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在中国混得开,至少要会三种语言

 汕头能率 2015-07-26



导读

要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混得好,吃得开,至少要掌握三种语言,并且运用自如,切换自然。这三种语言分别是:江湖语言、政府语言、商业语言。

文 | 丹尼尔

个话题,其实在回国之前就想得比较透彻,也曾与几位好友探讨过。回国后,经过几年的时间,越发感觉之前的判断还算相对准确,今天做简单梳理,与大家一起头脑风暴。

由于西方国家法制比较健全,也相对规矩,触犯法律所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所以生意就是生意,朋友就是朋友,两者分得相对明确。

然而,在中国法律基本形同虚设,官商都可以勾结,何况生意和朋友这个关系,两者的界限也相对模糊。在中国,基本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先朋友后生意;2、一边做朋友一边做生意;3、一边做生意一边做朋友;4、最后才有可能出现,先生意后朋友。

要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混得好,吃得开,至少要掌握三种语言,并且运用自如,切换自然指的是普遍现象,而非个别现象)。这三种语言分别是:江湖语言、政府语言、商业语言



第一种语言:江湖语言


么是江湖语言?每个人都有定义,个人认为,和社会上的朋友打交道的语言(打交道是指因业务合作所产生的往来关系,而非朋友层面)。无论TA多有钱,不论年纪、职业和地位,但人品或品格较差的社会人士们,与这群朋友交流所产生的语言称之为“江湖语言”。


这类朋友存在于各个行业,传统行业居多,但也不乏金融业、咨询业等非传统领域,和他们打交道,有点小累,除非本身你也属于该行业。


因为方式方法简单粗暴,请客吃饭,喝酒,打牌,唱歌,KTV等等。有时吃饭,非得要喝酒,一瓶还不够,两瓶三瓶的来,有时必须要喝倒在餐桌下,甚至被抬出才会过瘾,才算够义气,然后才开始慢慢谈生意。还有诸多因为生意不择手段、表面看上去很正常,事实上没有原则底线等(因为实在听了太多故事了)。


貌似这是他们谈生意的一个入门方法,他们享受生活的方式,也更多偏向满足肉体的欲望(如以上提到的)。很无语也很诧异这样的方式居然能持续到现在,不过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比例一定会慢慢下降。

江湖语言不存在什么逻辑,也没什么系统可研究,满足人性就是第一前提。

(批注:在商业社会和江湖人士打交道,需多加留心。同时自我分析,所得到和付出的,是否值得。


第二种语言:政府语言


不是所有行业都会和政府有深度接触和交往,但无论如何,多少都会接触到,因为至少涉及到工商局、税务局、国税、地税等基本工商职能部门。即便没有和政府有深度接触的行业,一旦做大了,逃不了和政府打交道的命运,你不主动,政府的人就会主动找你,有时想躲也躲不了。

其实政府语言是最难的,在中国这个政治体制的大背景下。政府语言的语境也是最复杂的,只有在这个体制内的人会比较清楚。掌握这套语言比另外两种语言要复杂,因为暗藏很多“杀机”。有时简单的一句话,有可能得罪了一些人。

一般来说,任何行业多少或者迟早要和政府打交道。如果你应付不来,就找能应付政府的人就好,否则会很累,然后又影响公司发展。个人觉得自己原本定位是什么,就多花时间在那个定位上,一些无味的交谈有时很浪费时间,尤其是和政府官员周旋,派专人接待就好。

(批注:在商业社会和市场打交道,比和政府打交道要有意思,也相对简单。事实上,政府环境要比江湖环境复杂,水深。同样,在得到和付出之间,需要做一个明智的权衡。


第三种语言:商业语言


是个人最喜欢,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语言。这种语言有点像在西方国家,因为生意就生意,朋友就朋友,简单明了。生意做不做,情意都还在。不喝酒,没关系,喝咖啡;不喝咖啡就喝茶,总之喜欢喝什么就来什么,没有强求的意味。大家以文明的方式谈事,做人。

商业语言原本应该是在商业社会中最常见的,现在反倒成为稀缺和珍惜的语言。倘若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双方私下解决不了的话,就按正常的法律程序来,按规矩办事,该退货的退货,该赔偿的赔偿。这样的处理简单,也合乎情理。

(批注:商业社会最应该推崇和流行的就是商业语言,文明,透明,规矩。



以上三语言,

可通俗认为,

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





须拍马在中国极度盛行,不管在哪个语言环境。有些人不会三种语言,或者只擅长一种语言,并不代表不聪明,只是不想成为那种油腔滑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而已。


人想要活得真实,就要遵从内心的纯粹。一般选择和别人不同,或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人,通常都会被埋没,普遍不会特别耀眼。因为他们的追求不同,自然结果也不同。


由于自己本身不抽烟喝酒,之前在和某行业打交道的时候,也头疼不已。因为每次全国范围的行业会议后,都是那些大小老板在一起酒桌吃饭,吃饭时陪酒不是,不陪酒也不是。


不过,一些熟识的老板知道我不喝酒,除了不为难,也会帮忙顶酒。时间久了,大家都是老朋友,彼此都熟悉对方,自然也不会勉强。还好和他们接触交往的时候,自己的产品/服务够上台面,不然也许很难与他们展开深度合作。即便自己不抽烟,有时出席一些必要的场合也会带上烟(看行业),以便保持和他们持续对话和深度交流的机会。




实,越到后面越悟出一个道理,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务必确保自己的产品有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过硬,服务有自己的特色,真诚的对待客户,并且和竞争对手走差异化路线,这是大前提,其他一切都为辅。只要市场接受了你,并且形成一定口碑效应后,自然其他的公司会找过来,因为行业圈子也很小。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后,验证了心中的猜想,任何行业最终还是靠产品/服务取胜,而非仅仅靠朋友关系。试想,朋友关系再铁,但产品却很烂,如何让朋友向你购买?或者让朋友推荐购买?即便为了面子有第一次,估计也不会有第二次。所以产品/服务绝对是最最关键的,也是唯一的致胜法宝。产品/服务很优质,自然朋友们也会乐意使用并对外推荐。


那些能掌握以上三种语言,并且运用自如,切换自然的人,一定在中国吃得开、混得好。这是毫无置疑的,但可能TA们付出的代价也多,牺牲的也多。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都不同,我们没有权利评论他人的追求。但只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就好。



明显,按照以上逻辑,自己在中国一定不是混得很开的人(也是个人的定位)。虽和江湖人士也打过多年交道,暂时较少和政府人士打交道,现也深处商业环境当中。即便有时还需要和江湖人士打交道,也不排除未来和政府人士交流,但在三种语言中,个人只偏好商业语言,也就是说更熟悉和擅长商业语言,


基于以往的经验,只有把你的产品/服务做到极致,让市场接受你,客户愿意为你买单,自然就会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无需说自己不舒服的“语言”,和“不同道”的人打交道。除了累,还痛苦。


自己喜欢和简单的人打交道,复杂的人太累,并非搞不定复杂的人,本来拐一个弯的事儿,非得要拐三四个弯,就是累,不值当。简单的人不做作,不隐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能就能,不成就不成,干脆、利落。很多时候,都是一回生,二回熟。没有什么事情,一次就成的,多点耐心和理解就好。


其实,只要产品/服务过硬,服务到位,诚实做事,并坚定自己的原则和格调。安安静静,本本分分,扎扎实实地跟进升级自己的产品/服务。慢慢大家熟悉了,自然会因为你的为人和产品/服务来认可你,道就越走越明,路也就越走越宽。只是需要一点点耐心。





人,活得真实、坦荡、

不虚伪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