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扈永进:恒河猴实验——毁掉了几代猴子的幸福生活

 ZYS556 2015-07-26

办刊宗旨——交流感受,生成讨论,传递常识,影响判断力。

栏目设置——原创评论;原创随笔;原创影评;看图说话;父母阅读;亲子共享。

公众号:zhishifumu



恒河猴实验,生发出一个听起来颇为温情脉脉的心理学理论——依恋理论。

实验的构想者与实施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罗。可以肯定的是,亨利·哈罗本来并不注明,甚至,算不上一个像样的心理学家。而经过恒河猴实验之后,亨利·哈罗就名满天下,俨然一著名心理学家了。

可以说,是恒河猴实验成就了亨利·哈罗。更准确地说,是他的实验构想外加不得不接受实验的那些个恒河猴们成就了他。

人类要幸福,貌似天经地义,但是,人类的幸福是有代价的。这些个代价,有时候有人类中的一部分来承担,还有些时候,是由动物们来承担的。

恒河猴实验毁掉了参与实验的猴子们的幸福生活,这是肯定的。且,其后果绵延不绝,累及牠们的后代。所以说,恒河猴实验属于那种不道德的科学实验。





亨利·哈罗认为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它们一定还有一种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为验证这个理论,哈罗和其合作者决定制作用于实验的不同类型的“代母”。于是,该实验也被称之为恒河猴代母实验。

哈利·哈洛将刚出生的小恒河猴和猴妈妈隔离开,他为它做了两个代母:一个是胸前有提供奶水装置的铁丝“母猴”,另一个是柔软的绒布“母猴 ”。出乎意料的是,有奶并不是娘,小猴只在饥饿时才去铁丝“母猴”那里喝奶,而大多数时候都在绒布“母猴”周围玩耍,困了还会在它怀里睡觉;当一只发条玩具熊在旁边“咚咚”地打鼓时,害怕的小猴会选择紧紧抱住绒布“母猴”。

哈洛后来将绒布“母猴”转移到另一间房间,并继续让发条玩具熊打鼓,小猴即使害怕也不选择铁丝“母猴”,而是隔着门缝眼巴巴地望着另一边的绒布“母猴”。

这一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爱存在的重要变量:接触。接触带来了安慰,而安慰感才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爱的最重要的元素。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人类对知识的渴求,难以遏制,且长久以来倍享好评。况且,哈利·哈洛的实验完全可以被冠之以“爱的名义”。不仅如此,实验还在人类意识的蒙昧之河中摸到了诸多“有意味的”石头——诸如接触、安慰感等等,那些被称之为“爱的元素”的东东。

但是,人类及其文化对恒河猴实验的表述,基本上都是单维度的“人类视角”。在这个视角中,我们所看到的仅只“人类利益”,以及由此而可能联系到的“人类感受”。而人类追逐知识的原罪,及其内涵着的思维方式上的愆尤,却往往会被人类自己所彻底忽略。简单而言,我们在分享实验结果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去考虑那些恒河猴们的感受和命运。

“代母”是哈利·哈洛们认为制作出来的实验装置,并不是小猴子们的亲妈。要知道,小猴子们和人类的小孩一样,都是牠们的亲妈生下来的。显而易见,实验之前的一个必需的步骤在于,哈利·哈洛们会横刀夺爱,强行将小猴子们从牠们的亲生母亲那里带离。当我们从这个起点开始审视哈利·哈洛们的行径的时候,一切均将不寒而栗。





是的,哈利·哈洛们将一群刚出生的恒河猴从妈妈身边硬生生拖走,然后给了它们两个 “代母”,一个是可以不断提供奶水的铁丝网盒子,另一个是猴妈模样的绒布玩偶,只能抱抱没有奶。结果小猴子们除了饿的时候会去铁丝盒吃会儿奶,其余时间想都不想马上跳到布偶妈妈身上抱着不放,尤其是受到惊吓时,虽然 “妈妈” 没有五官也不能动,但它们无一例外地往她身上寻找安全和温暖。

王朔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做《看上去很美》。有好事者狗尾续貂加了一句——看下去咧?其实,人类的很多行径,是经不起“看下去”的。我们表述一桩事情的时候,总是有选择。“为贤者讳”的基本心理动因,还是落在“为自个讳”之上。可以想象,小猴子被强行与猴妈妈分开,是一件相当残忍的事吧!

残忍的还在后头,哈利·哈洛们让布偶妈妈放铁钉、射水柱来攻击小猴,而它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要抱抱妈妈,这些小猴子长大之后都出现了自闭、反社会或攻击性的行为。而且小母猴成年后不懂性行为,于是哈利·哈洛们设计了 “强暴架” 来让她们生了下一代。果有些母猴并不能发挥母性的天性,反而忽略照顾甚至杀死幼猴。就这样,几代恒河猴们本可以有的“健康人生”,被他们给彻底毁了!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我想,这里的“生活”一词,应该是一个全称概念,自然应该包含人类的科学生活。或许有人会说,猪肉牛肉不是还吃着么,干嘛单单提出恒河猴的悲惨命运?是的,哪怕就恒河猴实验而言,可以肯定的是,实验的结论应该是对很多人都有启发,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和路径,从而走向美好人生。那么,我想说些什么呢?

我认为,基督教传说留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词——原罪。在元叙事的框架里,人类作为被造物,只对造物主也就是上帝负有原罪。那么,如果我们将自己单纯视作以一碳水化合物的话,谁又是我们的造物主呢?这个意义上,世界上所有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均可视作人类的“衣食父母”了。太阳、岩石、叶绿素、土豆萝卜、牛羊鸡鸭都是。至于为我们的心智健康而付出了沉重代价的恒河猴们,自然也是。

最近,人类发现了“第二个地球”。引发了对人类未来生存形式的讨论,譬如,可能的“纯信息化生存”。那种生存状态中,是否,就再也不需要鸡鸭鱼猴们付出代价了呢?希望是,但谁也无法尽然。其实,我想要探讨的当然不会是宗教问题,更不是要将科学家们押上审判台。我只是想再讲讲恒河猴实验的故事,弱弱地,强调一下伟大光荣正确的“依恋理论”背后的代价。尽管,这代价,貌似不用任何人类来承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