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美,犹如人间仙境,无论从哪里获悉相关这片神秘土地的评价,都是充满了溢美之词。中国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有的是为洗涤心灵,有的是为吟诗作赋,而有的也可能是政治上的失意,被贬于此,从此与这里的一切发生了深刻的联系,甚至对如今的我们都有影响。那些大诗人,大文豪,以优美,艳丽的诗词形容这里的非比寻常,超然物外,令人垂涎三尺,梦寐以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年的苏东坡在任职通判,曾游览西子湖,被她的美景所吸引,便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诗中的描绘,给人以空灵的感觉,但却是如此实在,引人遐想。香山居士也曾在一年的早春,观光西湖,其目睹了春日里西湖的生机勃勃,草长莺飞,留下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样的妙句。“鸭乌山前春欲暮,阿子前湖采莼去。 藕根菱叶生满湖,艇子湾湾不知处”,好美丽的一首诗,品读其中,一字一句,都足够震撼灵魂,带来的是无穷的清明秀丽之感。而这首诗更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欣赏此画,犹如荡舟游于湘湖之上,感受湖面的徐徐微风,穿梭于菱叶之间,整个世界,无不以生命之气充斥其间,一切美不胜收,令人妙不可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啊,眼前的一切都已经成为我永恒的记忆刻痕,怎能不忆呢?再览江南,江河湖海,江南小镇,井田篱笆,星罗棋布,点缀着这片人间清雅与淡然的净土,镶嵌着这颗大自然留下的光辉宝石,是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自然美景上,江南胜似横亘于历史长河之上的一幅天造之作,气势蓬勃,人类无不叹为观止。 自然以其鬼斧神工,为世界的一隅,装饰打扮。我们今日才能有幸投入江南的怀抱,体会她的温暖,领略她的气势,然而,江南的另一面,也许会让我们也更加动容。 我们的先辈们,因为自然的启示与灵魂的召唤,以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的历史,推到了中华文化的进程,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江南的人文之美,绝不亚于其自然之美。 穿梭于长江三角洲畔,先民们经过祖祖辈辈的努力与付出,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不甘屈服,勇于挑战,终有突破层层障碍,才有了今日这座千古名城,她的存在,是光荣的见证,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古民决心与信念的传承。当我们伫立其间,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内心总会感慨不已,有无数话语想向她诉说,却又戛然而止。因为在这座历经风霜的古城面前,我们的话,显得微不足道,就算是以一颗真心,走遍古城的每个角落,倾听每片瓦砾的哭诉,微观每块城砖的伤痕,体验每片落叶的清凉,也无法洞悉,我这个游者与这座古城的微妙关系,甚至我的用心,也永远无法解读那逝去的岁月,消逝的一切。因此,我无法向她诉说,因为我不知从何说起,我究竟要说什么。 日月星辰,运行不止。春华秋实,循环往复。但是古城昔日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不禁未免有些伤感,正如那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形容的一样,带着一颗历史的心,来到钱塘江畔,凝望彼岸的古塔,雾气萦绕,模糊不清,仿佛那过去的历史,使人猜不透,看不明。眼前的江水,滔滔不绝,洪波滚滚,向远方的天际,奔流而去,毫不留情,犹如那先秦战国时期的那些勇士,勇赴战场,大义凛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多么慷慨,多么悲壮啊!这里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是,曾经气势不凡的那座大桥,经受住了岁月的反复磨砺,使他现在看起来比以前苍老了许多,但是却也显得更加睿智,更加沉稳,更加老练,更能经受住各种挫折。眼前奔流不息的江水,在外人看来,只会感伤,而在他眼中,一切都习以为常了,这也会更加使他平静,泰然处之。我不得不从心底佩服这位“老者”,让我学会了许多。 “此地别燕丹,壮士怒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雨后的天空,多了一丝清凉,但我的内心很坦然。因为我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这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