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门穴

 山东中医竹林 2015-07-25
期门。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期门穴

  • 别名

    肝募穴

  • 主治疾病

    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等

 
  • 刺灸法

    斜刺0.5~0.8寸;可灸。 

  • 运行规律

    由穴外进入穴内后循肝经下行

取穴方法折叠编辑本段

该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解剖:有腹直肌,肋间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七肋间神经。

主治疾病折叠编辑本段

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穴位配伍折叠编辑本段

配大敦穴治疝气;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穴位名解折叠编辑本段

(1)期门。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2)肝经募穴。理同其门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散行于天之中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进入穴内后循肝经下行。

功能作用: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

主治: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等肝胃病证;奔豚气;乳痈。

临床治疗折叠编辑本段

辩证折叠

【功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乳痈

【主治】胸胁胀痛,腹胀,呕吐,乳痈。

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

其他疾病: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腹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肾炎,高血压。

【配穴举例】配肝俞、膈俞治胸胁胀痛;配内关、治呃逆;配阳陵泉、中封治黄疸 (《腧穴学》)。

配肝俞、膈俞,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胸胁胀痛。

配内关、足三里,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呃逆。

配阳陵泉、中封,有舒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

治疗折叠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平刺

【文献摘要】

《甲乙经》:足太阳、厥阴、阴维之会。《千金方》:主喘逆卧不安,咳胁下积聚。

《铜人》:治胸中烦热,贲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泄痢,腹坚硬,大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

《大成》:胸连胁痛,期门、章门、丘墟、行间、涌泉。

相关信息折叠编辑本段

肝脾不调折叠

肝脾不调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而引起。

临床表现折叠

胸胁胀满窜痛,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

证候分析折叠

本证以胸胁胀满窜痛,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为辨证要点,肝主疏泄,有助于脾的运化功能,脾主健运,气机通畅,有助肝气的疏泄,故在发生病变时,可相互影响,形成肝脾不调证。肝失疏泄,经气郁滞,故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则气郁得达,胀闷得舒,故喜太息,气机郁结不畅,放精神抑郁;条达的失职,则急躁易怒。脾运失健,气机郁滞,故纳呆腹胀;气滞湿阻,则便溏不爽,肠鸣矢气;腹中气滞则腹痛,排便后气滞得畅,故泻后疼痛得以缓解。本证寒热现象不显,故仍见白苔,若湿邪内盛,可见腻苔,弦脉为肝失柔和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