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靠操练法靠实践”谈太极拳的力、功力、劲力与技巧

 草原部落酋长 2015-07-24

 

一、力

力,一般指力气、力量。力是动物筋肉效能的大小和量度,也是构成技击运动最根本的要素。力有直力、横力、虚力、实力之分,直力露于外、横力隐藏于内,虚力性刚、实力性柔。未学拳者力直而方,滞而不速,散而不聚,浮而不沉,钝而不锐,是不具灵活变化和突然爆发的拙力、蛮力。受过训练的太极拳的力,是圆而实、沉而重,具有弹簧性、爆发性、螺旋性、灵变性的整体之内力。它是一种经过千锤百炼而求得的威力无比的劲力。

技击运动中,内劲力量的来源靠后足蹬地的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利用整体运动产生的强大惯性力量打击对手。这种后足蹬地发放内力的瞬间,后胯往下靠,前腿膑骨向前指,前脚猛然往地下一踩,好像能够探到地底去一样,同时内部呼吸猛然往下一沉压缩横膈膜,使腹腔突然膨胀(肚皮绷紧),好像一块大石头落入水中把水溅起很高,小腹突然一震(腰部用力),伴以或哼或哈或咳之声(向上打时,意欲将对方掷上屋顶,这时口发音;向下打时,意欲将对方击入地中,这时口发音;向远打时,意欲将对方拍透入墙,这时口发音),发放内力时精神上不但要指向远方,而且要追求意境的真实感,诱导周身的精神激发,真所谓势如龙驹扭丝缰,谷应山摇一起撞。这种发放内力的方法,是在保持周身放松、劲不丢的前提下,犹如压缩后的弹簧蓄而待发,触敌之际全身骤然一紧,惊弹之劲力自然产生,而不是孤注一掷。

二、功力一般称自身原有力量为本力

这种先天的力一般有三个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种力不易产生灵活的变化,从攻防效果上讲其作用是有限的。为了获取最理想的技击力量,取得最佳的打击效果,太极拳在实战中强调力量的方向和作用点,强调对自身的控制,同时在松柔的基础上强调加强内力的训练。这种内力发出时能快能慢,经过的空间路线可长可短,动作或大或小,体位或斜或正,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均可发出整劲的威力,又可拳打寸劲威力无穷。这种通过技击专项素质训练所获得的特有的力,被技击家称为内劲功力,这是一种具有技击功能的内功势能,同时也是衡量技击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有了这种超常的功力,才能达到技击中以柔克刚以巧破千斤之效。

功力的训练是灵、力并练之术。灵巧和劲力并不对立,只要不偏重筋骨肌肉的运动,不把力气练死,功力自然会产生。

三、劲力力是劲的源泉,劲是协调的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在运动中的运用。

推手运动的劲力,是练就的一种既灵活又集中,且运动自如的弹性劲力。这种劲力不仅要求重视肌肉收缩紧张的练习,而且要重视感觉灵敏和反应速度的练习,同时也强调正确运用技术、有机发挥肌肉群的作用。太极拳推手的劲力与其他拳术不同,强调延长黏着点的作用时间,使对方身体在失重的状态下加速运动,使其旋转着跌出而又可以不伤害对方,这也正是太极拳推手技击训练方法的独特之处。

四、力、功力与技巧的关系在太极拳推手对抗中,一切着法都离不开

表面看似乎是对立的,实则互相依存,绝不能孤立。体现出素质,体现出方法。素质是天然的,虽然通过习拳练功会有所增强,但因不同的体格条件必然有不同效果。方法是通过习拳学来的,只要善于利用科学进行锻炼,就能出现奇迹。武术界早就流传两句话,叫做一力降十会一巧破千斤,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应该辩证地进行分析。所谓一力降十会者,不一定没有的方法;所谓一巧破千斤者,也不可能没有的配合。大概说来,体现在每个人身上,总不免因体质和学习不同而各有异。力大者能胜巧而力小者,巧精者又能胜力大而拙者。如果双方力巧相等,则对抗必成和局。

古人论射箭,有的说: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意思是说,力虽然使箭射到靶子,但无巧不能射中。这里提醒人们重视巧的方法。又云: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意思是说,强弩之强在于力大,虽射而能中,但当力竭时反而穿不透一层薄绸子。这里又让人们重视力的作用。可见必须结合。

法以功为本,功与法相合,变化多端,重在实用,是练技巧。太极拳的劲道讲究功力与劲法技巧,功力是技术性的力量(内力),是基础,是根本;劲法是技术、技巧,是方法。功靠操练,法靠实践,这是学艺的原则,也是学艺的过程。技击要以实力为基础,有了殷实的功力,再讲巧、讲变化多端,才是有实力的技击术。

尽管太极拳十分强调以巧胜力,但必须通过与之相适应的体力才能实现其技击作用,否则再巧也是无所作为的。正如陈照奎先生指出的: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




明天精彩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