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山海经》

 负鹏载舟 2015-07-25

解密《山海经》  

2012-07-05 22:37:41|  - 游神御气的日志- 网易博客

一:《山海经》是谁写的。     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和助手们一起写的书。分为山经和海经。大禹治水13年(这件事是事实,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山海经》也应该写了13年。《山海经》理应是《禹贡》的基础资料。《禹贡》中关于税收的规定是依据地理环境的等级来指定的。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它的制定必定要合理能让民众信服。这就需要很细致的实地考察。另外《禹贡》主要是给舜帝看的。由此可以认定《山海经》的前身就是《禹贡》的资料集。

二:《山海经》的真实性。司马迁对《山海经》的评价是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由此可见在汉初古人就对这本奇书不认同。也说明这本书在汉朝就没有大的改动。还说明秦始皇焚书也没有把这本书列为禁书之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练气士、方术士纷纷涌现。比如列子的御风术、彭祖的房中术,庄子的逍遥游、老子的无为、孔子的礼等这些人的道统得自黄帝《黄帝内经》 还有对周身事务的细致观察和超神入胜的感悟所得到的。当中大部分没有提及《山海经》,唯独博学的孔夫子提到过麒麟、凤凰、龙、还提到过防风氏的骨节。有这么一段叙述:

       春秋时期,吴国攻打越国,占领了越国的都城会稽,得到越国珍藏的大骨头。那骨头实在太大了,光一节骨就要用一辆车来装。吴国占领军不知道这骨头是啥玩意,就是问起越国人,他们自己也闹不明白。

吴国国君就派遣使者,带了这根大骨头,驱车来到了鲁国,请教博学多才的孔夫子。使者首先向鲁国有关官员献上了厚礼,打通关节,才见到了孔夫子。孔子正在主持祭礼,一听特使驾到,不敢怠慢,撤下祭器,设宴款待。

宴席中,使者让人用车装来那根巨骨,恭恭敬敬地问孔夫子,说:“请问,这根骨头为何如此之大?”

孔子仔细察看巨骨,略略思考一下,答道:“我听说过一段往事。当年大禹治水成功后,召集群臣在会稽山①开大会,有个叫防风氏的迟到了,大禹命令将他斩首示众。②防风氏的骨头一节可以装一专车,就像这骨头差不多。”③

使者听了,暗中称是,又问道:“那么你说的群神又是谁呢?”孔子说:“这很简单,有各种神。守名山大川,能够与风致雨,以利一方的就叫神,守社稷的是公侯,祭祀山川的是诸侯,他们都是属于天子管辖。”

那使者为孔夫子的博学所叹服,又提出了最后一个关键问题:“请问先生,那么防风氏又是守什么的呢?”孔子答道:“你听我慢慢说吧,防风氏是汪芒氏的君主。守封,嵎之山。他们的神姓厘,在虞,夏是叫防风氏,商代叫汪芒氏,周代叫长狄氏,现在则为大人国。”使者又问:“那大人国有多高?”孔子说:“僬侥氏为矮人,身高三尺,是最矮的人了。大人国个子高,也只能高于他们十倍,大概三丈吧,这是人高的极限了。”

吴国的使者听了,真有点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他越是听不懂,越是钦佩。

        关于防风氏的骨节后人认为是兽骨,是孔夫子依托先秦古籍》而庸拂世人的。但本人却认为那么大的兽骨是什么野兽的,有人说是恐龙,如果是恐龙那么就是化石,是石质性形状的骨头,而且兽骨和人骨是有区别的。春秋具大禹时代有周朝800年,夏朝500年,也就是1300年。而且孔子好古风,对上古的研究很有力度。子贡问孔子,黄帝有四面,何解,孔子回答的就很全面很现实,是皇帝任命四个志同道合,不用协商的人治理天下。可见要想判断《山海经》的真实性怎么理解是最关键的。至少孔子对其是很信服的。

       另外上文划线处孔子也说自己是听说过一段往事而非读自某本书籍可见在孔子时期《山海经》还未曾成本,只是口头流传在民间或者流传在有学问的人之间。当今的学者也认为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代初年。《山海经》的山经许多人按文寻找有些人甚至说美洲的一些地方就是《山海经》中寻找不到的地方。那么大人国、小人国、鸟人国又在何方呢?难道是在另外的空间?本人认为《山海经》中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大禹和助手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身氏族文化的研究。大禹治水13年走遍全国是必须的,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是很正常的,把各个山的特产、各地的风俗调查清楚也是国家治理各地的依据。这段内容很可能是九鼎上刻的主要内容。二:上古的传说。大禹和助手在勘察的过程中随着手法的熟练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发现有些地名和神话中的地名一致并且是最可能接近传说的地方但是只有当地的传闻未能见到实物所以把传说也记录下来。三:《山海经》成书的时期最可能是在项羽火烧秦宫烧毁了大量的书籍后,尤其是九鼎毁灭,当时的图书官吏不忍文明记录断裂,便把夏以前的历史汇聚,又添加了其他毁灭的孤本,为了逃避项羽的制裁添加了一些鬼神志怪。把传说和现实混为一体是《山海经》的一大特色。有谁会想到共工是祝融的儿子?可见神的名称在古代是不变的,懂的用火的人就是祝融转世懂得的用水的就是共工转世。

     三:为何写 《山海经》。前文说到《山海经》的前身是《禹贡》的调查资料,后来大禹把它记录在九鼎上,其实这一切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决定的,没有这场洪水也许大禹不会登上王位,也许社会永远不会进化到奴隶制。首先分析一下为何有此洪水? 现存的史书中未曾记录这场大洪水是怎样发生的,是大雨还是地震引发的都未曾记录。现代科学也确实证实1万年前确实有场大洪水,把山都给淹没了,持续了40天到120天。但是大禹治水却是13年。可见这场大洪水有可能是这样发生的,一颗冰流星撞击到地球引发了大洪水,洪水如果是下大雨引起的就必须需要大量的水蒸气,地球上的水是循环的水蒸气蒸发和降雨是相等的,如果有这么大的洪水,全球的海水有可能都要蒸发,仅靠一颗太阳是办不到的,只能是外来因素。这颗冰流星降落在圣经中记载的地方,引发了全球洪水,洪水经欧亚大陆由青海流向东海,到中华大地时已经微弱了至少当时鲧还可以组织人力用麻袋子装的沙土也就是息壤去抵御洪水,但是这场洪水太大了群山阻挡了泄洪,有些盆地 都成了海洋如四川 。《山海经》中最后一段文字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洪水滔天,鲧 窃帝 之息壤 以堙 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 杀鲧于羽郊 。鲧复 生禹,帝乃命禹卒 布 土以定九州。”这段文字并没有交代洪水的来历,直接就说洪水滔天就说明这场洪水是外来的当时九州境内没有下雨也没有地震。

‘鲧 窃帝 之息壤 以堙 洪水,不待帝命”为何不待帝命,一说明当时的组织管理很松散,二鲧当时囤积了大量的财富想造反,三鲧当时任命治水的官吏心系民众。如从孔子的角度去解读可以这样理解:洪水越来越严重,谁也不知道怎样发生的,鲧没有等待到帝调查清楚就仍旧按帝以前治理洪灾的经验,就发动全国修建土坝,等帝调查清楚后发现鲧的独自行为严重影响到泄洪,导致大量损失,帝派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令祝融 杀鲧于羽郊”这段文字说明帝命祝融部落去侵占鲧的部落,掠夺鲧的全部财富,双方在羽郊大战,鲧被杀。

“鲧复 生禹,帝乃命禹卒 布 土以定九州”由于鲧的部落世代治水,通过祭祀的仪式筛选出鲧的神通转嫁到了禹的身上,帝命禹世袭了鲧的职位和地位身先士卒携带筑坝经验去治理洪水。

    由上文可见大禹治理洪水的范围只在九州之内。山海经中的海经却已经超出了九州的范围,由此可以推论大禹是想彻底查清这场洪水才跟着水流出海,当时没有发达的海上交通工具,很可能禹携带全族建造了类似于方舟的大盒子顺流而下漂洋过海到到达了北美洲的大峡谷,到达了海水消失的地方才回到中土。关于其中的见闻大禹描述的可能都是现象而非本质。黄帝得天下是因为得到了神的暗示才能成功,但是山海经中却没有指出大禹接到谁的暗示,只是“帝乃命禹卒 布 土以定九州”也就是按照帝的命令去办事。

 山海经出现在九鼎上可以说是大禹为了巩固权力。也可以说山海经就是为了巩固皇权。《黄帝内经》是人类对自身的探索,而《山海经》则是对人类外界的探索,两者应该可以并驾齐驱了。

四:《山海经》中为何出现神怪。《山海经》中的神怪有许多在现实中是可以找到的比如猩猩、巴蛇、犀牛、双头蛇、等但是也有许多是未曾找到的像凤凰、龙、麒麟、这些数量稀少、力量强大的神兽问题是大禹和他的助手是怎样发现的。可能是这一时期比较特殊,洪水滔天,各种神怪都需要躲避洪水不得已才纷纷出现。关于其中的神话可能是现实与神话有相似的地方,就像前文所说是当地的传闻而非亲眼所见。
               

其实有一种预感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都是真实的。对于其中夏朝以后的描写可能是当时的特异功能者预测到的。姜太公有万年歌夏朝就没有大预言师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