要临床中正确的辩证。

所以说空间医学用药看似方小,内涵丰富,囊括了动力,运转,方向,组合,可谓方寸之间要理通法通。处方中要深究病因之所在,能量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及细胞内外正确的联合用药。方能达到治理通道,开胞运行,能量转运,出路无阻,入海归源,混化异化,督任相接,周天畅通。处方立法,法无定法,大道至简,惟通为正。四焦畅通,循环往复,能量无阻,人体康健。

(二)速度

舌苔中每一个高突的能量积聚点都可为动力点,以此为动力,应用药物加强向前运行的速度和力度.开上口非常关键.给三焦能量找出路,开口不亦太大,口越小,走得路线越集中,现代疾病多是瘀滞不通造成的,关键在破瘀,撞击成形的积聚,使之松解,有了空间,便于能量瓦解和搬运。

同病异治法:同样的疾病,老年人病久则虚.所以以扶正气为主.正气足,才有能力与疾病抗争.年轻人病短多瘀,急需开口,使瘀滞疏散。疾病的治疗处方也是分阶段性。如同处理交通堵塞一样,先开口,处理事故地点,疏通了,后边堆积的车辆就慢慢通过了。如果从中间开始疏通到了前边事故地点未缓解,一样还是增加了堵塞,不解决实质问题,反而增加麻烦。所以说如果舌苔积聚过多,要先开上口,清除污染,疏通河道,水中有杂草,水质污染则不利于能量运行。所以必须先清除污染,上口开了,河道畅通无阻,才使能量有运行的空间。有利于能量的搬运,能量顺沿公转的路线形成重新均衡分配。

公转的飓风,扫除四焦瘀滞,聚则成形,积聚也是积少成多最后形成肿物,要想消除肿物必须有推动力,肿物运行的上方要有空间,下方要有推力,上方要创造一个负压,下方要创造一个推动力,这样有利肿物细胞之间紧密的疏散,便于瘀滞的解体,细胞之间的密度减少,有了空间,才能便于能量运行。团结就是力量,治病如打仗一样,只有敌人分散的情况下,才能逐一击败。

高能量积聚的同时必然在其他部位有能量不足之处,所以要找到高低能量的分界岭,才能取高补低。然而在处方时,要注意,处处皆动力,要找到积聚之处,积少成多,散多成块,成块转运,破瘀化滞。

阴雨缠绵天气,人体慵懒,细胞无活力,缺少动力,所以要人为的创造动力,目的是推动能量运行的速度,动力来自生理系统的四大动力:会阴,隔膜,膻中,命门动力。并重视任督及督任交接处的能量运行速度,本体动力中的血液循环动力,如心尖缺损能量不足者可增加心脏的动力,五行相生相克的动力,如增加心脏动力可生脾,补脾强肺,土生金的作用,运用在空间医学临床处方中,可以人为的推动细胞的开合,能量的搬运。促进细胞加快消化吸收,增强了动力,也就是间接地加快了治疗速度。

舌中积聚点之所以可成为动力点,是因为有物质可推动,运行中可有一个冲力,撞击积聚点前方部位。如果是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则无物可推,也就是没有可利用的物质积聚,更要加大任督及督任相交接的推动力,以促进阴阳转换,内外焦能量的交接。

尤为重要的还是观舌,不管动力与否,舌尖若有瘀滞,必须要开上口才行,年老或久病虚者例外,因为下焦动力不足要多扶正气,启动下焦的动力,气不足者再开上口,会加重乏力气虚。

处方中注意不要给前方加重负担,如上焦瘀滞者,若化中焦瘀滞,这部分能量宣起来还要上行,上焦瘀滞造成出口已狭窄不通,如果再接收了中焦运来的能量会加重瘀滞程度,得不偿失,此时可先不管中焦,要先疏通上焦,能量搬家的同时要注意不要给所要搬运处增加积聚,如果是空虚急需则搬运,如果是实满,则先泻实再搬运。

动力的应用必然如巧力推动了循环中力不足处的运转,也加快了能量运行的速度,公转畅通,四焦循环的周而复始运行,使得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强健,细胞运转正常,则人体健康,这就是动力学推动了能量运行速度,能量运行速度加快,必然对机体的撞击力度加大,同时加快了细胞的吞吐运动,也就提升了病理转向生理的速度。

(三)用药一条线

舌诊用药分为两侧和正中一条线用药,两侧用药如桔梗,正中一条线用药:公英,独活,九节菖蒲,瓜蒌仁,香附,焦三仙,焦四仙,川朴,杜仲,白头翁等。公转走的是人体正中线的能量运动,也就是处方有上下之分,左右之分,上下之分是人体的公转之行,横向运动就是自转运动,强调以公转代动自转,自转推动顺从公转运动,不要以自转为主,因为自转有些药物往往是横向运动,会导致能量上下运动的障碍,所以强调公转是一条线的,一条线引起来的一个面的能量运动来带动人体两侧前后物质能量的运动,有些疾病是中间的物质积聚,以先疏通中间为主后疏通两侧,也可以增加两侧的药物配合中间的药物的能量运动,两侧就是左右要配合支持人体中间任脉督脉的能量运动,所以要用公转一条线上的药物为主。而象桔梗是以两侧为主,治疗时应治中间兼两边,不能治两边不顾中间,要分清楚主次,中间不通两侧通是不对的。所以空间医学用药以公转一条线为主,周而复始循环畅通公转,从而发挥药效的。

(四)三点推进

空间医学处方中讲三点推进,疾病部位是一个点,疾病的前方动力是一个点,疾病的后方疏出动力是一个点,即药物三点论。要想解决疾病部位,要掏空前方,这样前有出路,加强疾病后方的推动力,形成了前拉后推有利于能量搬家,畅通公转。

处方时要用心观察药物,用心观察对方身体变化,如开浙贝用心观察胸部,开九节菖蒲用心观察膻中,整体带动,有水不成,无水不成。三焦调控外焦为帅,胞内动,胞外动。空间动,上下动,动远不动近,至虚皆至实,用药窄,行之远,药物才能打得远,截援打堵,周而复始,上下皆通。

(五)禁忌

1.胞内与胞外用药禁忌:

空间医学用药更进一步精确,胞内和胞外不能同时应用于一种药,比如说益母草是解决胞内水又活血,胞内水来胞外走,如果胞外再加上浙贝,胞外又加水了,里外不能同时应用,如果把胞内的水泄到胞外,如果胞外也有水,两水混在一块,效果差。所以益母草跟海浮石配伍,胞内水出来后海浮石解决胞外水,胞外又去水,解决水转运问题,清除污染,加快治疗速度。

2.水积与上升用药禁忌:

如果胞内缺水胞外边加上去水的药就麻烦了,所以在胞内外要注意调和作用,在看病过程中处方过程中,就想一摊水,把水搬这或那,想怎么运动水,同时水大了怎么办。水大大便一天四五次,云苓,这是专门治水的药物,佩兰是调合水的分布。高低重新分布,空间医学治的都是水,病因就是水,体内水湿过大再让水向上运行是不可能的,有水用香附是矛盾的,往上提是提不上去的,这是水的运行问题,所以应该佩兰就地解决水。

3.水的温化与用药:

在一条河里怎么排泄河里的水,河水大了,河边河沿还是水,泄不了洪。可以应用温度治水,水需要化成汽才能达到升清降浊,水怎么化成汽,一个阳光照射。人体的阳光就是心脏,借助心脏的动力,水化汽可用炒枣仁,舌为淡白色,心脏无力缺血时用。

如果水腻,借心脏力量再化水,蒸腾的是污浊的水,雾气腾腾的水对人体不利,在舌诊上是舌根厚腻的,可用肉桂温阳化水。在水大的过程中,决提升不了。用香附或羌活提升,提升不了水气太大。

4.公英禁忌:

公英怕水,因为公英是运动空间的精微物质的。无处不到,假如有水把公英就困住了,所以公英怕水,有水公英不起太大作用,所以用益母草的过程中要少用公英,水出来公英用不上了。在配伍上益母草配海浮石或桔梗。

5.三点一线用药禁忌:

三点一线,一个处方中可应用三或五味药都行,但要求必须在同一条线上,但不能同一个点上。如果在同一个点上就有毛病,香附九节菖蒲不在一个点上,桔梗不在同一个点上,所以三点为一线。加强运动速度就是加强推动力撞击力,癌症前期效果比较好,到后期转移是因为疾病发展速度太快,所以要加快药物运行速度,但也不能总是同样速度了,经常快速不行,经常慢速也不行,经常快速度最后就等于速度平衡,缺少撞击力。所以处方上要停停快快,快快停停,停留时候能量储备,再加快速度冲击过去了。所以要打破常规,临床处方要灵活。

6.增积用药禁忌:

处方中还要注意,不能给任何的有积聚的点增加兵力。如果这地方有能量积聚了,只要它的积聚运行不走,则决不要给积聚处再增加能量,所以一定要把前方积聚化开运走,如果舌尖瘀滞是水的聚结,先解决舌尖水的聚结,用药海浮石,益母草,瓜蒌仁。所以舌尖硬度厚度,是用药今后的突破点。舌尖瘀滞解决不了,影响公转畅通,影响四焦循环,空间医学讲治病找出口,一定要使舌尖畅通,才能解决三焦能量积聚。

第四节.空间医学用药

一.对本草作用的重新认识

(一)、药物的归经

传统中医认为归经是药物作用的终点,人体空间医学不但研究了药物作用的终点,而且研究了药物作用的起点,并且认为,从起点到终点都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场所,也就是说,药物对行经路线上的所有部位都产生影响。这就大大的拓展了药物的价值。掌握药物的起点和终点,才能在能量搬家的过程中正确应用药物。

(二)、四气与五味

空间医学认为,药物的气与味作用于人体空间,能够引起一系列具有传递作用的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改变空间能量的浓度和压力,使能量畅行无阻,中药的四气五味都是在细胞与细胞之间发挥作用,人体空间是四气五味发生作用的场所,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气和味,并非作用在某一腑脏上,而是作用在人体局部空间,中草药的作用改善了局部空间的浓度变化,从而改善了腑脏、经络等的功能。

(三)、提升药物的功用和价值

人体空间医学不再把药物功能和主治与疾病相互对应起来,用一句话概括药物的性能,称为一言本草,一言本草不是埋没了药物的功能和主治,而是找到了药物功能和主治的根源,灵活地运用一言本草,即能够加深对药物特性的了解和认知,更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所以空间医学提出,对药物的功能重新加以评价,提高药物的价值。

(四)、药物的升降沉浮

空间医学认为,药物的升降浮沉与人体能量的升降出入之间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能量之间要产生相互撞击,就要调整好人体能量升与浮,降与沉的关系,当上升、推动的能量与浮与上部的药物能量相互撞击时,会辐射出不同的能量,能量相互撞击和刺激,形成一股促进能量流动的推动力,相对的,降与沉的关系也是如此,为了实现升与浮、降与沉的相互撞击,就要应用不同比例的药物,升与浮要高于降与沉的比例,换言之,升与浮降与沉的比例,最少是2比1.

(五)、药物的用量差异

人体空间医学用药存在用量上的差异,同是一味药,用量不同,所发挥的作用就可能不同,中医临症用药,非常重视药味与剂量的关系及在治疗中产生的作用。人体空间医学用药的一大特色就是药味少,药量精,总体来说,药量在一克和七克之间,围绕着公转畅通的原则,犹如战场上的歼灭战,集中力量消灭敌人,药物的剂量不同,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同,而且在多数情况下,用量越小,效果越好。

二.一言本草

1、白头翁:清除下焦肠胃部空间,外焦命门到尾闾空间的湿度和热度。(胞外)

2、黄芪:启动并加速会阴周围细胞运动,推动能量向上运动。(胞外)

3、白疾藜:疏通隔膜以上到头部的血管,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的血流。(胞内)

4、白芍:促使胞外能量转化为胞内物质。(胞外→胞内)

5、赤芍:畅通细胞的物质运动。(胞内)

6、公英:通利外焦空间的能量化热,清热。(胞外)

7、香附:促使膈下中焦部位能量通过公转路线越膈而上至膻中。(胞外)

8、夜交滕:能降低右心房、右心室外侧空间的压力,增强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回流。(胞外)

9、炒枣仁:增大左心房、左心室外侧空间的浓度和压力。(胞外)

10、九节菖蒲:降低右心房、右心室外侧空间的能量的浓度和压力,促进头部能量回流。(胞外)

11、五味子:增强外焦会阴区胞外能量向胞内物质转化。紧缩能量,向上运动。(胞外→胞内)

12、川芎:疏通全身血管,为细胞内的动力。(胞内)

13、白术:增加中、下焦空间的温度水分和压力,使空间能量转入胞内物质。(胞外)

14、薏米:吸收外焦中、下部空间能量物质的水分。

(胞外→胞内)

15、枸杞:增强腰部特别是腰肌空间的浓度和压力,加强公转的推动力。

16、浙贝:疏散上焦空间能量,降低上焦空间的压力、热度。

17、紫石英:启动下焦的能量,活动子宫部位或者前列腺部位的细胞。

18、羌活:使人体能量由下向上运动,从足尖直达头部。

19、当归:加速微循环,促进物质运动,增加细胞内的水分。

20、大芸:推动肠内侧的细胞运动。

21、槟榔:推动细胞内物质。

22、瓜萎仁:祛除肠部的推力。

23、云苓:促使肠道水分入膀胱。

24、黄芩:凉,胞内热。(胞内)

25、藕节:活血化瘀祛滞。

26、毛狗:加强公转推动力。

27、云苓皮:腹泻中水。

28、大腹皮:腹泻中水。

29、猪苓:动命门能量促膀胱排出。

30、车前子:泻肝火(外焦中湿热)。

31、泽泻:泻外焦下部湿热。

32、益母草:分化胞内的水与血而加强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33王不留行(子):通行三焦化湿,通过清升浊降排水。

34、水红花子:细胞运动产生动力而排水。

35、葶苈子:细胞吸收而排水。(胞外→胞内)

36、银花:使细胞内的湿热转化为能量物质。(胞内→胞外)

37、栀子:消除上焦空间的能量。(胞外)

38、红花:为细胞内的开创力。(胞内)

39、麦冬:增加细胞的水分。(胞内)

40、天冬:增加心区内细胞的水分。(胞内)

41、花粉:增加胃区细胞内的水分。(胞内)

42、知母:增加外焦区上部的水分而清热。(胞外)

43、板兰根:增加右心房(心室)区域的水分和压力。(胞外)

44、元参:增加外焦空间的水分。(胞外)

45、生地:增加四焦空间的水分。(胞内)

46、大活:引头部能量下行至足。(胞外)

47、葛根:引胞水分到微循环。(胞内→胞外)

48、桂枝:打开细胞壁,使细胞内外的物质与能量能自由转化,调节平衡。

49、桔梗:引动肺内外能量向上。(胞外) 

50、双丁:引动空间能量运动。(胞外)

51、浮石:吸收空间水分。(胞外)

52、生麦芽:从隔右向左能量运动。(胞外)

53、川朴:掏空中焦,减轻中焦的压力,增加清升浊降的动力。

三、空间医学与传统中医用药区别和联系

空间医学是以公转的力度,来改善细胞功能变化。不参考病名,只注重于症状。

注:不参考病名,只注重于症状,就是在治疗上与病名与症状没有很大的关系。

而注重于影响公转的病因。以舌诊为诊断基础。

注:就是影响公转通道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积聚或不足的因素,就是湿与燥的均于不均的因素。

空间医学讲公转运动正常

注:传统医学讲任脉与督脉,实际上是任督二脉的统一,统管人体的所有的能量运行(即阳经与阴经)

是以公转的力度,达到细胞功能、五藏六腑功能的恢复

注:公转是一个大市场,公转的作用,是调节人体各部位的能量赢缺,是化解人体各部位的淤积,是补充人体各部位的不足。公转正常,人体就健康,高级的修炼,必须是以修公转与自转为本。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讲整体的治疗方法。是整体的调整,症状与病名仅供参考。

注: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是以调功能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是自身自我调整的方法。是以修炼为核心的保健方法。所以,强调了公转的重要性。

小方治病,是调整公转,以点代面的大运作,是统帅人体一切能量运行的总督。

注:小方是指两三位药,最多不超过四、五药的方子,从效果上去看,小方能四两拨千斤。越重的病,用药越要集中动力,才能攻之。

传统医学是调整了细胞的开合,恢复功能。

注:传统医学讲;营卫气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讲气为血之帅,讲血为气之母,用今天的科学理论讲,营行于脉中即是胞内,卫行于脉外即是胞外,以细胞的内外,即是胞内为营,胞外为卫,调整了细胞的开合,即是调整了营卫气血,而功能恢复。

在药物的作用上要从下看上,在疾病的症状上要从上看下。在应用上,药物上是由下而上,

注:在药物的应用上是以动力为基础,以能量的运动,空间能量的运动,对细胞的撞击,而恢复细胞的本来的健康功能。是学习药物的原则与方法。

药物的作用是从起到归经,所起到的撞击作用,和在撞击作用下,所起到的后果,都是调节人体功能作用的方法。

在症状上是由上而下,就是上动而下必动,

注:在疾病上的应用,是以能量的疏散,或者说能量的出路,为治疗的根本,是先出后进,是治疗疾病的原则。

能量的运行,就是下一段能量的补充。这就是自身的调节,这就是五行的相生原理。

传统医学为之,气为百病之长,肺气不通,则百病生焉,故在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先开上路,先给出路,其病自愈。

例如;肝病,见背沉,胸闷,而在检查上是肝病,在治疗上则先解决背部,而胸闷与肝则自动的解决,例如;独活则治疗肝病,因为独活能使外焦空间上部的能量,直下到腰部到足部,能撞击腰部的细胞运动,故能补肾,又治疗腰痛。在传统的本草上有记载独活从头至足的说法。羌活是从足至头的说法。故很多的医生在处方上是二活并用,羌活是以足为始,到头为终,独活是以头为始,到足为终,所以要看到药物的作用,而后再去应用。在本草上,二活是治疗关节疼痛,如果应用药物能量运动的作用,其二着则治疗的范围就很大了,也就是能量所过之处,都能够是细胞恢复本来的健康面貌。所以就扩充了药物治疗的作用。桔梗的起点是两肋,是从两肋的最下边向上的能量运动,所以是舒肝解淤的上品,是引两肋空间的能量向上的运动,从而对肺的撞击,故能宣肺。故在治疗对舌两边厚腻,而舌尖平坦能起很大的作用,是引肝,两肋的能量向上疏散,起到舒肝的作用。而并非是直接的宣肺所起的作用,而到宣肺的作用时,已经是桔梗的疗效的终点了。如果要疏散上焦的空间能量,就需要加上麻黄,或桂枝的外焦的药物。因为桔梗再引能量向上运动,就无能为力了。

薄荷起点是细胞内部,而疏散细胞内部的能量至腠理的空间,而终点是腠理。故能引热达表。所以能治疗风热的感冒。能舒肝解淤。

注:传统医学对药的应用,是药物归经,是应用的终点。而空间医学应用是药物的起点到终点。

柴胡起点是肝区的周围空间,所以能引肝区空间达到能量上升到上焦肺部。故能增加非部的热量,所以在应用柴胡汤的过程中容易引起肺部的炎症。

山药起于肾部,而终于肺部,所以能补中气和肺气。

生麦芽起于肝区周围的空间,能引肝区空间的能量沿膈下向左运动达到左边的心下,这样就增加了左心下的能量压力,故能治疗心房纤颤,处方可以;生麦芽与山药配伍。两味药而达到疗效的作用。

注:在用药上要应用药物的起点,与能量运行的中间的助力作用。例如

山药与生麦芽的配伍,就是起点有能量在运行的中间的助力作用。

传统医学的用药方式是;以气味调节营卫气血的功能变化,故有归经之说,是以局部的调节为主。

药物的药性,四气与五味来调节细胞的虚实,所以在辨证上是以六淫、七情为辨证基础。其特点是补泻分明,精不足者,补之于味,味浓则聚,味淡则散的用药特点。

药物的药性,是以气与味的浓度变化,来调节细胞内外的浓度与压力,来改善细胞运动的功能。

注:在用药上采取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也就是动散结合的方法。枸杞与菊花,实际是能量的实虚兼用的方法,进散运行的方法。

空间医学的用药方式是;以药物在人体空间中运动的速度,来撞击细胞,恢复细胞的功能。

注:应用空间运动的快速的用药是附子的运动,生姜,薄荷,都是应用了药物在空间的发散的作用。所以治病效果就快。

药物的药性,是以解开细胞内高浓度向外辐射的压力,向低浓度的空间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撞击所过之处的细胞恢复本来的功能,同时,又是疏散高浓度的能量物质向低浓度补充的一种好方法。

注:能量在空间的运动,是疏散局部,补充下游的一种好方法,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即是泻,又是补,作到了能量的充分的利用。空间医学讲没有病气。

传统中医用药,以补泻为主,其补泻的方法是以药物的性、气和味。来改变细胞周围的和细胞内外的环境。也就是调节细胞营卫气血的功能。

空间医学用药的方式是:应用空间能量运动的速度和空间能量的浓度来调节改善人体空间的浓度变化,从而达到了补泻的作用,是调整人体的大空间来影响人体的细胞运动。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是以公转运动来带动人体细胞局部物质的调节、细胞的调节;传统医学的用药方式是:以细胞内外来改变细胞周围的环境。传统医学是以改变细胞局部而达到周围环境的改善;空间医学是以公转的力度来改善细胞周围的浓度的变化,

故有传统医学讲脏腑、经络、三焦的功能运动;空间医学讲公转运动的正常与否;二者有根本的不同,但是有一个共性:传统医学是以营卫细胞的吞吐改变细胞的周围;空间医学是以公转的运动来调节局部细胞的变化。所以传统医学以六淫七情变证为主,空间医学以象的变化为主。空间医学是以大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局部,传统医学是以小方向改变促进局部。各有不同,共此药性也在理解上、应用上也有所不同。空间医学的用药必须掌握空间通道的清洁,必须掌握上焦空间的清洁,必须加强公转中的动力。

四.空间医学临床常见舌诊与用药实例分析

空间医学二十二种药物,结合临床舌诊应用情况分别予以分析和归结,是非常实用并易于形象掌握药物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一,公英

二,独活

三,佩兰

四、桂枝

五,当归

六.香附

七、焦三仙

八、菖蒲

九,瓜蒌仁

十、浙贝母

十一、白头翁

十二,夜交藤

十三,炒枣仁

十四、葛根

十五、益母草

十六、川朴

十七、海浮石

十八、桔梗

十九、赤芍

二十,白术

二十一、杜仲

二十二,生麦芽

 

小方治病药少味清,就是利用味道。气味是物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最能代表物质的本质,一种物质一种气味,没有相同气味的两种不同物质,物质不变其气味不变,气味改变了物质一定发生了质的改变。

人闻吸某些药物的气味后作用于病变部位,即可达到治病的目的。药物的气味通过溢散作用而进入人体,可用于治病疗疾。因此,多选用气味芳香走窜的药物,制成散剂或浸泡剂,以利于气味充分溢散,以迅速起效。这种治疗把药物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在一起,既方便使用,又能达到持久的效果。

  闻吸药物气味来治疗疾病的机理,一是经络传导。药物通过经络传导进入人体,使其充分发挥功效。二是皮肤透入。皮肤血管丰富,活跃的血液循环可以将药物很快转运到病灶及全身。三是黏膜吸收。其具体用法由病变部位不同而异。

五味五色治病是味道调理的导引,因为细胞如果受到味道的刺激就增强了运动,行则化淤,动得快就健康了,所以小方就是利用气味,给人体闻吸气味就身体就产生变化,现在药物的应用多数为1克,1克就能治病,其原理是应用了一个贯力,就好比坐着汽车,汽车猛一停身体往来倾,小方1克治病的作用大也是因为应用了惯性。因为在应用药物时,药物在一条线上,公英,香附,九节菖蒲都在一条线上,如同接力棒一样,在公转一条线上,一个接一个的运行,能量运行有序而集中,虽然用药1克达不到脏腑,但是借着贯力的冲劲已经达到了。

五.空间医学临床处方讲解实例

为了方便广大空间医学爱好者学习舌诊与用药,本节记录临床处方过程中郭志辰大夫的精辟点睛,并将郭志辰大夫原话引为师说,且简要解析处方,把处方时药物如何正确运用讲得非常清晰,结合舌诊寻找病因,并列出郭大夫处方后患者随即照出的对比舌苔,使大家更好掌握药物在人体中作用,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一)           舌诊与药性

案例1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直肠癌术后,化疗后,肺癌,

咳嗽,夜间重,咳痰,大便日一次。

处方:九节菖蒲1克海浮石2克益母草1克桂枝1克

师说:问患者最近怎么样,患者说咳嗽多痰,原处方:九节菖蒲1克,浙贝1克,益母草1克,白头翁1克。去掉浙贝,改海浮石2克,去了白头翁改桂枝1克。

解析:患者直肠癌肺转移,从舌象上看中焦隆起,舌尖入海口瘀滞,外焦不畅通,舌体胖大,下焦腻苔,舌中红点为水中瘀象。浙贝用于舌红燥苔,缺乏津液之舌,并能增加上焦水分。此患者痰多,上焦水分大,有水就不能再用浙贝会增加上焦水分。而海浮石作用于胞外,解决胞外水,并能清除顽痰。可以清除肺脏沉积之痰,粘着、有块、黑痰为沉积之痰,。痰为津之聚,炼液为痰,都是水的化身,海浮石能够吸收水分,就能够使细胞缩小,此舌尖不展,水积聚,用海浮石开上口解决水聚问题。用桂枝开细胞后,海浮石把胞外水运走,联合用药解决了水聚病因。

案例2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三十年没吃饭,颈椎痛,头晕,

妇科炎症,每日喝两杯浓茶,大便一年

一至两次。球形。

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公英2克瓜蒌仁1克知母3克

师说:肠中旁边没有水了浩干了,外焦增加水,原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公英2克,瓜蒌仁1克。加知母3克。

解析:此舌黑苔而且是燥苔,为热之极象,燥苔缺水,下焦黑腻苔上焦隆起,证明此患者背部不通,外焦瘀滞不畅,造成督脉与任脉相交接处能量积聚阻碍了能量运行,影响了公转畅通。知母能清除外焦空间热度和多余能量。增加水分,畅通督脉,使脊椎两侧能量消除。解决外焦能量积聚,瘀滞,不通引起的疾病。可清热,凉肺凉胃,增加督脉津液,去除积热,滑肠的作用,给肠中增加水分。

大肠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肠中水分增加,利于粪便排出,物质积聚通过大便排泄出去,才能解决肠中积热,从而解决疾病。

案例3

性别:男

年龄:成年

病情:血压高,直肠炎,腹痛,

大便日七八次,粘,不畅。

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焦四仙各1克

师说:通因通用,还得泄,否则粘下不来。原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益母草3克,去益母草改焦四仙各1克。

解析:患者直肠炎,按中医讲这是肠胃部积热引起的.此舌舌体胖大舌质是暗红色,舌尖低洼瘀滞。虽然大便一天七八次,还是因为炎证引起的实热,并非体内水湿过重,所以治疗要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症,焦四仙是在焦三仙的基础上加焦槟榔,增加了胞内物质的运动性,焦三仙能够研磨胞内物质,会产生残渣,焦槟榔是运动胞内杂质,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所以用焦四仙泻肠部积热,治病找病因,解其本方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案例4

性别:男

年龄:男,67岁。

病情:右膝退行性病变,右膝肿,

大便日两三次,稀。

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益母草3克香附1克

师说:加香附1克

解析:此患者病症主要是右膝部,舌中焦稍高,舌尖低洼,用香附1克,将中焦能量越膈而上补充舌尖低洼之处,起到了能量搬家的妙用。而香附怕水,患者大便日两三次,稀便,体内水湿过大,所以要先解决水过多的问题。此舌胖大内有瘀点,水中瘀,桂枝1克打开细胞壁后,益母草3克加大力度把胞内水分运出来,就解决了水的问题。患者右膝肿能量堆积于下肢,香附能够促进中焦能量向上运动到膻中,越隔膜就能够促进隔膜运动,调整中上焦压力,用香附空中焦,间接提升任脉能量,使下肢积聚能量沿公转路线向上运行,减轻右膝肿胀,从而治疗疾病。

案例5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女,73,

高血压,糖尿病,大便日一次头干

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大芸2克

师说:加瓜蒌仁1克

解析:此舌舌尖高厚,上焦隆起,下焦低洼,上实下虚,违反了健康人体的上虚下实。上焦能量壅满,阻碍了任督二脉相交接,能量上涌头部,不能越肩胛沿外焦下行,实现内外焦能量大溶合,所以血压不能下降。上焦压力大造成中下焦能量上行受阻,导致糖尿病,要解决上焦实满可用瓜蒌仁,引肺部能量沿后背太阳区向两肾撞击.向肠部补充津液的作用.起点是肺脏,终点是肾脏、肠部。泻肺金补肾水,变废为宝,解决了肺瘀同时多余能量又补充肾脏。减轻了上焦的压力,同时降肺气。上焦开口有出路了,内焦能量方可转输到外焦,进行一系列的生生化化,维持四焦能量正常运行。

案例6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女56,肾结石

高血压,170/100,

大便日一次成形,早起。

处方:九节菖蒲3克桂枝2克益母草1克杜仲1克

师说:舌根空,加杜仲1克

解析:舌根空能量不足,九节菖蒲3克在膻中区域加大推动力,桂枝2克在舌尖加大力度开口,九节菖蒲冲开舌尖,打开上口,高血压就是督脉段能量不降所致,督脉始端压力大于任脉末端压力,外焦瘀滞不通,任脉能量上行头部不能越肩胛达外焦撞击双肾造成血压不降,下焦能量亏虚缺少更新上行不利引起肾结石。舌根低洼能量不足,上焦开口后下焦无能量推动上行,所以要加大下焦的动力,用杜仲1克。杜仲起点在命门,从命门向下走过会阴到丹田,更新肾部能量,所以补肾。命门到丹田这个区域的空间虚了空了,有利于上焦肺部的能量下降了,有新的能量补充。所以能够使头部的能量向下降,所以杜仲治高血压。

案例7

性别:男

年龄:成年

病情:男,24岁,

咽痒,大便日一次正常。

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桔梗1克

师说:原处方:九节菖蒲1桂枝1焦三仙各1,去焦三仙改桔梗,把兵力积中舌尖,开舌尖,其他地方不增加兵力。

解析:此舌苔舌尖呈桃形,心肺区严重瘀滞,血液循环不畅,如果再用焦三仙中焦宣起来能量向前运行再与舌尖瘀滞相连,增加瘀滞程度,加重疾病。急需集中兵力打开舌尖入海口,桂枝桔梗合用挑开舌尖。解决舌尖瘀滞,桂枝打开细胞,桔梗可引两肋能量沿人体两侧向上运动,撞击两肺,越肩井到外焦,提壶揭盖。所以可疏通三焦能量至外焦,有宣肺开口的作用。此舌苔能量从中焦向上焦运行遇到突然的狭窄,道路拥挤,血液循环瘀滞严重,极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不能再给舌尖部增加壅堵,急需开口释放瘀久的能量。

案例8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女,40,

走路不稳,易摔伤。大便日一次,干球。

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瓜蒌仁1克当归2克

师说:原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瓜蒌仁1克公英1克,去掉公英改当归,大便干球,缺少津液,用当归。

解析:此舌全舌干燥,舌红且瘀硬,严重血瘀之象。患者大便干球,严重缺乏津液。当归能增加细胞内水分,能增加细胞外空间浓度及压力。促使细胞外能量物质回归细胞内部,能够增加胞内压力,增加细胞内物质,促进物质运动,疏通大小动脉至微循环。桂枝能够激活大的细胞运动,人体内伸缩度最大的细胞属于脾胃,能加大胃肠蠕动,配伍当归能够增加胞内物质和水分,治疗便秘解决血瘀。患者走路不稳,是头部问题,上焦瘀硬急需开口,配合瓜蒌仁打开人体内焦和外焦的通道,开口的同时瓜蒌仁也能补充肠中津液,解决便秘的情况。

(二)           舌诊与病因

案例1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扁平苔癣,贫血,纳差,

胃不适,打嗝,心慌,大便日一次。

处方:公英2克九节菖蒲3克桂枝1克益母草2克

师说:从舌中部开始到下焦隆起部胀满,引起疾病是因为上焦一道瘀滞沟。

解析:从患者症状看都是中焦脾胃问题,舌苔上看中下焦隆起引起的症状,寻找中下焦隆起的原因,是上焦到膻中区域一道硬愣,上焦瘀滞影响了中下焦能量上行,空间医学讲治病要开口,急需打开舌尖,开上口宣肺,大脾胃的正常运行,才能保证消化吸收排泄功能正常运转。“自古人生一条路”,这条路,就是食物从口进入、直至肛门而出。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的产生、代谢废物的排出,都与这条路有关。这条路畅通无阻,人体才能健康。

案例2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子宫次全切七年,右胯关节酸痛,

小腹下坠胀,大便日一次,干。

处方:九节菖蒲1克益母草1克公英7克海浮石1克

师说:病都在膻中隆起的上方,患者少腹胀,是上边压着呢,能量上不来所以胀。

解析:膻中隆起,能量运行至此阻碍,动力不足,影响公转畅通和升清降浊。患者妇科腹胀关节都是下焦及下肢疾病,下有病上取之。病在下,因在上,治病找病因,阻碍公转畅通之处需要增加推动力。否则影响下焦能量的上行,下焦能量无出路积聚成瘤,是膻中部位隆起产生一系列的疾病,所以要解决膻中部位,治高不治低,撤高补低,上拉下推。九节菖蒲增加膻中动力,公英7克推动下焦,促进任脉能量上提。海浮石开上口去上焦水。益母草使胞内水外行出胞。解决水路问题。

案例3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发烧四年,原因待查,纳差,

咳嗽,大便日一次,有时偏稀。

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益母草5克海浮石1克

师说:这么点个河沟,往前一拥,前边那么大,怎么就流通了,必须把膻中隆起去除,去除不了好不了。是水窝住了,越治越发现就是水的问题。

解析:此舌为小马拉大车,就是舌下焦能量不足,舌形下窄中宽,下焦能量不足,推动中焦能量不利造成中焦壅满。膻中部位有一个隆起突出点,就是这一个隆起突出点阻碍了中下焦能量的运行速度,造成中下焦动力不足,所以应该加强膻中动力,在此处给予助力,此舌舌边有齿痕,内有瘀点,属水中瘀之舌象。九节菖蒲在膻中隆起处助力,桂枝开胞后用益母草去除胞中水,去除胞内杂质,海浮石在上焦开口,去除上焦多余的水分。

案例4

性别:男

年龄:成年

病情:贲门癌术后两个月,胃切除三分

之二,食后返流,胸闷,背痛,纳差,便秘,

乏力,大便一至两天一次,成形,不畅。

处方:九节菖蒲1克益母草2克桂枝1克

师说:大便是气虚下不来,大便不干证明还是有水不用浙贝,也不用肉桂,要想怎么开口是关键,肉桂从下焦往上焦走距离太长。香附往上提堵到上焦还是增兵。大便没劲,胃不动,食道不动。所以吃不下饭了,焦三仙能解决吃饭的问题,但也给带来负作用,东西出来还是没劲。火灸艾灸是很重要的。原处方:九节菖蒲1克,焦三仙各1克,白头翁1克,桂枝1克。师说:去了白头翁,焦三仙,改益母草2克。

解析:因患者久病气虚大便不畅,主要是脾虚,中气不足,致使胃肠推动无力所致。整个舌淡白,大便不干,证明还是胞内积水过多。浙贝用于水少红瘀硬的舌,此舌胞内水聚,用浙贝更增加水分,所以去掉浙贝。舌尖部红色瘀点,证明水瘀,入海口不开,导致中焦能量堆积,所以疾病要开口,益母草2克,去除胞内杂质,调整水分重新分布,多余水排出体外。以完成空间医学治疗原则中的清除污染,疏通河道,河道通畅无污染,接下来能量顺利搬家,公转畅通。去掉焦三仙,因为中焦隆起能量积聚,再用焦三仙化,中焦宣起来后反而增加援兵,因为中焦能量还要向上焦运行,增加上焦瘀滞对治疗不利。所以先利水化瘀。空间医学火灸艾灸能人为增强能量运行速度,增强元气的推动作用,改善癌症术后乏力正气不足的情况,给癌症治疗赢得时间。

案例5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头沉,

胸闷,大便日两三次,稀。

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益母草1克

师说:病在上焦淤点,原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益母草1克,炒枣仁1克,去掉炒枣仁,因为舌尖淤,会增加了上焦的浓度,用九节菖蒲直接冲出过去了。

解析:此舌舌体胖大,舌中红点,水中瘀舌,上焦隆起下焦低洼,是典型的上实下虚,上焦隆起内有瘀滞点,而下焦低洼能量亏空。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是由于背部不通,外焦瘀滞引起的内焦能量向外焦运行受阻,三焦能量不能越肩胛达外焦而引起疾病。炒枣仁用于舌尖缺损,心区能量不足者,此舌舌尖高厚,瘀硬,证明上焦开口处堵塞了,虽然有左心室肥厚的症状,但舌图舌尖区能量积聚所以不用炒枣仁,还是开上口,此时应用炒枣仁增加上焦浓度,也就是在公转路线上增加了阻截,增兵给上焦,画蛇添足,所以应该去掉。

案例6

性别:男

年龄:成年

病情:脑血栓,脑萎缩,脑白质

脱髓鞘改变,大便每天中午,干

处方:九节菖蒲1克当归2克桂枝1克

师说:棍舌,舌尖瘀滞是病因,满舌是硬的,血管瘀血太严重,一散就有火。原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肉桂1克。去肉桂改当归2克。

解析:此舌舌形窄,舌质硬而实,舌尖尖翘,是血瘀之舌,血管内瘀血严重。所以应该活血化瘀,肉桂是增加下焦细胞撞击运动,增加压力,产生热量,使水分蒸腾气上,促进任脉能量上升,打开上焦与外焦的交接口,上焦瘀热的能量会辐射到外焦,沿外焦下降到丹田,中医称为“引火归元”。多数用于便稀,肉桂可增加下焦细胞撞击运动,促进水吸收,促进任脉能量上升,促进公转畅通。此舌瘀血严重,桂枝开胞后瘀热出来了,用肉桂增加热量。此舌血瘀患者便干,用当归活血化瘀,当归能够增加胞内压力,促进胞内物质运动,疏通大小动脉至微循环,解决血瘀的病因。

案例7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女,42,腰酸,心气不足,

大便两至三日一次,偏干。

处方:九节菖蒲1克焦四仙各3克桂枝1克

师说:病在中下焦,那堵着呢下焦能量上不去,腰酸,中焦能量上不去心气不足,舌尖那往上挑就解决了。

解析:此舌上焦隆起,下焦黄腻苔,命门到尾闾空间能量积聚,使中下焦能量壅堵,上焦压力大,象一座大山一样,使下焦能量上行不利,腰部能量无法更新造成腰酸,中下焦能量无法上行供应上焦,造成心肺区能量缺少供应,所以心气不足,用焦四仙直接把胞内多余物质通过大便排除,从而减少中焦的压力和浓度。中焦的压力减少后腾出空间,使下焦的能量才能顺利运行撞击中焦,中下焦能量继续上行撞击上焦,给心肺区提供能量,以托住心脏,也就疏散下焦了。三焦能量越肩胛达外焦撞击两肾,以此来维系四焦能量循环运行,公转畅通无阻,循环往复的能量运转,如流水一般,使各脏器及时得到能量的更新,则体健也。

案例8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女,58岁。

狼疮肾,感冒后腹胀,尿潜血++,

尿蛋白++,血压偏高,面部浮肿,

小便量正常,腹胀,大便日两三次,不成形。

处方:九节菖蒲1克葛根2克公英2克益母草3克

师说:感冒后腹胀非常关键,为什么?感冒是肺部症状,呼吸道病变,腹胀是消化系病变。影响了消化系,这就是病因,病根。上焦压力大引起疾病,尿潜血,尿蛋白等从症状上分析出空间医学的奥妙,大便日二至三次是水都是水而且是胞内的水。

解析:此舌胖大苔少,上焦隆起,患者大便日二三次,证明胞内水积,感冒是肺部症状,尿潜血等是肾部症状,此二者之间联系是肺金不能生肾水导致的疾病。上焦肺瘀,影响了三焦能量向外焦转输,肺区能量不能越肩胛达外焦撞击两肾,使肾脏能量得不到更新,久之必病,下焦能量不足,向上运行遇到上焦的能量积聚,不能破瘀化滞,导致腹胀,影响中下焦能量出路,所以还需开上口,提壶揭盖法,公英2克走窜力强,可打开上焦通往外焦的出口,益母草3克加大力度运胞内水,解决胞内水积的病因。

案例9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女75,

糖尿病高血压,肌无力,

口疮,睡眠差,头疼减轻,

处方:九节菖蒲2克桂枝1克瓜蒌仁2克公英1克

师说:先开口。开了口以后,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舌尖引起来的,都是肠胃不动引起的。

解析:空间医学认为,糖尿病是胰腺周围的浓度与压力出现异常变化引起的,恢复胰腺及胰腺周围细胞的功能,必须通过净化胰腺周围的空间环境来解决。减少胰脏周围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能够治疗糖尿病。脾主肌肉肌无力是中焦大脾胃的问题,高血压病是舌尖瘀滞造成督脉能量压力大于任脉能量,使内焦能量不能疏送到外焦,能量集中在头部不能导转造成血压不降,所以所有这些疾病都是舌尖瘀滞造成了,上焦压力大,使中下焦能量上行受阻,导致糖尿病,肌无力。所以要疏散上焦能量,给积聚的能量找出口,瓜蒌仁开上口,疏散内焦能量导引到外焦撞击两肾。

(三)舌诊处方前后对比

案例1

对比舌:左为处方前,右为处方后

第一组:

性别:男

年龄:成年

病情:头胀,胃不适,右肾囊肿,大便日两次,不成形。

处方:九节菖蒲1克桂枝1克益母草5克

师说:下焦影响出路,上焦影响动力,影响推动力,下焦出路也是问题,大便两次不成形,水瘀。原处方:桂枝1克,九节菖蒲1克,益母草1克,改益母草用5克。此舌苔病因胞内水,出口堵了,所以肾脏出现问题。肾脏不管,先解决水。

舌苔对比后显示:舌根部低洼宣起来,上焦的隆起下去了,有了出口和动力了。

解析:此舌下焦低洼,能量不足,不能推动能量上行越肩胛而过,把内焦能量输送到外焦天外天,舌体胖大,舌边齿痕,舌质中有瘀点,说明此舌水中有瘀,上焦膻中部以上隆起,证明中下焦推动力不足,能量积聚于上焦形成隆起,影响了四焦循环,上焦瘀滞能量不能越肩胛达外焦下行撞击两肾,影响了肺金生肾水,而导致肾脏疾病,此患者大便日两次,稀不成形。病因是胞内水过多,水聚而积,用益母草5克,化解胞内杂质,促进胞内水从体内排出体外。处方后舌苔比较显示舌根部低洼宣起来,上焦的隆起下去了,中下焦有了推动力,有了出口和动力了,再治病就容易多了。

案例2 

性别:女

年龄:成年

病情:肾衰,主动脉增厚伴轻度关闭不全,少量心包积液,贫血,月经量少,肌酐,尿素氮略有下降,心慌,乏力,大便日一次。

处方:九节菖蒲1克,公英2克桂枝1克焦三仙各3克

师说:中焦瘀滞就是劲

舌苔对比照显示:中焦瘀滞展开了,因为中焦和淤泥一样,处方后患者觉得身上轻松。

解析:此舌成方形,膻中部位低洼,瘀滞,造成任督二脉交接不畅。又如一道防线挡住中下焦能量运行,造成中焦隆起,能量积聚,中焦能量无出路,必然影响下焦能量上行。上焦瘀滞导致肺金不能生肾水,肺部能量不能越肩胛达外焦撞击肾脏,肾脏能量上行受限,使四焦循环受阻,导致肾病。心尖部正常应该是椭圆形,此舌舌尖是一字形,说明心肺区能量积聚,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心脏的疾病,主要病因是舌尖开口处受阻。影响公转畅通导致疾病,因此要先开上口,让三焦能量转换到外焦,四焦循环正常,人体气血畅通,从而治疗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