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光年处发现一颗类地行星腾讯太空2015年07月24日00:50 [摘要]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1400光年处发现了一颗代号为“开普勒-452b”的系外行星,它的体积只比地球大60%,年龄约为60亿岁,还可能拥有厚厚的大气层和大量的水。 ![]() “开普-452b”艺术想象图 腾讯太空讯(乔辉)据美国宇航局网站(NASA)消息,美国宇航局在距离地球1400光年的“天鹅座”方向观测到了一颗代号为“开普勒-452b”的系外行星,它的体积比地球大60%,年龄大约为60亿岁。其所围绕的中央恒星无论大小、亮度都与我们太阳非常相似。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为38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多出5%。 “开普-452b”是岩石星球的可能性要高于以往“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其它行星,还可能拥有厚厚的大气层和大量的水。 由于目前我们还无法测量“开普勒452b”的准确质量,天文学家依据模型估算了它的质量范围,最有可能是地球质量的5倍。这样一颗大质量的岩石行星,很可能至今仍然有活跃的火山活动。 “开普勒”望远镜采用什么方法发现系外行星? ![]() 当系外行星经过中央恒星前面的时候,会短暂遮挡一些光线,导致星光看起来变暗,“开普勒”望远镜基于这点来判断出行星的体积 “开普勒”望远镜采用“凌星”的方法对系外行星进行观测。“凌星”是指在观测者看来,行星从中央恒星前面经过的现象(类似于地球上的金星凌日和水星凌日)。当系外行星经过中央恒星前面的时候,会短暂遮挡一些光线,导致星光看起来变暗,“开普勒”望远镜基于这点来判断出行星的体积。 “开普勒”望远镜观测的目标区域位于银河系中的天鹅座和天琴座一带,因为这个方向上的观测较少受太阳等天体影响,有利于持续观测。此外,这一区域内也存在较多的恒星及附属行星。 ![]() “开普勒”望远镜观测的目标区域位于银河系中的天鹅座和天琴座一带,因为这个方向上的观测较少受太阳等天体影响,有利于持续观测。 “开普勒”望远镜概况 2009年3月“开普勒”望远镜发射升空,这是美国宇航局首个寻找系外行星的太空项目。该望远镜不是围绕地球运行,而是运行在尾随地球的绕日轨道上,所以不会被地球遮蔽而能持续进行观测。 2013年5月,“开普勒”望远镜由于反作用轮(Reaction wheel)故障,无法精确设定望远镜的观测方向,因此被迫停止搜寻系外行星的任务。 2013年8月,美国宇航局表示放弃修复“开普勒”望远镜的工作,意味着该望远镜的主要使命已经结束。 在四年多的观测期间,“开普勒”望远镜产生了海量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大量系外行星候选者。时至今日,科学家还没有完成全部的数据分析工作。 [责任编辑:quarkqiao] 本帖转自腾讯网> 腾讯太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