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的人性之光
——读《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严严寒冬,引我走进浩瀚书海,轻轻吹开尘封在历史中的一件神秘面纱,我找到了《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题记
和由其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相比,《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在刚问世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这个故事出自美国作家史蒂芬-金之手,后被收录在其小说《四季》中《春》的第一部分,小说在被出版后的两年后即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被译成多国文字流行于世界。到底是什么力量赋予了这本书如此巨大的魅力?有人说它像一部心理测试,能折射出每一位读者的内心状态;也有人说它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以此来烘托出精神之巨大力量。而我认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所展现出来的人性之光——不灭的理想与希望。书中的主人公安迪是一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家,阴差阳错的被诬蔑为杀害出轨妻子的凶手而被捕入狱,受尽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然而,和所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们不一样的是,安迪并没有怨天尤人,抱憾终生,而是在承受着残酷的现实时,为重新获得自由而精心构筑长远计划,并用小铁锤一点点地挖掘通往自由之路,从命运的捉弄和排挤之中寻找灵魂的出路。《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带给我的最原始的感动,莫过于在一个平凡的故事中,塑造了一个真实而值得尊敬的人物形象。安迪不是一个英雄,但却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他渴望自由,并默默地为逃脱束缚准备着一切。安迪对自由的眷恋并不是因为他已经失去了自由人的身份,而是出于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他时常把自己想想成一只羽翼光辉的鸟儿,当美妙的音乐在空气中自由的“飞翔”时,安迪说道:“这就是(音乐的)意义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记。忘记世上还有不是用石头围起来的地方。忘记自己的内心还有你自己的东西,他们碰不到的东西。”在肖申克黑暗的监狱里,他知道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而只有那样无拘无束的生活才能构成他灵魂的故乡。《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在今天被拍成一件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使它的艺术性更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故事中的救赎,并不只是安迪本身,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安迪不仅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狱中的其他人。还记得,办公室中,安迪冒着生命危险通过监狱的扬声器为狱友播放音乐,当圣洁高亢的音乐穿过层层云霄,站在监狱广场上抬头仰望的人群中,没有十恶不赦的罪犯,没有暴虐横行的狱警,人们在专注的倾听中似乎回复到平等和和睦的境地,找到了生命的本源……安迪正是以这些看似以卵击石的举动来抗拒着监狱内部体制化对他自由梦想的侵蚀,同时也让周围的人们对自己的生存价值重新进行思考。当时隔二十年,安迪爬过500码的粪池管道呼吸着全新的空气把双手伸向监狱外的自由世界时,无数个暗暗筹划出逃的夜晚,多少年抑郁与灰暗,都终于在这一刻成为了永久的过去。而安迪也成为了“自由”的代名词,和他坚定不畏险阻的目光一起,深深篆刻在了不懈追求理想与希望的人们的心中。《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希望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别人身上。假如你是一名失意者,你会知道如何在逆境中保持灵魂的高贵,并坚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只囚笼能挡住来自内心的希望之光;如果你是一位成功者,你同样能够从中感受到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从而倍加珍惜今天拥有的自由与尊严。让我们记住:“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命运是自己改写的。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