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 | 5个国际城市如何成为无车城?

 非凡空间书馆 2015-07-26



【编者按】

交通拥堵是国内外许多城市的顽疾,为减少排放、改善居民健康、对抗气候变化,很多城市希望居民能够舍弃汽车,爱上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为鼓励无车的生活方式,国外多个城市正在市中心建造无车区、增加自行车道数量、打造绿色空间、提升公共交通。当所有人都在骑自行车,每个社区和公共场所都有公共交通衔接时,谁还需要汽车?


马德里




如果搞清了马德里在过去几年里实施了多少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之后,环保旅游者很可能把该城加入到自己的旅行清单里。原因如下:第一,马德里建造了无车区,面积约202公顷(500英亩),只有该区域住户才能驾车进出,非本区住户想要在该区域驾驶,必须得在马德里任何一家官方停车场里有确定的停车位,如果司机无视该规定驾车则会被罚款90欧元。据悉,该措施将帮助马德里减少三分之一的交通量。


此外,如果你经常开车且拥有一辆“油老虎”(油耗量大的汽车),那么估计你花在该市停车场里的钱会更多。智能电表知道你汽车的型号,如果它对地球“不友好”,你缴纳的费用就要更多。市长安娜·波特利亚对此表示,“要补贴低排放的车辆,惩罚污染最严重的车辆。”


当然,如果城市管理者想要禁止车辆行驶,就要为人们准备出行的替代方案。去年马德里引入了新的自行车共享规划,在该市120个地区投放了1500辆电动自行车。此外,马德里也希望增加公共汽车道,使该城对行人更加友好。


都柏林




都柏林曾被称为世界上第10大拥堵城市以及欧洲第6大拥堵城市。去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早高峰时段,通勤族花在路上的时间比平时要多出74%。


幸运的是,都柏林想改变这种现状。他们提出一个渐变方案,通过改变交通模式实现交通减量和绿色出行。方案提出四项内容,一是将汇入城市中心的车辆进行分流;二是将一个最大型街道转变成无车区;三是用公共汽车以及新的有轨电车代替汽车,改变交通模式;四是规划新的自行车道和较宽阔的步行道。


都柏林市政府交通委员会主席CiaránCuffe表示:“都柏林明天不会成为无车城,但是随着我们改善轨道路网,我们就有绝佳的机会建造无车区,人们能够在此休息、思考、倾听自己的声音。”


汉堡




汉堡有一个伟大目标——到2034年把汉堡40%的区域转变成无车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城市官员正在建造绿色空间网,里面布满自行车道、公园、游乐场、散步道、运动中心、墓园和花园。所有这些无车公共区域可让骑行者和行人在没有汽车的干扰下自由穿梭。


据Inhabitat网站报道,汉堡有充足的理由减少排放。在过去60年里,汉堡市平均气温有所增长,海平面上升了20厘米(将近8英寸),而下个世纪将会上升30厘米(将近12英寸)。


城市绿色空间网还能提供额外福利,那就是有助于居民健康。城市发言人安格莉卡·弗里奇在谈论这个变化时表示:“它将为人们提供独步旅行、游泳、进行水上运动、享受野餐、体验宁静、观赏自然和野生动物的机会。这将减少周末外出野餐的需求。”


哥本哈根




当所有人都在骑自行车时,谁还需要汽车?哥本哈根现在已经挤下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上最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根据丹麦官方网站报道,哥本哈根大约50%的居民骑自行车上班、上学。哥本哈根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自行车道,每天有3.6万名居民骑自行车出行。如果这还不足以证明它的显著地位,那么还有一项数据可以佐证——该市的自行车数量比其人口还多。哥本哈根每个家庭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有统计数据显示,在该市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有25%的父母使用载货自行车送孩子上幼儿园或去杂货店。


该网站还表达了丹麦对自行车喜爱的原因,“丹麦拥有390千米的自行车道和交通信号灯(尤其是自行车信号灯),丹麦的基础设施建设基于这样的理论依据——自行车不仅是横跨该城市最廉价、健康、快速的方式,还对减少碳排放很有帮助。所以自行车文化是哥本哈根市政府想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的首都城市目标的重要部分。”


赫尔辛基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将有25万新居民涌入赫尔辛基,但城市管理者显然不希望该市的汽车数量随之增加。


赫尔辛基战略城市规划部门总监RikhardManninen表示:“即使城市人口增长,私家车也不应该增长。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提升公共交通、使现有区域更加稠密、扩大内城区。”


赫尔辛基并不是要驱逐街道上的车辆,而是通过在整个城市建造多样化社区让公共交通连接彼此。该市希望人们爱上走路或骑自行车,而不是开车。到2050年,赫尔辛基有望让愿景变为现实。


(本文来自国匠城,文/阿里·伯曼、翻译/高银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