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与优势【下】(原创)

 海啸源955 2015-07-25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优势一般指能压倒对方的有利态势或曰势能。中医药之优势,乃指其它医药不能而自己独能做到,或虽都能做到,但中医药做得比其它医药做得更好,乃至比较优势。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优势在于:标本兼顾,整体调节,疗效稳定,副作用少。具体详述如下:

1、标本兼顾,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为阴虚燥热血瘀。属本虚标实之证,治法以盆气养阴、调补脾肾治其本,清热生津化瘀治其标为主。临证时应标本兼顾,祛邪不忘扶正,扶正不忘祛邪,寓活血通络、清热生津于盆气养阴之中。在此理论指导下,以阴阳整体调节为中心环节对症用药,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对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起到双向调节、维持内环境平衡的作用。在诊治过程中,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不同体质,如痰湿体质、痰浊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等,辨证施治,采取不同的治法和方药,因人而异地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同时改善患者体质,从根本上消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土壤”。

国内专家在对糖尿病进行辨证论治时指出,糖尿病是一类同时具有多种代谢严重紊乱的综合征,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降低血糖。治疗目标应该是全面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血压等多种指标达到控制标准;减轻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验证:经过此方子综合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增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指数,重新让胰岛素正常发挥降糖作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较好的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并能升高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对糖尿病的治疗有很好促进作用。同时整体调节的作用,可以多角度、多层次改善糖尿病的多种临床症状,消除口渴多饮、善饥、尿多、形体消瘦,尤其是机体乏力的糖尿病症状,改善或延缓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2、整体调节,诸多靶点相互联动起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西医药口服降糖药的作用特点完全不同。比如西药磺尿类降糖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双胍类降糖药通过改善胰岛素利用降低血糖;拜糖平通过抑制小肠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机理明确,是针对单一症状指标起作用,所以控制血糖见效快,但长期服药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对各类并发症没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中医药是通过整体调节,通过多靶点调整糖脂代谢紊乱的综合作用而取得疗效。对于一张中药复方甚至一味中药来说,往往既有减低胰岛素抵抗作用,又有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更有一定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和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有的还常常兼有调节血脂、抗凝、改善微循环、保护肝肾功能的作用。

糖尿病前期患者或糖尿病轻症、Ⅱ型糖尿病初发病患者,单纯西药降糖可能引起低血糖或肝肾功能损害。此时如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用中药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糖尿病前期发展成临床糖尿病的危险性,或良好控制糖尿病血糖。对于Ⅱ型糖尿病血糖较高的患者,虽然单纯服用中药不像西药那样马上可以控制住血糖,但与口服西药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同时使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降糖疗效,减少西药用量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中医药运用的临床证实,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起到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微循环的作用,甚至可以使初发Ⅱ型糖尿病轻中度患者摆脱终生服药之苦。

3、疗效稳定,有效遏制或减缓并发症

西药降血糖作用迅速,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不理想。临床上常遇到不少患者服用药物后血糖水平正常,但全身症状仍然存在,如四肢末梢麻木感、皮肤瘙痒、口干口渴、腹胀不适、便秘腹泻、眼花头晕、视物不清等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中医通过辨证,针对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的多种疗法(中药内服、针灸、足疗、中药外治、食疗及其它一些非药物疗法),从而使患者血糖控制平稳持久,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

1)对症用药,内外兼治形成稳定疗效

国内专家在对糖尿病进行辨证论治时确认,糖尿病为虚实夹杂之证,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而脾肾亏虚是各证的共同病机本质。本病是水、湿、痰、瘀等病理产物渗注脉中,成为病理的血液组成部分所致,为津停气阻,津亏血瘀,水湿痰饮与瘀血交阻的具体表现。脾肾气虚,升清降浊功能失职是发病的关健,临床上以扶正()祛邪(痰瘀)为主要治则。脾肾两虚是糖尿病的虚性病机本质;痰浊和瘀血是机体在脾肾两虚的前提下产生的病理产物,同时痰浊、瘀血的形成又促使脏腑(脾肾)的损伤加重,使糖尿病病情加剧。这种虚实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因果循环,最终形成糖尿病病程恶化的主要因素。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是只属于胰脏本身的疾病。针对脾肾两虚、痰瘀互结的糖尿病病机本质,则健脾益气补肾、化痰活血是中医调理糖尿病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治疗上采取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针对不同病情,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或滋阴补肾、或健脾益气、或清肺胃之热、或益气生津、或疏肝解郁、或活血化瘀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补其不足、抑其有余,使受损了的脏腑功能逐渐自主恢复正常,使偏颇了的阴阳保持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2)预防、延缓、阻止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心、脑、肾并发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目前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盲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十分复杂,有主观症状,也有客观症状,有糖尿病特有的症状,也有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这些症状都给患者造成痛苦并直接影响生活质量。中医药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治疗优势,可以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证型选用适合患者的中药处方,综合调理脏腑、气血、津液在体内的正常运行,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在调节糖脂代谢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血流病、微循环,减轻非酶糖基化,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使已发生并发症的病情保持稳定,使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得以延缓,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残余势力得到保护,使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免于或推迟遭受截肢致残之苦。现简单综述如下:

①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

DN的病机多由气阴两虚,涉及脏腑以肝、脾、肾为主,瘀血贯穿全程。在临床上中医药采用分期辨证论治,分别采用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健脾补肾、化瘀通络、调补阴阳、通腑泻浊等治则治疗,可使患者尿白蛋白明显减少、肾功能明显改善、明显延缓了糖尿病肾病肾衰的进程。临床总有效率在73%~95%之间,实现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②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病因多是消渴病久治不愈,内热伤阴耗气,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基础上,形成气滞痰阻血瘀、心脉痹阻、心神失养,或痰浊瘀血、痹阻脑络、气血逆乱于脑所致对于心脏的病症,中医药采用益气养阴、化痰、活血、理气的辨证施治,可明显改善患者胸闷、憋气、心悸、气短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对于脑血管病症,中医药采用化痰开窍、活血通络的静脉点滴,配合中药益气养阴、化痰通腑、活血化瘀治疗,可改善脑循环,改善脑缺氧,保护脑细胞,缩小梗塞面积,病情稳定后配合针刺治疗,使患者肢体功能提前恢复,明显缩短了病程;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DR的主要病机由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进而演化为阴阳两虚,同时瘀血证贯穿始终,致使病情逐渐恶化所致。中医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采用中药滋补肝肾、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等治疗,可明显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明显提高视力,延缓DR的发生、发展。在改善DR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微循环及自由基活性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多是气阴两虚、瘀血痰浊、痹阻脉络,又感受湿热邪毒而发。中医临床诊治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要切入点,运用内外并治,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多数患者疗效较为显著,使创面愈合率达85%以上,使糖尿病足截肢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7.3%降至1.7%大大降低了截肢率和致残率。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在早期即可发生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发病率可达90%以上。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可出现各种形态的临床表现,一般以感觉及植物神经症状为主,而运动神经症状出现较晚。应用中医药的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例如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胃轻瘫(胃动力障碍),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滞血瘀等,应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取得较显著的疗效。阅更多的相关文章,请搜索“乐不思蜀”新浪博客

4副作用少,全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糖尿病的检测指标“高血糖”只是一个表象,最重要的是它的预后结果,俗话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目前国际上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定义和内涵尚未统一的定论,本文仅对疾病和健康相关的方面进行论述)。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是由代谢控制不良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致。并发症的发生将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甚至致残和早亡。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直接针对糖尿病根源,有效抑制糖毒素产生,修复受损胰岛细胞,促使胰岛细胞正常释放胰岛素,平稳的降低血糖;药物中独有的活性成分经人体转化能恢复胰岛细胞功能,清除糖尿病致病根源糖毒素,打破胰岛素β细胞与胰岛素受体周围的生物屏障,恢复人体正常糖代谢功能;消除胰岛受体面的有害酸肽,激活血液中的胰岛素受体,使体内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恢复正常,从而加强细胞分泌调节,修复因长期使用降糖西药导致的细胞分泌紊乱,起到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少,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中医辨证灵活、因人制宜、综合调理,双向调节,可以逐渐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症状;中药作用温和持久,较少毒副作用,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发挥纠偏中和效能,对于相关指标(血脂、血黏度、微循环、抗氧化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1)药食同源,弥补身体偏差症候

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真谛。世间的物质,有些可以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可以食用,就称为食物。但是其中的大部分既有治病的作用,也有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许多物质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是一个用量上的差异而已。相对而言,药物也是食物,食物也是药物;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借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万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偏性,只要合理调配和长期坚持,就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使之恢复到和谐平衡状态。

2)协助调控血糖,减少药物依赖

西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清晰,降糖或控制血糖的疗效肯定,但糖尿病患者一般病情复杂,治疗时常需要几种西药联合使用,这必然会造成胃肠道紊乱、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种种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有些患者为了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的西药剂量比较大,而长期大剂量地使用西药必然给患者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另外即便是服用西药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患者,也不能避免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中药是通过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健脾补肾、化瘀通络、调补阴阳、通腑泻浊等方式来综合调理,在缓解症状、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体质、协同西药更好的发挥降糖作用,防治慢性并发症均有较好综合调理的疗效。

临床验证:西药、中药共同服用一段时间,血糖控制达标后,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并保证平稳降糖的效果。更有甚者,早期或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摆脱终身服药的可能。还有一些中药既可以使高血糖降下来,又可使低血糖恢复正常,避免造成低血糖的危险。

3)个性化治疗,实现稳效低毒

糖尿病是包括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多种营养素代谢紊乱的疾病,除了具有共同的特征高血糖外,还常常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黏血症等,是一类同时具有多种代谢严重紊乱的综合征。西医对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只要检测指标超标,治疗时就会按照流程统一给药,不会脱离五大类别的降糖药。中医认为人群体质不同,病因复杂,患者临床证候表现千差万别,治疗时绝不是几大类型的成药能够包揽的。诊疗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形体、寒热、神态、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失衡状态进行“辨证论治”,具体治疗用药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保证在最小副作用下,收到最大疗效。

所谓辨证论治,就是在本虚辨证型、标实辨证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本虚标实病情的具体情况,或标本同治,标本并重;或治本为主,兼以治标;或治标为主,兼以治本;或先治标,后治本;既要重视患者内热阴虚的基本病机,又要重视患者具体的证候表现。切不可凭一张处方,一味药物解决糖尿病不同患者和不同阶段异常复杂的病情治疗问题。所谓个体化治疗,就是辨证灵活,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有效防治并发症,改善相关指标(血脂、血黏度、微循环、抗氧化等)

临床验证: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降低血糖、调整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微循环、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多种作用。采用活血化瘀或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还具有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个性化治疗举例如下:

①对于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中药益气养阴、化痰活血理气中药辨证施治,可明显改善患者胸闷、憋气、心悸、气短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

对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静脉点滴化痰开窍、活血通络的清开灵、血栓通、川芎嗪、丹参注射液等,配合中药益气养阴、化痰通腑、活血化瘀的方子治疗,可改善脑循环,改善脑缺氧,保护脑细胞,缩小梗塞面积,病情稳定后配合针刺治疗,使患者肢体功能提前恢复;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药分期辩证论治,分别采用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健脾补肾、化瘀通络、调补阴阳、通腑泻浊的方子治疗,可使患者尿白蛋白明显减少、肾功能改善显著、延缓了糖尿病肾病肾衰的进程;

④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中药滋补肝肾、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的方子治疗,可明显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明显提高视力;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中药静点、中药口服、中药外洗、配合穴位按摩,可使患者下肢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并能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子,使患者创面愈合率达85%以上,使糖尿病足截肢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7.3%降至1.7%

总之,采用中医药个性化方案治疗糖尿病,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严重的致死、致残率。

4)非药物治疗,体现综合调节

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特别重视综合治疗,强调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药物治疗与食疗、运动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非药物疗法相结合。采用毫针、针灸并用、针药结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埋线、推拿等疗法,可以扶正祛邪、疏通气血和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糖尿病血管神经并发症有一定治疗作用。通过针灸刺激可影响下丘脑神经核团,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从而有一定的降糖功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通过调节脂代谢,降低血流变和血生化的相关指标,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周围神经的供血供氧,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治疗师采用具有温经、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煎汤,外洗、浸泡、熏蒸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糖尿病足临床症状,促进顽固性皮肤溃疡愈合。采用食疗、八段锦、太极拳、气功锻炼等,都是传统的有效疗法,可以明显的曾强患者体质,辅助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针灸、推拿则有扶正祛邪、疏通气血和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糖尿病血管神经并发症有一定治疗作用。

版权声明:欢迎免费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合作。

20139月213日23: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