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津停下的地方,后来没有人去过:读《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

 昵称535749 2015-07-26

时间:2015-07-21

我算不上是小津安二郎的铁杆影迷,反而是对这个导演本人的兴趣更大:因”庶民电影”而让世界震惊的大师级导演;侵华战争中在战场上观察树叶儿的日本军曹;墓碑上只刻一个“无”字的怪人... ...总之,关于小津的事总是浸透着一点儿禅意。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习广播电视,没事儿就看些乱七八糟的电影,以至于做了怪梦:梦里一个从20世纪50年代穿越过来的,身材细长,带黑色小毡帽的欧洲老大导演,跟我猫在寝室的电脑前看一部最新的好莱坞大片,特效满天飞的那种,老头儿操着一口标准京片子说:好家伙,真厉害!我跟人家客气:这电影就是堆技术,骨子里没东西,比您拍的东西差远了。老头儿说:别他妈逗了,我那时候要有这技术我也这么拍啊!

小津停下的地方,后来没有人去过这个梦除了比较好玩儿之外,也基本上奠定了我对电影产业整体发展的看法:有3D、4D、IMAX、4K这些技术之后,你可以不用,但你不能因此说你有良心、有情怀,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的《艺术家》,一个向技术张开怀抱,一个向技术举起了双手,我沾沾自己,觉得自己站在了真理这边儿。

然后一回头,就看见小津在那儿微笑。

小津是那种因为“镜头抬起来非常麻烦”,就把低角度变成了被人津津乐道的“小津符号”的家伙;觉得一段对话中主人公脸的朝向并不能影响观众理解,那让两个人都面朝右边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些不遵循“电影语法”的做法,小津成了“反电影”的人,特立独行,引来电影专业的学生一整天一整天的拉片。

在《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里,吉田喜重笔下的小津有些不羁,让人会发出“拍出《东京物语》的导演竟然是这样的性格吗?”的感叹,说到这点颇有些惭愧:一本认认真真依靠回忆写下的书,却被我当成八卦来读——但当做八卦来读的话,这书却十分有趣:关于小津的和关于电影的一切都以一种更有可读性的姿态被记录下来,吉田先生化身为小津身边的华生,仔细记录着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虽然我不能断言“他比小津还懂小津”,但这样的视角对于我而言,实在是令人欣喜和满足。

唯一令我无法认同的,是“反电影”这样奇怪的说法:豆瓣上有一条短评说得好:事实上是,小津不反任何事。

小津说自己是开豆腐点的,所以只做豆腐。你让一个做豆腐的人搞点儿炸鸡配着啤酒卖,这才真”反“了。然而讽刺的是,继小津之后,我再没见过有一个导演能够像他那样去琢磨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即使是拍小人物,也要找个宏大的时代背景,要不就弄个跌宕起伏的离奇故事,作为一个经受了欧洲老导演托梦点拨的新技术支持者,我知道这并不是电影产业的过错,但却不能不因此黯然:小津停下的那个地方,至今都没有人再去过。

吉田用自己的眼睛和笔记下了那些无法再重现的往事,留下的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故事。如今我们看惯了漫天特效的战争史诗,但却再没见过银幕上出现一顿让人无法忘记的,简简单单的家庭晚餐。

就因为这一点,小津成了一个值得被记住并且传颂的人。(《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书评/陈没事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