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家福

 圆角望 2015-07-24

□尹春秀(河北)

在我家最显眼的地方,摆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当看到它,我都会感谢老天的眷顾,让我生活在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中。而我们之所以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中,则源于我们家的中心人物——我的婆婆。

1996年,大学毕业后,经人介绍和爱人相识,之后走进了这个大家庭。婆婆是家里的“最高领导”。她能干、要强,家里虽然不富裕,却母慈子孝,和和美美。当年她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爱人)考上了大学,每年学费3000元,这对于农村来讲有可能就是全年的收入。有人劝婆婆:“都大小伙子了,让他早点到工地上挣钱娶媳妇吧。”婆婆却说:“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子上学,不能让孩子也像我一样一辈子没什么出息。”为了挣学费,婆婆除忙平时地里的农活外,一天还打三份工。早晨五点扫大街,白天去工厂打零工,晚上给住院的老人陪床,其辛苦不言自明。婆婆说:“种地还需要下本买化肥呢,培养孩子也一样得下本。”

我嫁进来后,婆婆对我十分疼爱,甚至胜过自己的女儿。她说:“我从旧社会过来,知道当媳妇的不易。疼儿媳妇就是疼儿子,我不能让儿子受夹板气。”我们一起生活近20年,始终和睦相处,从来没有红过脸。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得了急性肠炎,疼得直冒汗。婆婆和我爱人骑着三轮车把我送到村里诊所。输上液,打了止疼针,我才平静下来。睁开眼,看见婆婆正守在我的床边,轻轻地为我扇着扇子,那种关切的眼神就像妈妈一样。我心头一颤,泪流了出来。我怀孕后,换下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洗,婆婆趁我上班不在家就帮我洗得干干净净。我因妊娠反应吃不下饭,婆婆千方百计打开我的胃口。这些年我长期在外读书,很少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遇到婆婆后,我又多了一份浓浓的母爱。

当时家里还有一个90多岁的老奶奶,也就是婆婆的婆婆。奶奶当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爱人自小跟奶奶长大,我进家门后,自然也成了奶奶眼里的红人。1998年女儿降生,我家成了四世同堂。奶奶对重孙女疼爱有加,每年的棉裤、棉袄都是90多岁高龄的奶奶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2003年,奶奶下台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从此再没站起来。婆婆百般照顾,奶奶瘫了7年之后,2010年腊月二十七,以102岁的高龄安详地走了,如此高寿在全村也是头一份。虽然正值冬天,但在办事的三天里阳光普照,温暖如春。帮忙的人都说奶奶会选日子,心疼我们这些孩子。在大伙的帮助下,奶奶的丧事办得风光、体面。因为奶奶高寿,光办事买的碗就被偷去了300多个。在农村有个讲究,高龄走的人家办事,把碗偷回家给孩子用,孩子也会长寿。

奶奶的丧事刚办完,一向能干的婆婆就累倒了,找遍了市里各大医院都不能确诊。那年清明节,我和爱人带着拍的片子瞒着婆婆到北京的一家大医院,专家当即断定是肺癌,让节后赶紧做手术。孩子们知道了这个消息,都难过得背着婆婆掉眼泪。

清明节后的第一天,我和爱人就请好假,骗婆婆说到北京检查。十天后,婆婆顺利地做了手术。后来,婆婆在和病友的交流中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在短暂的痛苦之后,她勇敢地接受了现实。婆婆一手带大了我家女儿,婆婆在北京住院时,女儿还把自己的话录下来,让我们去北京时带给奶奶听,鼓励她要坚强。婆婆出院后,爱人的小妹辞掉了工作,专心在家侍候,大妹则担负起了照顾我公公、接送孩子的重任。

苍天不负有心人。因为治疗及时,孩子们照顾精心,加上婆婆开朗乐观等原因,婆婆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四年后的今天,婆婆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每天帮我们接送孩子,为我们做饭。前年春节,我和爱人带着她坐飞机去三亚旅游,婆婆兴奋得像个孩子。她欣慰地说:“全村的人也没有几个有我这样的福气!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这就是我们家的故事。我们一起走过了贫穷,走过了风雨,一家人的心越来越紧地贴在了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