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谈“性”色变的问题在孩子教育领域格外突出。“妈妈,我从哪里来?”是每个孩子在3~4岁时都会问起的问题,孩子们是想了解他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然而,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们提出一些五花八门的问题,不知如何作答。最近,一个街头家长采访【“我从哪来的?”孩子问你,你怎么回答?】在网络上获得了极高的关注,视频上线当天,阅读数高达十万次,有的网友们戏称:虽然自己的上一代说自己是充话费送的,但是面对下一代,我们该认真思考,如何回答。 采访视频引热议 街头家长采访【“我从哪来的?”孩子问你,你怎么回答?】在网络上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在很多的微博转发评论中,家长纷纷表示自己要重视这个“我是哪儿来的”的问题,对于孩子绝不能像上一代那样随便搪塞孩子。 对1000多位受调查家长的调查数据显示:56%的家长会以“肚子里来的”回答孩子;15%的家长会以较为科学式的回答;14%的家长会以童话式的方式回答;12%的家长不知如何回答,3%的家长会以“捡来的”等回答孩子;其中更是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如果孩子深究这个问题的话,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不愿意过多提及。 【100家长说】到底说了什么? 父母:上一代的“回答”延续,真的对吗? 虽然此次采访中很多的家长还是会以“捡来的”这样的就回答来敷衍孩子,但是我们也听到了很多的家长会很认真地为孩子讲解“精子、卵子”等话题,以一种更加科学的方式来谈论“性教育”,可见随着上一代的搪塞的做法已经在逐渐改变,很多家庭也是意识到了“性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宝贝:花式回答,哭笑不得 我们在视频中不仅仅可以看到家长的回答,很多小朋友的采访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个小男孩就自豪地说:我是从燕山石化而来的;另外一个小女孩儿很认真地说:白云飘到了妈妈的肚子里,然后我就出生了;更有“从土里挖出来”、“从火山里喷发出来”等等奇思妙想。 专家说:生命角度>生殖角度>行为角度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家庭“性”教育》项目负责人郭雅琦先生表示,开展儿童性教育是有必要的,在回答此类的问题时候,要注意从三个维度进行回答,首先是生命角度,告诉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相亲相爱的结晶,要让孩子从生命层面理解自己的出生;再次是生殖的角度,现在很多的儿童绘本解读了从受孕到孩子出生的整个过程;最后才是行为角度,但是这个是建议在孩子年纪大的时候再进行解答,整体而言是生命角度>生殖角度>行为角度。专家同时指出:3岁性朦胧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要避免孩子性心理和行为的偏差,此时对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家长都不要刻意回避孩子的问题,可以用孩子理解的语言,去回答他们的问题。 制作方:吸引大众关注儿童性教育 “100家长说”是教育导购平台决胜网(www.juesheng.com)旗下最新的一个教育原创视频栏目。每期节目都会选取一个亲子教育领域有争议性的热点话题,采访100位家长的观点,邀请专家给家长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希望家长们能从中有所收获。 此次的话题以【“我从哪来的?”孩子问你,你怎么回答?】为切入点,希望家长更加关注和了解什么是性教育,以及如何巧妙地对孩子类似的问题进行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