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边界不清的十二种表现

 中外比上 2015-07-26




世上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人的烦恼往往来自于,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要开心很简单:把自己的事做好,不去管别人的事,也不想老天的事;要开心也并不简单,虽然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了。做起来不容易的一个原因就是人际边界不清。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人际边界不清的十二种表现。


一、拯救

人际界线不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分卷入,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具有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母亲对待婴儿常常就是如此,因为婴儿没有自理能力,确实非常需要母亲的关心和保护。孩子长大以后,母亲如果还是这样对待孩子,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一些不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常常会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跨越人际界线,对来访者过度干涉,这也是咨询师自己的人际界线不清。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不是担任老师给来访者以生活的指导,而是以专业的技术和态度辅助来访者,让来访者能够有力量自己走出困境,这样的改善才是能够长久的。


二、控制

控制,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脚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们目中无“人”,把别人当成物体,不关注别人的内心感受,甚至有意压制别人的内心感受。

一件工具,如果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使用者就无法完全驾驭它。因此,控制者总是千方百计否定别人的能力,打击对方的自主性,使他丧失自我,乖乖地服从控制。

控制有三种:硬控制、软控制、无形的控制

硬控制的方法往往是:批评、教育、命令、惩罚、指责、羞辱、等等。

软控制的方法往往是:讨好、利诱、撒娇、胡闹、施苦肉计、等等。

无形的控制:信用、承诺、恩赐、以身作则、威望、自信、等等。


三、依赖

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就是软控制。他用依赖控制对方,使对方心甘情愿而且自鸣得意地扮演起拯救者来。

拯救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依赖则是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让别人替自己做。控制也是让别人替自己做事,但后果还是自己承担的,而依赖把责任也交给了别人,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

因此,一个依赖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穿不暖、吃不饱还怪罪父母,甚至故意不伸手、不张口,叫自己穿不暖、吃不饱,让父母心疼,激发父母的恻隐之心。

依赖型的人小时候依赖父母或哥哥姐姐,结了婚以后则依赖配偶,或者同时继续依赖父母,甚至对方的父母。这种人“家族观念”很强,视结婚为找“归宿”,要托付终身,所以挑三拣四,百里挑一,不但个人条件要好,家庭背景也要好,好象不是两个人结婚,而是两个家族结婚。


四、讨好

讨好是建立依赖他人的一种手段,也可以说是控制他人的一种手段。讨好主要表现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为此而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别人的兴趣,迎合别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够让对方开心的事。讨好别人、迎合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背叛,这是虚假的面具自我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猜心

猜心往往是为了更好的讨好对方,更深层是为了控制对方。以为自己能够猜透别人的心思,这本身就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别人的心思是永远猜不透的。有的人去研究心理学,希望通过心理学去了解别人的心思,这其实是不现实的想法。


六、过度渴望被理解

如果不被人理解,那是非常孤单的。所以,人人渴望被人理解。但是,人心隔肚皮,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度渴望被人理解是很不现实的,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


七、分离焦虑

当一个人与别人处于共生状态时,分离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非常害怕分离,分离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害怕分离,说明他的人际界线是不清的。害怕跟谁分离,说明他跟谁人际界线不清。

为了避免分离,当事人会采取硬控制或软控制、讨好或依赖等措施,目的是继续保持共生状态,朝夕相处,相依为命。这种人很黏、很纠缠,象跟屁虫似的,吃饭、睡觉都要别人陪,稍微离开一会儿就会不断打电话、发信息。


八、强调“意义”

一些人倾向于寻求现象背后的意义,他们喜欢坚持一种“意义”,但这种“意义”只是他行为处事的名头。只要是在这种意义的名头下,无论做什么恶劣的事情、怎么样不择手段都没有关系。


九、动机阐释

现实的人际关系是靠效果来维系的,与动机无关。强调动机而忽略效果,就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

一般的人际沟通是很忌讳动机阐释,因为这样做很容易把交谈变成窥探、揣摩、指责和人身攻击。而心理咨询必须以动机阐释为重点,就事论事是起不到咨询的效果的。换句话说,动机阐释是心理咨询的特权,是经过来访者允许的。如果咨询师在工作之外也总是阐释别人的动机,显示自己的所谓“洞察”,那就不好了。


十、侵犯隐私

对他人的行为做阐释、过度暴露、窥探隐私都属于侵犯隐私,它打破了人际界线,闯入了别人的私人领地,侵犯了别人的心理空间。这方面的表现有很多,例如衣着过分暴露、穿着睡衣会客、借别人的衣服穿、用别人的牙刷、进入别人的卧室、使用别人的卫生间、翻别人的抽屉、看别人的日记、查别人的电话记录,等等等等。


十一、猜忌

猜忌和猜心略有不同。猜心相对“积极”一些,目的是了解对方,而猜忌是负性的,是不相信,是怀疑。猜忌很容易转变成窥探和侵犯隐私。

怀疑和相信表面上是相反的,但都属于人际界线不清。人际界线清楚的人尊重事实,不会轻信某个人,也不会无端地怀疑别人。对他们来说,别人的话仅供参考,类似于灵感或线索,需要事实来验证。别人的意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效果。


十二、纠正

人际界线不清的人往往以为自己比你更了解你。当你产生某种想法、出现某种情绪变化、想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你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是错的,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他显然是把自己的感受加到你身上去了,他以为你和他是一样的人,发现你和他实际上不一样,他就认为你错了。同时,他又很关心你,希望你别犯错误,于是就来纠正你。这是双重的人际界线不清:第一,他以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一样的;第二,他要对你负责,他想拯救你。

这样的纠正其实非常有害。人际界线不清、暗示性高的人会接受别人的纠正,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和意图压抑掉。一个人越不了解自己、越压抑自己,越容易受暗示,越容易人际界线不清。这就不是拯救了,而是控制。


自我界限不清的情况还有很多,这里只列举了比较典型的十二种。

 自我界限不清,往往会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使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更严重的是,会让自己陷入无效循环的行为模式中,白白消耗自己的精力,却不能得到好的回馈,甚至会带给自己带来困苦和伤害。

 这种情况也是可以改善的,首先,当我们意识到这一情况,便是改善的开始;紧接着,一些心理辅导的工作,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