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oliday | 曼陀林之初体验

 wunianyi 2015-07-25





这幅画是不是很眼熟?没错!正是毕加索的名作《曼陀林与吉他》(Mandoline et guitare),这幅画创作于1924年,而当中的曼陀林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周我们一览苏格兰风笛的魅力,而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意大利的曼陀林吧。



这个形似吉他,却又不是吉他的拨奏乐器,18世纪便已经诞生,你看看它的琴身像不像一只大水梨,这正是它的绝妙处所在,让它的音域听起来好似小提琴。




曼陀林一直处于演变中,从最初的曼朵拉,到现在可以演奏出两个半八度的音域,整个琴也非常小,分为不同的种类,圆背那不勒斯式曼陀林、平背曼陀林、乡村音乐曼陀、电曼陀等,常见的种类大约60cm左右,琴身也就是它的一半。




背面长这样


在文艺复兴时期,曼陀林常用来作为牧歌的伴奏乐器。而一个人的出现,让曼陀林在乐器领域真正有了自己的位置,他就是维瓦尔第。他创作的《G大调双曼陀协奏曲》至今仍是不朽的名作,还是让耳朵来亲自感受下这个乐器的精妙之处吧。


(建议wifi下浏览,记得全屏哦)


《G大调双曼陀林协奏曲》



随后,亨德尔、威尔第等音乐家都开始渐渐在作曲中加入这个乐器元素。真正让人们熟知的还要数将它运用到乡村音乐的创作中去的“蓝草音乐(乡村音乐的一个分支)之父”比尔·门罗(Bill Monroe)。




随后,曼陀林在蓝草音乐中大放异彩,一直延续至今。意大利,作为欧洲文化的摇篮,曾孕育出罗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曼陀林让意大利,不只有歌剧!



玫瑰木制成的琴身,四对复弦,八根弦,两两成对。共同呈现出曼陀林曼妙的声响。清脆、空灵而纯净……没有一丝杂念。




如果你不想拘泥于传统的小提琴和吉他,却又想学习一种和他们相类似的乐器,那么曼陀林是你不二的选择。如果你懂得小提琴的调音规律和吉他的指法,那么很快就容易上手。




历史上关于曼陀林的画作数不胜数,足以看出曼陀林在大师们心中的位置。毕加索就不止画了这一副和曼陀林相关的画作,还有下面这幅,名叫做《弹曼陀林的少女》,创作时间还要更早,1910年。




再看这幅,




法国著名画家朱·约瑟夫·勒费弗尔(Jules Joseph Lefebvre)的作品,名叫《拿着曼陀林的女孩》。




这幅名叫《弹曼陀林的小丑》,出自荷兰肖像画家哈尔斯之笔。画作以一位处于社会底层的流浪艺人为背景,而表情却充满诙谐和乐观,表现了画者的人生态度。


下面这组画作均以“曼陀林”为主要元素。



鲁特琴







艺术是相通的。正如一幅画和一部音乐,最后让我们静静地在这首曼陀林曲中结束与曼陀林的初体验吧。


(建议wifi下浏览,记得全屏哦)



TIPS:如果你想体会曼陀林在电影作品中的感觉,不妨看看这部由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上尉的曼陀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