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城的老龙门阵】重庆人不怕热?

 昵称8018013 2015-07-25

【重庆城的老龙门阵】重庆人不怕热?

楼主:俺老年痴呆病人 时间:2015-07-21 16:13:59 点击:954

  天气已经入伏了,热了起来,人们都想找个凉快地方躲下太阳。这时,不由想说下过去是咱个过热的。
  重庆历来被称为是火炉城市,重庆人不怕热,是出了名的“耐温将军”。这些,大家早已知晓。不像英国人,温度才三十来度,就不得了,了不得,要死人。话又说回来,人家从来就没有这样热过,热点就受不了,也不奇怪嘛。这几年,上海也热到了40度,上海人也喊遭不住。不过现在有空调,热了,躲进空调房,就一点也不热了,只是要多花点电费。
  过去没电,热天咋过?一样的过,拿把扇子就过了。文人、有钱人拿纸扇,富家女拿娟扇,老百姓就拿蒲扇,再孬也有把蔑巴扇。最厉害的是芭蕉扇,只一扇火焰山就灭了。再热,有了这把扇子,一样的热过来了。后来有了电,但买不起电风扇,也得过。六、七十年代了,城市里用电已经普及,但电风扇之类电器一般家庭买不到,也买不起。单位里有把电风扇,也是大家降温的重要手段。
  小时候在白市驿,一放暑假,上午凉快一点不出门,要做作业。下午到河边是最好的去处。飞机场边上的小河虽说不宽,也不深,水却很清亮。天一热在小河里游泳、洗澡的人很多,大人娃儿都有。上街的“毛人荡”、下街的“新桥”、“偏台子”是我们最喜爱的地方。小河虽小,每年也有人淹死在里面。我们这些小崽儿,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在淹死人的河里照游不误,图个凉快。
  夜间,我们下街的娃儿端着凉椅、长板凳、短板凳来到小桥桥上,这儿通风、凉快。大家聚在一起,睡的睡、坐的坐,听大点的娃儿摆龙门阵。直到半夜,屋头的妈老汉喊回去睡觉才散。
  大点了,进了城,情况一样。八十年代以前,三伏天,大家还是喜欢夜晚在屋外睡觉。我家那个院子,一到傍晚,就摆满了凉板、凉床。一张凉板上,小儿女一个睡一头,凉板下放一条蚊香,防蚊子。
  院子如此,小街、小巷子亦如此。就连大街上老房子多的地方也如此。比如七星岗、观音岩、两路口一线。
  一到傍晚,家家都有人端盆水出来,往人行道洒上水,好退热,一般要洒两三遍。然后把凉椅、凉板、凉竹棍拿出来摆好,有的连晚饭也在外面。饭后,收拾干净了,煤炉子上大铝锅水也烧热了。先娃儿后大人,一个一个的洗了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走出来,在摆好的东西上一躺。摆的摆龙门阵,吹的吹垮垮牛,困了、瞌睡来了,睡就是了。都是老街坊,相互都会照应。
  人行道上摆满了这些东西,人就只能在马路上走。好在那时车不多,一到晚上,除了有公交电、气车开行外,很少有车通过,十点钟以后,公交车陆续收班了,车子更少。这一睡,有些半夜进屋,多的,到早晨六、七点钟,才起“床”,收拾东西进屋。
  那年月,其它城市也有一样的。笔者去武汉数次,也都是热天。武汉也是火炉,习惯也类似重庆,但有过之而没不及地方。老房子老街道的人也是傍晚就摆出来,有的还摆在车行道上,收“摊”也要比重庆晚得多,第二天上午七点多、八点钟才收“摊”。甚至有快到九点了,还有人在街上睡起的,笔者就看到过。
  将近九点钟了,太阳翻过屋顶,就要晒到人身上了。此时,人行道、车行道上,还有人没有起“床”。有时车过不了,还不能鸣喇叭,得下车来喊。是熟人,立马起来让。如果是认不到的人,一句:“等到。”睡觉的人这才起来,慢慢的收拾,收拾完了,你就可以过了。我就看到过有辆车过不去,按了一声喇叭。睡觉的人不安逸了,起来吵得多凶,差点就要打起来。过后,还是一条街上有人认得这开车的,双方这才作罢。
  重庆人不怕热,其实不是不怕,是没法。当年经常开玩笑,说:“怕热,到重庆冰(宾)馆,那点凉快。”那时,叫宾馆的,就这一家。重庆宾馆、一招待所(大礼堂人民宾馆)等接待场所也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这样说,不过是取“宾”馆为“冰”馆,觉得凉快,调侃而已。
  七十年代,长寿四川维尼伦厂开始建设,有法国等国家的专家来作技术指导。平时在长寿厂里,周末要回城度假休息。每次回来,晚上要到文化宫的游泳池游一次泳。游泳池要在星期六上午洗池换水,还要准备冰冻饮料。不外乎冰冻酸梅汤、广柑汁等等。不过,酸梅汤是梅子来煮出来的,放的是白砂糖,广柑汁,是用大罐的广柑汁原汁,兑的是冷却的开水,和白砂糖,不放添加剂。饮料兑好,装进保温桶内,待其冷却后,再放入冷开水制成的冰块。晚上送到游泳池备用。这些饮料是给这些外国专家们准备的,但他们却很少饮用,大半是他们的子女来喝一点。
  客人走了,剩下的饮料就是工作人员喝了。不喝也要倒掉,因为,一过夜就变质,不能喝了。笔者最初也没搞懂,怕喝多了肚子受不了。过后就尽量喝,喝得喝不下为止。为什么,图凉快。肚子灌满了,摸肚皮都是冰冷的,一身凉爽,睡得着觉。
  以前吃火锅,烧杠炭。夏天,生意不是很好,因为太热。后来有了电扇,吃火锅的人多些,但风一吹,杠炭灰到处都是。现在大热天,有液化气。吃火锅、喝冰啤酒,是一种时尚,因为有了空调。不过,虽说有空调,让北方人看到,也够他们胆战心惊的。
  有这么一个说重庆人不怕热的笑话。
  一个重庆人住长江边,常下河游泳戏水,水性极好,且不怕热。每回游完了水,要在沙滩上晒“二面黄”。此人又特别喜欢吃火锅、喝啤酒。他想吃火锅了,就是三伏天的太阳坝里,他晒着太阳也要整起来吃。
  这一天,大限到了,牛头马面接他去了阴间。按例,阎王爷要点校新鬼,给新鬼杀威棒。并随机抽签,决定所受刑法。此重庆鬼同一群新鬼被点到下油锅,其它新鬼怕下油锅,吓得来号啕大哭。此重庆鬼听说是下油锅,又看到几丈方圆的大铁锅里油花翻滚,一下就联想到重庆那红油翻滚的十米大火锅,竟然口水流出三尺长。挤到锅前,跃跃欲试,想跳入锅中过隐。
  新鬼们一个接一个被扔进油锅,只见油汤翻滚,新鬼们在油汤中沉浮,哀号不已。重庆鬼实在看不起这些新鬼,心想:“哪来的这些孬火药,这点油锅都怕?”见阎王久不点名让他下去,一时按捺不住,一个鱼跃跳入锅中。游了几把,喝了几口油汤,安逸。一时兴起,大呼:“老板,加两盘毛肚、鸭肠,来箱冰啤。老山城哈。”
  阎王大怒:“何方新鬼,敢来此喧嚣?”
  重庆鬼大不以为然,喊道:“老板,汤不很烫,气开大点,开大火。”阎王怒极,让小鬼取叉,将此新鬼叉出来。重庆鬼见状,游得远远,一会儿划大把、一时又狗刨,一哈儿推仰船,一会儿又栽个迷头。游了一阵,才爬到锅沿,站起身来。评价道:“这火锅汤味道不错,可惜菜少,没得毛肚。还有,就是汤不烫。老板,该换气瓶了。”
  阎王大惊,忙问:“下面何方之鬼,因何而来,竟然不怕下油锅?”
  判官翻了翻生死簿,回道:“回阎王,此鬼是巴郡地界重庆府人氏。因吃火锅嫌火不大,菜烫得慢,与老板争执,气极而亡。”
  阎王一听,连说罢了,吩咐道:“放他回去三年,免得说我油锅不热,到处喧哗,败我名声。待我火大锅烫,再捉他来。”


 
楼主俺老年痴呆病人 时间:2015-07-21 16:34:00
  天热不怕,拿把蔑把扇,坐回沙发,凉快。
  • 朗额嘛打环爬唆: 2015-07-21 18:00:22.6  评论

    蔑把扇是撒子?你说的蒲扇迈?
  • 俺老年痴呆病人: 2015-07-21 20:39:09.137  评论

    蔑把(笆)扇是竹蔑片中的取去青皮的黄蔑片编成的,竹片价格低廉,做工相对粗糙,是一般劳动人民常用之物。蒲扇有一种是蒲草编织的,形状如同心形,做工较细,相对蔑把(笆)扇,价格要贵些。还有一种蒲扇即蒲葵叶做的,也是一种大众用品。  
作者:苦中求乐2012 时间:2015-07-21 21:21:00
  生啤,冰啤,,哎,没空调,洗冷水澡,赶快睡下,又热醒,风扇转得飞快,也无法,热得毛焦火辣,明白热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俱往矣,,,
我要评论
作者:苦中求乐2012 时间:2015-07-24 14:11:00
  老辈子你好,凉棍我的确用过,睡了觉起来,满背的“猪二子”杠杠,呵呵,
作者:苦中求乐2012 时间:2015-07-24 14:20:00
  卖冰糕的几层棉被盖好冰棍,怕化了,背起沿街叫卖很辛苦的,也有“华二车”拉起卖的就好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