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百科472期:国产真人秀发展史(上)

 昵称535749 2015-07-26

2015-07-20 15:51 | 网易新媒体

  今年国内的真人秀可谓火出了水平,火出了境界。

  《奔跑吧兄弟》、《花儿与少年》、《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等一系列明星真人秀霸占了各大黄金收视时段和观众的眼球,甚至据去年底从各大卫视的电视媒体招标会上获得的信息,今年将会有200多档真人秀在荧屏上厮杀。

  有娱评人分析称,爆出这么多数据主要是为了给招商会撑场子——这种做法在电视圈是被默认的:卫视在招商时会抛出尽可能多的项目供广告商选择,这对买卖双方都是好事,选中精品之后才能集中优势资源加以打造,而最后能真正兑现的有30%就不错了。

  但据今年播出的形势看,国产真人秀的井喷之势不可逆转。

  真人秀的发展史

  看过电影《楚门的世界》就会知道,主人公楚门就是一场真人秀的主角:他生活的小镇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他的朋友、同事、父母甚至妻子全部是演员,连天空的云彩和星星也是道具,他生活中的每一秒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记录,并对外播出。


《楚门的世界》海报

  虽然真人秀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可以笼统地理解为,是在特定情境和条件下拍摄的人物活动纪实节目。

  真人秀的起源地在美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有一部叫做《一日女王》的游戏节目被认为初具真人秀的雏形。该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女选手的谈话,将她们每个人的故事呈现给观众,而这些“悲惨”的故事都十分戳人泪点。最后,观众票选出一位最值得同情的选手,这个人成为当期节目的女王,并获得最终大奖,比如一件价格不菲的皮草大衣。

  而真人秀真正开始兴起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973年,美国公共电视让摄制组深入一户普通人家并拍摄了7个月共300多小时的片段,最后剪成12个小时的节目,取名为《一个美国家庭》。这个节目讲述了一家人由儿子出生到婚姻破裂的全过程,这种狗血而真实的故事引来了数千万群众围观,影响力十分可观。

  而1990年播出的《美国家庭滑稽录像》开启了真人秀节目的又一篇章。节目内容是从观众送选的搞笑家庭录像中精选播出,节目组每季还会评出观众认为最搞笑的片段,给送选者颁发奖金。

  此后,在其他国家也陆续出现了许多具有真人秀元素的节目,真人秀的概念也被观众们所认可,也引起了一定关注,但由于当时社会文化思想的限制,尚未形成热潮。

  直到1999年,诞生于荷兰的节目《老大哥》标志着真人秀的风靡。节目让12名选手共同住在一间布满摄像机和麦克风的屋子,通过全方位(包括淋浴间)、无间隙的拍摄记录下他们的一举一动,制作成每天半小时或一小时的节目。选手每周都要选出两个最不受欢迎的人,最后由观众从这两人中票选出淘汰者,最后留下的人会获得高额奖金。

  对于当时的电视观众来说,他们早已对那些明星参与的娱乐节目产生审美疲劳,开始倾向于一种“真实”的需要——他们需要从电视中获得一些贴近日常的东西,但又不愿去看冗长无聊的纪录片,于是带有游戏色彩的真人秀无疑满足了这种需求。并且,真人秀也顺应了电视平民化的趋势,“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这种励志的节目基调也很得民心。

  于是《老大哥》就这么火了。之后该节目很快被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广泛移植。除了在参赛者、地点、奖金、竞赛题等设置有区别外,其他国家版本的《老大哥》在节目结构和游戏规则上都与原版大同小异,

  随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2000年播出的《幸存者》以超高收视率和天价广告掀起了全球性的真人秀热潮。《幸存者》走的是惊险刺激的野外生存路线,将所有参赛者丢在一个荒岛上,通过制定较为“烧脑”的规则让他们互相竞争,最后“存活”下来的冠军获得高额奖励。


《幸存者》第30季海报

  即将播出第31季的《幸存者》所引领的这种野外生存类模式后来也被很多国家效仿。2000年8月,《幸存者》在央视2套的《地球故事》播出,真人秀由此进入国内观众的视野。

  于是国产真人秀就在这个时期空降了。

  从水土不服到大红大紫

  一开始,国产真人秀都或多或少借鉴了欧美模式。如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就借鉴了《幸存者》的节目手法,模仿其淘汰机制、竞技游戏设置,并融合“重走长征路”等中国元素,打造了一档野外生存竞技类节目,成为国内首个独立制作的真人秀,开启了国产真人秀的发展历程。


《生存大挑战》海报

  作为舶来品,国产真人秀一开始也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困境:国内观众对这种全新的节目模式褒贬不一、各执一词,其中就有不少批评者对节目中带有西方色彩的“人性污点、暴力、性和巨额奖金”无法忍受。

  不过在初期的磨合后,国产真人秀逐渐适应国情,出现了《非常 6 1》、《金苹果》、《绝对挑战》等具有本土特色的节目。

  在刚开始的两三年,国产真人秀大多都和鼻祖《生存大挑战》一样,走的是“野外生存挑战”路线,到了后期在逐渐开始多元化。

  时间迈入2005年,《超级女声》的大获成功无疑是个里程碑事件,它引发了国内真人选秀节目的热潮,“超女快男”还成为了当时青少年口中的高频词汇,自此国产真人秀数量开始激增。


《超级女声》

  《超女》的成功之处在于两点:一是打破了之前占主流的“野外生存挑战”路线,开辟了真人选秀的模式(虽然该模式后来被质疑抄袭《美国偶像》)。二是充分利用节目的每一个环节制造话题,比如报名的火爆盛况、初赛阶段有高龄选手献声等,将这些具有新闻价值和影响力的事件报道宣传,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将《超女》打造成一个鲜活的品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会“炒作”。

  在真人选秀这一巨浪后,国产真人秀又经过几年瓶颈。当观众们开始对真人选秀这种形式产生审美疲劳时,从荷兰引进《The Voice of Holland》版权的《中国好声音》又给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带来一股新风。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海报

  2012年《中国好声音》一炮而红,国产真人秀正式迎来了“模式引进”的热潮。除了浙江卫视肯下血本、制作精良、善于营销外,成熟的引进模式和自然的本土融合也是这档节目火爆的关键:国内大牌明星导师与导师之间的“交(si)锋(bi)”、选手的励志和对音乐的热爱,这些无不吸引着观众。

  从刚开始的水土不服到当今的红透半边天,真人秀的火爆是国内综艺市场大热的必然。

  真人秀节目本身的接地气就十分符合观众心理,尤其是明星真人秀更容易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而经济效益的显著、拍摄相较于影视剧的低难度系数和高性价比,也让各大电视台和明星对这块肥肉趋之若鹜。

  然而,伴随国产真人秀一路上位的还有不少如版权、炒作和存活率等让人肉痛的问题,请关注明天更新的“易百科”第473期——《国产真人秀的艰难上位史(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