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书五经中的成语

 凌波仙子909 2015-07-24

<<尚书>>中的成语
1
。曰若稽古。<<尧典>>曰若稽古帝尧。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尧。
2
。允恭克让。<<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指恭信而能谦让。
3
。克明俊德。<<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谓大德通明之意。
4
。平章百姓。<<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指能整齐彰明百姓,以使之向善。
5
。协和万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指天下国家和谐康宁。
6
。明扬仄陋。<<尧典>>明明,扬侧陋。指发掘并重用出身寒微的显才。
7
。浚哲文明。<<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形容深沉而有智慧,文理而有光明。
8
。如丧考妣。<<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伤。
9
。明目达聪。<<舜典>>明四目,达四聪。眼睛明亮,听觉灵敏。後指全面了解情况,明鉴四方。
10
。柔远能迩。<<舜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敦德允元。’”<<顾命>>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安抚笼络远近之人使之归附。
11
。诗言志,歌永言。<<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能表达一个人的志趣和意向。
12
。百兽率舞。<<舜典>>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百兽相率起舞,比喻天下升平。
13
。万邦咸宁。<<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指天下国家都康宁和乐。
14
。念兹在兹。<<大禹谟>>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指对某事十分慎重,念念不忘。
15
。明刑弼教。<<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指以法治与教化相辅相成的办法治理国家。
16
。好生之德。<<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指爱惜生命,不嗜杀戮的美德。
17
。克勤克俭。<<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指既勤劳又节俭。
18
。不矜不伐。<<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谓不自夸,不自大,谦逊谨慎。
19
。惟精惟一。<<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谓专精一意,以求与正道相合。
20
。允执厥中。<<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指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也。
21
。四海困穷。<<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指四海之民都困顿穷厄,比喻国家无道。
22
。无远弗届。<<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指文教风化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
23
。满招损,谦受益。<<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
24
。至诚感神。<<大禹谟>>瞽亦允若,至诚感神。指深挚高远的诚心能感动上天。
25
。巧言令色。<<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冏命>>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讨好于人。
26
。文教武卫。<<禹贡>>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指文化教育和国防武装两方面兼顾。
27
。恭行天罚。<<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指敬行上天的惩罚。
28
。本固邦宁。<<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指以民为本,国家才能安宁。
29
。杀无赦。<<胤征>>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指格杀勿论。
30
。玉石俱焚。<<胤征>>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美玉和石头一起被烧毁。比喻不分善恶、美丑、好坏,均同归于尽。
31
。咸与惟新。<<胤征>>旧染污俗,咸与惟新。指一改旧污而面目一新。
32
。克爱克威。<<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指当政者以威德使人心悦服。
33
。福善祸淫。<<汤诰>>天道福善祸淫。行善能得福,作恶则招祸。
34
。坐以待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坐著等待天亮。比喻中心耿耿,以至不寐也。
35
。无疆之休。<<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乃万世无疆之休。指美无止境。
36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天降灾祸,尚可规避;人作祸乱,却不可逃离。比喻人祸大于天祸。

37。升高自下(登高自卑)<<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登高山从山脚开始。比喻事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8
。明若观火。<<盘庚上>>予若观火。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象看火一样清楚,形容观察事物透彻分明。
39
。有条不紊。<<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指做事井井有条,一丝不乱。
40
。若火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小火星可以引起燎原大火,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事。
41
。荡析离居。<<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指人因灾害而流离失所。
42
。木从绳则正。<<说命上>>惟木从绳则正,後从谏则圣。木材依于绳墨则能取直。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也。
43
。有备无患。<<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就不会产生祸患。
44
。离心离德。<<泰誓中>>()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失去共同的信念和思想。谓人心各异,行动不一致。
45
。同心同德。<<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46
。奇技淫巧。<<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指出奇的技艺,精巧的制品。多形容不合正道的雕虫小技。
47
。偃武修文。<<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指停止战备,修明文教。
48
。归马放牛。<<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归马于山,放牛于野,表示不再用兵。
49
。皇天后土。<<武成>>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谓天地神祇,多用以祝告宣誓。
50
。名山大川。<<武成>>所过名山大川。著名的高山和河流。
51
。暴殄天物。<<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蒸民。指残害虐杀各种生物,毫无怜悯辜恤之情。
52
。血流漂(木午)<<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木午)指血流成河,可以让(木午)漂起来。
53
。垂拱而治。<<武成>>敦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不做什麼事天下就能太平,多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出自《周礼》《仪礼》《礼记》的20个成语

学而思网校初中名师 王帆 整理

“三礼”指《周礼》《仪礼》《礼记》,是儒家传世经典“十三经”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承载大量政治文化、礼仪习俗等方面的信息外,“三礼”还从源头上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汉语。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成语,追根溯源,不少都源自于“三礼”。

【半途而废】

语出《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涂:同“途”。意思是半路停下来再前进,比喻事情还没有完成就停止下来。《论语·雍也篇》:“中道而废”一语,与此同义。

【博闻强识】

语出《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识:记,也作“志”。指的是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荀子·解蔽》:“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而为辨,君子贱之;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此之谓也,为之无益于成也。”

【孤陋寡闻】

语出《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指的是学识浅陋贫乏,见闻陕隘闭塞。晋·葛洪《泡朴子·外篇·自叙》:“年十六,始读《孝经》《论语》《诗》《易》,贫乏无以远寻师友,孤陋寡闻,明浅思短,大义多所不通”。

【教学相长】

语出《礼记·学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指通过教授、学习,学生获得进步,教师也得到提高,教和学相互促进。

【嗟来之食】

语出《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屨,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磋,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嗟:招呼声,相当于“喂”。后来用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

【特立独行】

《礼记·儒行》:“儒有澡身浴德,……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指立身和行事不同于流俗,形容情操高尚,志趣纯正,不随波逐流。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二一·五慈观阁记》:“古之仁人,将有为于也,必特立独行,自行其志”。

【温柔敦厚】

《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唐·孔颖达疏:“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指温和柔顺,诚恳宽厚,多形容诗文的特点,后也用来形容人的气质。宋·杨时《龟山集·二·荆州所闻》:“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

【先人后己】

《礼记·坊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指先为别人着想,然后才想到自己。《三国志·许靖传》:“自流宕以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

【心不在焉】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昧”。指思想不集中。唐·李翱《答韩侍郎书》:“如离娄与瞽夫偕行而同坠沟中,或以无目不见坑而坠,或以心不在行忧思之病而坠,所以坠则殊,其所以为坠则同也。天下皆离娄也,如瞽者鲜矣,则其坠者离娄也,心不在焉故也”。

【移风易俗】

《礼记·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指改变旧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李斯《上书秦始皇》:“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黄钟大吕】

语出《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我国古代音乐分为十二律,阴阳各六律,其中阳律的第一律为黄钟,音调洪大响亮,阴律的第四律为大吕。后用来比喻声律或文辞庄严、正大、高妙。宋·刘克庄《后村全集·九四·瓜圃集序》:“言意深浅,存人胸怀,不系体格,若气象广大,虽唐律不害为黄钟大吕”。

【谨言慎行】

语本《礼记·缁衣》:“(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指说话小心,行动谨慎。明·朱国桢《涌幢小品·一匕·笃行》:“(叶广彬自诵曰)八十年来识更真,深知言行切修身,谨言慎行无些过,细数吾乡有儿人?”

【美轮美奂】

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伦焉,美哉奂焉’。”郑玄注:心讥其奢也。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

【温文尔雅】

《礼记·文王世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唐·孔颖达疏:“恭敬而温之者,谓内外有礼,貌恭心敬,而温润文章”。“尔雅”:近于雅正。《史记·儒林传序》:“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后来四字成文,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聊斋志异·八·陈锡九》:“(锡九)至郡见太守,历述家世。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文治武功】

语本《礼记·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指的是文化教育和军事方面的业绩。

【行远自迩】

语出《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指到远处去必须从近处起步,比喻学习、做事要由浅入深,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清·张伯行《困学录集粹》:“学者不可不志于远大,亦不可骤期乎远大。盖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也”。

【一成不变】

语本《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侀:通“型”。原指刑法一经制定,就不得随意变更。后多用来转指一经形成,就固定下来不再改变。白居易《太湖石记》:“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而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已来,不知几千万年”。

【师道尊严】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原作(师严道尊),指老师受到崇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才能得到尊重。昊泳《鹤林集·陶永降授儒林郎制》(《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古之教者,师严而道尊,今则宽且慢矣”。后世多作〔师道尊严〕,指为师之道庄严。宋·韩淲《涧泉日记》(《四库辑本别集拾遗》):“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明辨是非】

语本《礼记·曲礼上》:“失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后来用明辨是非指清楚地辨别哪是对的哪是错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书简三·与王懿敏公(嘉佑七年)》:“某窃位于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负抱愧耻,何可胜言”。

【瑕不掩瑜】

语本《礼记·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后来用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语文教学园地来稿请惠寄380619484@qq.com

161

 


《孟子》中的成语

 

【大师网——精彩专题】,点击下载!全站免费!

《孟子》中的成语
  
  郑义广 整理
  
  按:2015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结构与往年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把《论语》移至IB模块,将原先的诗歌赏析题之后的相应位置改成分值仍为5分得经典文化赏析题。从省考试院下发的高考样卷和几次地市级大型模拟考试来看,这道题存在着不易把握中的可把握性。说它不易把握,无法把握,是因为经典文化浩如烟海,即使我们从样卷中透露的信息猜测其出题范围可能是先秦”“儒家经典,这个仍然很大,短时间内让繁忙的学生通读或部分阅读先秦儒家的代表著作也根本不可能。说它可把握,则是因为,一则选文浅近,经过较多古文阅读训练的高三学生不至于完全读不懂,二则题型稳定,答题有套路可寻,从目前来开,这道题的基本出题思路就是,第一小题找出相关成语,第二小题阐释语句内涵,概括、评价相关思想。就备考而言,后者应侧重方法引导,前者则需素材积累。我想,首先要让学生对出自先秦儒家典籍的一些成语大致的认识,做题时才有可能找得出来,如果他们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又如何能找得出来呢?
  
  这里搜集整理的成语并不涵盖出自相关典籍的全部成语,搜整原则主要有两个,一是不能太过浅显,一望而知,因为阅读对象毕竟是已有相当的成语知识储备的高三学生,二是除特殊情况(有些成语确实很重要,学生很有必要掌握)外,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提炼,概括,已贴合考试命题者的出题思路。在距离高考仅剩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给学生准备这样一份备考材料,面对有许多可能的经典文化赏析题(其实还有基础第三小题的成语、熟语使用题),只能算是聊胜于无的没有抓手的抓手吧。
  
  1、【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3、【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4、【出尔反尔】(原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尔,你。)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后用为犒劳拥护王者之师的典故。《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6、【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7、【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8、【事半功倍】事,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意为措施只有古人的一半,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后形容费力小,收效大。(注意与其反义词事倍功半的区别)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六韬·军势》:夫必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自倍。
  
  9、【同流合污】后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朱熹《与陈丞相书》:然彼贤者,其明既足以烛事理之微,其守既足以遵圣贤之辙,则其自处必高,而不能同流合污以求誉。
  
  10、【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替深水潭赶来鱼的是水獭;替丛林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武赶来人民的是桀纣。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11、【闻过则喜】过,过错。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表》: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
  
  12、【习焉不察】焉相当于于是。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矣。
  
  13、【心悦诚服】悦,高兴,愉快。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4、【一傅众咻】傅,教。咻,吵。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学好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定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请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说:请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哇啦哇啦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学会的了。如果带他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住在宋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还能同谁一起干坏事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又能同谁一起做好事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
  
  15、【一毛不拔】形容十分自私吝啬。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16、【以邻为壑】壑,深沟。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17、【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18、【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后多指善意助人。
  
  《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9、【缘木求鱼】缘木,爬树。比喻方向、方法都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意为按照你的做法而要得到你所希望的,就像爬到树上捉鱼一样不可能。
  
  20、【再作冯妇】比喻重操旧业。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21、【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22、【左右逢源】源,水源。也作。原指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取之不尽。后比喻做事很顺利。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卫宗武《张石山戏笔序》:方其好之也,则其为物所戏,久之而心与手应,手与物忘,出奇入神,左右逢原,而物反为我所戏矣。
  
  23、【绰绰有余】形容很宽裕,用不完。
  
  《孟子·公孙丑》: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24、【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孟子·告子》: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25、【言近旨远】话说得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孟子·尽心》: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1.窈窕淑女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意思: 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2.
求之不得  <<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意思: 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3.
辗转反侧  <<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意思: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4.
之子于归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豳风-东山>>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意思: “之子:之,这;子,.古代兼指儿女,在这里专指女性后代;于归:古代指女子出嫁。归者,回也,古人认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到了家,即,夫家才是一个女子的最终归宿。
5.
赳赳武夫  <<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意思: 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6.
鸠占鹊巢  <<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意思: 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7.
夙夜在公  <<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意思: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8.
忧心忡忡  <<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小雅-出车>>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意思: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9.
素丝羔羊  <<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意思: 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10.
有女怀春 <<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意思: 指少女爱慕异性。
11.
有女如玉 <<召南-野有死麇>>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意思: 一般情况下描述男子的比较多,形容其性格以及带给周围人的感觉。
12.
死生契阔 <<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意思: 无论生死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我们当初早已说好的约定。
13.
与子偕老 <<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意思: 和你一起变老。原意用在战友之间,现在多指夫妻
14.
不忮不求 <<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意思: 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15.
黾勉同心 <<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意思:勉励,尽力。
16.
德音莫违 <<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意思: 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17.
及尔同死 <<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意思: 相约誓言不能忘,与你相伴始终。
18.
行道迟迟 <<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意思:道路长远慢慢行。
19.
燕尔新婚 <<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意思: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20.
狐裘蒙戎 <<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意思:狐裘的皮毛凌乱。用以比喻国政混乱。蒙茸,蓬乱的样子。
21.充耳不闻 <<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意思: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22.
雨雪雱霏 <<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意思:以风雪的寒威来比喻虐政的暴烈。北风凛冽,雨雪猖狂。

23.携手同行 <<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意思: 愿意和你牵手一道走。
24.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意思:不是嫩茅有多美,只因美人送得来。
25.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意思:为人而不讲理,为什麽还不快死?
26.素丝良马 <<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意思: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27.
载驰载驱 <<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意思:指车马疾行。
28.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意思: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2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意思: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
30.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意思:巧笑的两靥多好看,水灵的双睛分外娇。
31.
泣涕涟涟 <<卫风->>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意思:泪如雨下。
32.
载笑载言 <<卫风->>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意思:边笑边说话。
33.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卫风->>

意思:男子沉于情爱,还可以自我解脱,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间,就总是不能自拔!
34.
二三其德 <<卫风->>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小雅-白华>>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意思:形容三心二意。
35.
夙兴夜寐 <<卫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大雅->>夙兴夜寐,洒埽廷内。

意思: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36.
及尔偕老 <<卫风->>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意思:本来是希望彼此能够白头偕老。

37.言笑晏晏 <<卫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意思: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38.
信誓旦旦 <<卫风->>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意思: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39.
一苇杭之 <<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意思:是指一苇之长,即都言河之狭也,应该不是指乘苇渡河。
40.
投木报琼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意思:原指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4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意思: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42.
不日不月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意思: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43.
遇人不淑 <<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意思: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44.
一日三秋 <<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意思: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45.
人言可畏 <<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意思: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46.
孔武有力 <<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意思:形容人很有力气。
47.
颜如舜华(颜如舜英)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意思:有一个女子和我坐同一辆车,颜如木槿花一样
48.
德音不忘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意思:美好品德我常记心中。

49.风雨凄凄 <<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意思: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50.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意思: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意思:情人青色的衣领,令我情思悠长。对心目中的追求表达出非常的向往。

52.一日三月 <<郑风-子衿>>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意思: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53.
有女如云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意思:有很多美女。
54.
有美一人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意思:有一位美丽的姑娘,曹丕写给美女杜路的。
55.
邂逅相遇 <<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意思:邂逅:未约而相逢。指无意中相遇。
56.
不稼不穑 <<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意思: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57.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意思: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
58.
日月其除 <<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意思:日月流逝。指光阴不待人。
59.
日月其迈 <<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意思:感叹时光飞逝。
60.
硕大无朋 <<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意思:硕:大;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61.
今夕何夕 <<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意思: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指此是良辰。
62.独行踽踽 <<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意思: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
63.
同仇敌忾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意思: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64.
无冬无夏 <<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意思: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65.涕泗滂沱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意思: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象下雨一样。
66.
衣冠楚楚 <<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懮矣,于我归处。

意思: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67.
淑人君子<<曹风-鳲鸠>>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意思: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68.七月流火 <<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意思: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
69.
以介眉寿 <<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意思:介:祀求;眉寿:长辈。古人认为眉毛长的人寿命也长。祀求长寿。
70.
万寿无疆 <<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小雅-天保>>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意思: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71.未雨绸缪 <<豳风-鸱鴞>>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意思: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72.
风雨飘摇 <<豳风-鸱鴞>>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意思: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73.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意思: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74.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意思:幽谷:深谷。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75.
日升月恒 <<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意思: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76.
寿比南山 <<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意思: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77.
载饥载渴 <<小雅-采薇>>懮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意思:又饥饿又口渴。
78.
杨柳依依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意思: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
79.
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意思:雪花飞舞的样子。
80.
载沉载浮 <<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意思:在水中上下沉浮。
81.
大发雷霆 <<小雅-采芑>>戎车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

意思: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82.
哀鸿遍野 <<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意思: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83.
鹤鸣九皋 <<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意思: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8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鹤鸣>>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思: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85.
白驹空谷 <<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意思: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86.
忧心如焚<<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意思: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87.
天高地厚 <<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意思: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88.
高岸深谷<<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意思: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89.
不敢告劳 <<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意思: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90.
伊于胡底 <<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意思: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91.
暴虎冯河 <<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意思: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92.
战战兢兢 <<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意思: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93.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意思: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94.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

意思: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

95.必恭必敬(毕恭毕敬) <<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意思: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96.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意思: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

寓意,做人不要太过花言巧语,要懂得适可而止,讽刺别人圆滑
97.
巧言如簧 <<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意思: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98.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意思: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
99.
投畀(bi)豺虎 <<小雅-巷伯>>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意思: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100.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意思: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大夫失职,行事不公;以我为贤,却派遣不停。
101.
不稂不莠 <<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意思: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10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小雅-车牵>>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意思: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103.
优哉游哉 <<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意思:指生活悠闲自在。
104.
绰绰有余 <<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余。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意思: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105.
自求多福 <<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意思: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106.
无声无臭 <<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意思: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107.
小心翼翼 <<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大雅-烝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意思: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108.
天作之合 <<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意思: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109.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思: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

110.永锡不匮 <<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意思:原指孝道。后泛指永远供给,不使匮乏。形容恩遇之隆。
111.
丹凤朝阳 <<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意思:比喻贤才逢明时。

112.不可救药 <<大雅->>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意思: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113.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大雅->>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思: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114.
俾昼作夜 <<大雅->>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意思: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115.
殷鉴不远 <<大雅->>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意思: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116.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大雅->>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意思:白玉有瑕疵,还可以磨掉;说话有瑕疵,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117.
不愧屋漏 <<大雅->>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意思: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118.投桃报李 <<大雅->>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意思: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119.
耳提面命 <<大雅->>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意思: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120.
谆谆教诲 <<大雅->>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

意思: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121.
生不逢辰 <<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意思: 辰:日子,时光。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122.进退维谷 <<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意思: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123.
兢兢业业 <<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大雅-召旻>>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意思: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124.
骏极于天 <<大雅-崧高>>嵩高维岳,骏极于天。

意思:骏通险峻。极:非常、极其、极致的意思

125.天生烝民 <<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意思:上天养活这些参加我周人烝祭的民众。

126.明哲保身 <<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意思: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27.夙夜匪解 <<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大雅-韩奕>>无废朕命,夙夜匪解。

意思: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128.
不畏强御 <<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疆御。

意思:不怕豪强有势力的人。
129.
爱莫能助 <<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意思: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130.
呜呼哀哉 <<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意思: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131.
济济多士 <<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鲁颂-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意思:济济:众多、整齐美好、庄敬。多士:很多的读书人、青年学生
132.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周颂-维天>>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意思:上天所赋予人的命运,幽远深邃(在冥冥中主宰人的命运)永不停歇。
133.
高高在上 <<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意思: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134.
惩前毖後 <<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後患。

意思: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135.
遵养时晦 <<周颂->>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意思: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136.
允文允武 <<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意思:形容能文能武。
137.
黄发台背 <<鲁颂-閟宫>>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意思: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
138.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意思:国家广阔土地,都是百姓所栖息、居住的,有爱民之意。

 

 

辞不达意

读音: cí bù dá yì

释义: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自: 《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造句: 大概学作文时,总患辞不达意。(鲁迅《两地书》一一)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说话与写作

近义词: 词不达意 言不及辞

反义词: 言必有中

夫荣妻贵

读音: róng qī guì

释义: 指丈夫光荣,妻子也随之尊贵。

出自: 《仪礼·丧服》:夫尊于朝,妻贵于室矣。

造句: 大家道:吉祥艳丽,预卜状元郎~,该贺该贺。(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

寝苫枕块

读音: qǐn shān zhěn kuài

释义: 苫:草荐。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

出自: 《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

造句: 下了艰,却不肯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寝苫枕块的时候,还要寻那阳台巫峡的风流。(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五回)

用法: 下了艰,却不肯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的时候,还要寻那阳台巫峡的风流。·张春帆《宦海》第十五回

三从四德

读音: sān cóng sì dé

释义: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出自: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造句: 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三从四德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逆来顺受 百依百顺

反义词: 倒行逆施 大逆不道

诗礼之家

读音: shī lǐ zhī jiā

释义: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出自: 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叨陪末座

读音: tāo péi mò zuò

释义: 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出自: 《仪礼·士冠礼》:兴,筵末坐啐醴。

造句: 学艺社曾经大大地欢宴过他们,请了章士钊做陪客,我自己也曾叨陪末座。(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

用法: 学艺社曾经大大地欢宴过他们,请了章士钊做陪客,我自己也曾~。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

词不达意

读音: cí bù dá yì

释义: 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自: 《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

近义词: 言不尽意 拐弯抹角

反义词: 酣畅淋漓 言必有中

敢不承命

读音: gǎn bù chéng mìng

释义: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出自: 《仪礼·士昏礼》:吾君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

老死牖下

释义: 1.语本《仪礼·士丧礼》:死于適室,幠用斂衾。郑玄 注:疾時處北牖下,死而遷之當牖下。后因以老死牖下谓终其天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假若誤出誤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無罪的却命絶了囹圄刀鋸之間,難道頭頂上這個老翁,是没有眼睛的麽?《明史·邹维琏传》:有一人老死牖下,獲保富貴哉?”2.喻碌碌终生。《金瓶梅词话》第四七回: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桑弧蓬矢,不能遨遊天下,觀國之光,徒老死牖下無益矣。

三茶六礼

读音: sān chá liù lǐ

释义: 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出自: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施衿结褵

读音: shī jīn jié lí

释义: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出自: 语出《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

用法: ~,虔恭中馈。晋张华《女史箴》

一体同心

读音: yī tǐ tóng xīn

释义: 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出自: 《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语文教学园地来稿请惠寄380619484@qq.com

2289

 


出自《中庸》的成语摘录

 

【大师网——精彩专题】,点击下载!全站免费!

1、喜怒哀乐

读音:xǐ nù āi lè  

释义:欢喜、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肆无忌惮

读音:sì wú jì dàn   

释义: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都没有顾忌。

原文: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3、隐恶扬善

读音:yǐn è yáng shàn    

释义: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原文: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4、执两用中

读音:zhí liǎng yòng zhōng     

释义: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原文: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5、拳拳服膺

读音:quán quán fú yīng     

释义:拳拳:牢牢抓住的样子,引申为诚恳、深切;膺:胸;服膺:谨记在心。牢牢地谨记在心中。

原文: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6、中立不倚

读音:zhōng lì bù yǐ     

释义: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原文: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7、至死不变

读音:zhì sǐ bù biàn    

释义:到死不改变(现常用在坏的方面)。 

原文: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8、半途而废

读音:bàn tú ér fèi      

释义:半途,半途上;废,停止;荒废。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原文: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9、我行我素

读音:wǒ xíng wǒ sù    

释义:行:做;素:平素,平常。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时的一套去做。

原文: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0、行远自迩

读音:xíng yuǎn zì ěr       

释义: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原文: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11、登高自卑

读音:dēng gāo zì bēi       

释义:卑:地势低下。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  很渺小。

原文: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12、人存政举

读音:rén cún zhèng jǔ         

释义: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原文: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13、人亡政息

读音:rén wáng zhèng xī         

释义:亡:失去,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不在其位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原文: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14、困知勉行

读音:kùn zhī miǎn xíng         

释义: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原文: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  其成功一也。

15、设身处地

读音:shè shēn chǔ dì         

释义: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原文: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朱熹

      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16
、日省月试

读音:rì xǐng yuè shì        

释义:省:检查;试:考核。每天检查,每月考核。形容经常查考。

原文: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17、厚往薄来

读音:hòu wǎng báo lái        

释义: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

原文: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1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读音:fán shì yù zé lì bú yù zé fèi         

释义:预 :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9、事预则立

读音:shì yù zé lì          

释义: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0、博学多闻

读音:bó xué duō wén         

释义: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1、明辨是非

读音:míng biàn shì fēi          

释义: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2、人一己百

读音:rén yī jǐ bǎi          

释义: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原文: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3、成己成物

读音:chéng jǐ chéng wù          

释义:自身有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原文: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24、书同文,车同轨

读音:shū tóng wénchē tóng guǐ         

释义: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原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25、并行不悖

读音:bìng xíng bù bèi       

释义: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原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6、至圣先师

读音:zhì shèng xiān shī         

释义: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也称大成至圣先师。

原文: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

27、天覆地载

读音:tiān fù dì zài        

释义:覆:盖; 载:承受。 像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原文: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安富恤贫

读音: ān fù xù pín

释义: 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出自: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造句: 各国都应采取一些安富恤贫的措施,以保障社会的安定。

贩夫贩妇

读音: fàn fū fàn fù

释义: 旧称小商小贩。

出自: 《周礼·地官·司市》: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造句: 夫一忍一朝之诟,而以收功于数稔之后者,斯哲人所以异于贩夫贩妇之智也。(章炳麟《上李鸿章书》)

用法: 夫一忍一朝之诟,而以收功于数稔之后者,斯哲人所以异于~之智也。章炳麟《上李鸿章书》

肺石风清

读音: fèi shí fēng qīng

释义: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出自: 《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各有所职

读音: gè yǒu suǒ zhí

释义: 各人有各人负责的事。比喻分工明确。

出自: 《周礼·天官·冢宰》高官分职注:各有所职,而百事举。

横行不法

读音: héng xíng bù fǎ

释义: 横行:行动蛮横。肆无忌惮,专做违法的事。

出自: 《周礼·秋官·野庐氏》:禁野之横行径逾者。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肆无忌惮做违法的事

近义词: 横行霸道

利害攸关

读音: lì hài yōu guān

释义: 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出自: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造句: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与人民健康利害攸关的一件大事。

用法: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与人民健康~的一件大事。

六街三市

读音: liù jiē sān shì

释义: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古代称早晨、中午、傍晚为三时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出自: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韦元徼巡六街。《周礼·地官·司市》

造句: 果然那厢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大街小巷

近义词: 大街小巷

三从四德

读音: sān cóng sì dé

释义: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出自: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造句: 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三从四德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逆来顺受 百依百顺

反义词: 倒行逆施 大逆不道

三皇五帝

读音: sān huáng wǔ dì

释义: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出自: 《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造句: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指遥远的古代

近义词: 不祧之祖

体国经野

读音: tǐ guó jīng yě

释义: 泛指治理国家。

出自: 《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乌焉成马

读音: wū yān chéng mǎ

释义: 乌、焉、马三字字形相近,几经传抄而写错。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传写错误。

出自: 《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古谚:书经三写,乌焉成马。

五湖四海

读音: wǔ hú sì hǎi

释义: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自: 《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造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全国各地

近义词: 四面八方 五洲四海

反义词: 方寸之地

安富恤穷

读音: ān fù xù qióng

释义: 安:安定;恤:体恤。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出自: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造句: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六:损不失富,优可赈穷,此乃古者安富恤穷之善经,不可舍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治国安民的方针

近义词: 治国安民

暴内陵外

读音: bào nèi líng wài

释义: 暴:残害;陵: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出自: 《周礼·夏官·司马上》: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壇之。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颠颠倒倒

读音: diān diān dǎo dǎo

释义:指神思迷糊错乱。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不可置信。

出自: 《朱子全书》卷六: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要读《周礼》、诸史、本朝典故,一向尽要理会,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颠颠倒倒,没顿放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彼此夙缘,颠颠倒倒,皆非偶然也。

用法: 这老头儿还读过四书五经,可是教出这些个儿女来——全做些~的事!张天翼《儿女们》二

负固不服

读音: fù gù bù fú

释义: 依恃险阻而不臣服。

出自: 《周礼夏官大司马》: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郑玄注:负,犹恃也,固,险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

用法: 张维等今被大兵围困,~。《水浒传》第九九回

黄钟大吕

读音: huáng zhōng dà lǚ

释义: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出自: 《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

进贤兴功

读音: jìn xián xīng gōng

释义: 指荐举贤士功臣。

出自: 《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贾公彥疏:以臣有贤有功举之与官,则起邦国之内劝善乐业之心,使不惰废善业也。

利害相关

读音: lì hài xiāng guān

释义: 利害:好处和害处;关:相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出自: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造句: 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吴保安弃家赎友》)

用法: 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虱大的事,才有些~,便尔我不相顾了。·冯梦龙《喻世明言·吴保安弃家赎友》

宋斤鲁削

读音: sòng jīn lǔ xuē

释义: 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出自: 语出《周礼·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出。

用法: 夫~,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尔。清钱谦益《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

三槐九棘

读音: sān huái jiǔ jí

释义: 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出自: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

用法: 黄卷青灯一腐儒,~位中居。世人只说文章贵,何事男儿不读书。·郑光祖《倩女离魂》楔子

询迁询谋

读音: xún qiān xún móu

释义: 指国家的安危、国都的迁徙、国君的拥立,都要征求人民的意见。

出自: 语出《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一献三酬

读音: yī xiàn sān chóu

释义: 指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出自: 《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

予夺生杀

读音: yǔ duó shēng shā

释义: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

出自: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

朱槃玉敦

读音: zhū pán yù duì

释义: 珠槃: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

出自: 《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

造句: 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朱槃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用法: 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朱盘玉敦

读音: zhū pán yù duì

释义: 珠盘: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

出自: 《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

用法: 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珠槃玉敦

读音: zhū pán yù dūn

释义: 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

出自: 《周礼·天官·王府》:合诸侯则供珠槃玉敦。郑玄注:敦,槃类,珠玉以为饰。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执之。

用法: ~行人节,棘地荆天故国墟。柳亚子《恩来送余返津南村感赋》

 

《易经》中的成语

(2015-03-24 17:21:30)

转载▼

标签:

娱乐

分类: 《修心养性》

1. 元亨利贞(乾卦):从初始、能通达、有获利的条件是必须永远坚守正道,不可稍有
懈怠。

2.
潜龙勿用(乾卦):象征阳刚的蓄积,如同潜伏的龙,暂时不要有所作为。

3.
终日乾乾(乾卦):整天勤奋不懈。

4.
飞龙在天(乾卦):阳刚发展到最充沛、最完美的阶段,如同高飞上天的龙。

5.
亢龙有悔(乾卦):高飞至极点的龙,必将有所悔恨。

6.
群龙无首(乾卦):一群龙谦卑有礼,都不强居首位。

7.
云行雨施(乾卦):云彩运行不已,雨水降下大地。

8.
各正性命(乾卦):万物各自得到它的秉性和特质。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乾卦象征天道运行的刚健而永恒,君子应当效法天
道,自我奋发图强,永不止息。

10.
进德修业(乾卦):增进美德,修治功业。

11.
同声相应(乾卦):声音相类似的生物彼此感应。

12.
同气相求(乾卦):气息相类似的生物彼此求合。

13.
龙战于野(坤卦):龙在原野上交合。

14.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卦):积累善行的人家,一定有充裕
的喜庆;积累恶行的人家,一定会留下殃祸。

15.
一朝一夕(坤卦):短时间。

16.
天玄地黄(坤卦):天为青苍色,地为黄色。

17.
乘马班如(屯卦):骑马的人排列着纷纷而来。

18.
蒙以养正(蒙卦):启迪蒙昧来培养纯正的品行。

19.
敬慎不败(需卦):只有恭敬谨慎的等待,才能不致失败。

20.
不速之客(需卦):未经邀请的客人。速,召;邀请。

21.
比之匪人(比卦):亲近不该亲近的人。

22.
舍逆取顺(比卦):舍弃违逆的人,得到顺从的人。

23.
密云不雨(小畜卦):云气从西郊外涌来密集,却不降雨。

24.
夫妻反目(小畜卦):夫妻相互敌视。

25.
小往大来(泰卦):柔小者由下而上,刚大者自上而来。

26.
君子道长(泰卦):君子之道逐渐增长。

27.
小人道消(泰卦):小人之道逐渐消损。

28.
无平不陂(泰卦):平地不可能没有斜坡。

29.
无往不复(泰卦):过往的事物不可能没有返回。

30.
大往小来(否卦):刚大者向上而往,柔小者向下而来。

31.
天地不交(否卦):天地不互相交合。

32.
谦谦君子(谦卦):谦虚有礼的君子。

33.
卑以自牧(谦卦):以谦卑的心来修养自己。

34.
劳谦君子(谦卦):勤劳又谦虚的君子。

35.
日月不过(谦卦):日月的运行不会出现过失。

36.
四时不忒(谦卦):四季的更替不会出现差错。

37.
作乐崇德(谦卦):制作音乐以赞颂功德。

38.
介于石,不终日(豫卦):品性耿介如石,不整天沉溺于安乐之中。

39.
盱豫有悔(豫卦):曲意媚上以求悦乐,将有悔恨。

40.
神道设教(观卦):圣人效法自然的神妙规律来设立教化。

41.
观民设教(观卦):观察民情来设立教化。

42.
观国之光(观卦):瞻仰王朝广大的盛德。

43.
明罚勑法(噬嗑卦):申明刑罚,端正法律。勑[chì]:同敕、饬。

44.
化成天下(贲卦):推行教化促成天下昌明。

45.
七日来复(复卦):七日去者必将回复到来。

46.
无妄之灾(无妄卦):不妄为也遭致灾祸。

47.
虎视眈眈(颐卦):如老虎般贪狠的注视。

48.
枯杨生稊(大过卦):枯槁的杨树重生嫩芽。


解 释

1 草名。形似稗,结实如小米。 2 植物的嫩芽。特指杨柳的新生枝叶。

组词

太仓稊米

2 树木新生的枝条和嫩芽。

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无不利。——《易经·大过》


49.
枯杨生华(大过卦):枯槁的杨树重生开花。

50.
无咎无誉(大过卦):既无祸害,亦无称誉。

51.
过涉灭顶(大过卦):自不量力,如涉水过深以致淹没头顶一样。

52.
日中则仄(丰卦):太阳位居中天必将西斜。

53.
月盈则食(丰卦):月亮满盈必将消蚀。

54.
天尊地卑(系辞上·1):天在上而尊,地在下而卑。

55.
方以类聚(系辞上·1):天下人各以其道而按类别相聚合。

56.
物以群分(系辞上·1):天下的万物按群体相区分。

57.
在天成象(系辞上·1):在天上体现为日月星辰晦明等现象。

58.
在地成形(系辞上·1):在地上构成山川草木兽等形态。

59.
刚柔相摩(系辞上·1):阳刚阴柔互相摩擦交感。

60.
八卦相荡(系辞上·1):八卦所代表的基本物质互相激荡推移。

61.
乾道成男(系辞上·1):乾道为阳象征男性。

62.
坤道成女(系辞上·1):坤道为阴象征女性。

63.
乾知大始(系辞上·1):乾阳的作为体现为开始创造万物。

64.
坤作成物(系辞上·1):坤阴的作为则体现为孕育生长万物。

65.
乾以易知(系辞上·1):乾阳的运行以平易而为人所了解。

66.
坤以简能(系辞上·1):坤阴的运行以简约而表现出化成万物的 功能。

67.
易则易知(系辞上·1):平易就容易为人所了解。

68.
简则易从(系辞上·1):简约就容易为人所遵从。

70.
仰观天文(系辞上·4):仰观天上日月星辰的文彩。

71.
俯察地理(系辞上·4):俯察地面山川原野的理纹。

72.
原始反终(系辞上·4):推究万物的起始并反求万物的终结。

73.
道济天下(系辞上·4):道理可以匡济天下人。

74.
乐天知命(系辞上·4):乐在顺应天道自然的变化,知晓人物死生终始等规律。

75.
安土敦仁(系辞上·4):安于所处的环境,而敦厚的施行仁义。

76.
仁者见仁(系辞上·5):谓道不容易认识,人者从道里看出人的一面,所以说道是
仁。

77.
智者见智(系辞上·5):智者从道里看见智的一面,所以说道是智,其实都是片面
的认识。

78.
生生之谓易(系辞上·5):生了又生,生生不止叫做变易。

79.
崇德广业(系辞上·7):提高道德,扩大事业。

80.
两人同心,其利断金(系辞上·8):假如两人心意相同,其力量就像锋利的刀一样
可以切断金属。

81.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系辞上·8):心意相同的言语,其气味犹如兰草一样芬芳。


82.
劳而不伐(系辞上·8):勤劳而不自我夸耀。

83.
上慢下暴(系辞上·8):在上者轻慢,在下者暴虐。

84.
慢藏诲盗(系辞上·8):收藏财物太轻慢随意,就会引人为盗。

85.
冶容诲淫(系辞上·8):在容貌打扮上太妖冶,就会引人淫乱。

86.
开物成务(系辞上·11):开创万物,成就事务。

87.
探赜索隐(系辞上·11):探究复杂的事物,索求幽隐的事理。

88.
钩深致远(系辞上·11):钩求深奥的义理,行之于荒远广阔的领域。

89.
书不尽言(系辞上·12):书面文字不能完全的表达语言。

90.
言不尽意(系辞上·12):语言也不能完全的表达思想。

91.
形而上者谓之道(系辞上·12):超出于有形物之上的抽象的精神因素就叫作「道
」。

92.
形而下者谓之器(系辞上·12):形象以下的有形物就叫做「器」。

93.
吉凶悔吝(系辞下·1):吉祥、凶险、悔恨、憾惜。

94.
理财正辞(系辞下·1):理好财务而端正言辞。

94.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系辞下·2):获得来自天上的佑助,吉祥而无所不利。

95.
服牛乘马(系辞下·2):用牛驾车骑乘马匹。

96.
殊途同归(系辞下·5):天下万事万物将自然地透过各种不同的道路而走向同一的
归宿。

97.
天地氤氲(系辞下·5):天地阴阳二气交感融合。

98.
万物化醇(系辞下·5):万物得以化育醇厚完满。

99.
男女构精(系辞下·5):男女阴阳两性交合其精。

100.
微显阐幽(系辞下·6):显明细微的事理,阐发幽深的奥秘。

101.
为道屡迁(系辞下·8):《易经》所体现的道理就是不断地推移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