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德|文 先说个好玩的新闻。 新闻的主角是一位叫John Ruskamp的美国老哥们,他是个退休药剂师,还是个业余铭文爱好者。
铭文爱好者是什么鬼? 铭文学研究的是古人在石头啊金属啊这些坚硬的材质上刻下或印下的文字或图案。古埃及文字是靠什么破译的?罗塞塔石碑。
破译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又是哪件文物立功了?贝希斯敦摩崖石刻。这些都算铭文学。
说回这个老约翰。他去新墨西哥州国家岩画遗址公园旅游。这个公园位于新墨西哥州最大城市Albuquerque东侧17英里,到处都是火山岩,在这些大石头上,有大约24000幅史前印第安人留下的岩画。 在荒野之中是这样看岩画的:
这些岩画的画风基本是这样的:
(这不就是可爱的小笑脸吗?) 在这些小孩子涂鸦水平的岩画中,老约翰发现了几幅不太一样的。
老约翰激动了:这是中国的甲骨文啊有木有!他搞了个大新闻,英国的《每日邮报》专门报道了这件事,中国的网站更加是民族自豪感爆棚,迅速转载。 来看看老约翰的破译工作:
这就是传说中的“不说不像、一说真像、越说越像”吗? 再说,献、犬、大、卩、太甲、庚,这又是什么鬼? 老约翰是这样解释的:这记录了一次祭祀仪式,与第三代商王太甲有关,有人向他跪着(那个卩就是跪着的意思吗?)祭献了一条狗,当时占卜了未来10天的吉凶。 他据此判断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中国人已经来到了美洲,比哥伦布要早2800年。 他说:“不过他们只是想探险,并没有打算定居下来。”
其实,“古代中国人发现美洲”的说法可不是老约翰的发明。比如说,马亲王就做过详细的考证(大雾)……
还有王国维的学生、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他写过《中国人发现美洲》,还写过《中国人发现澳洲》。他说不仅商朝的遗民去过美洲,孔子也去过,张衡(造地震仪那个)也去过,李白也去过,杨贵妃也去过!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断,卫聚贤还和一群支持者坐着仿照汉代的木船,从香港起锚一直驶向美洲,以模拟古代中国人到达美洲的航行。后来,船翻了……还好人没事。 著名的民族史学者徐松石也写过《华人发现美洲考》。这套书“用不可辩驳的史实、画图、照片,用中国岭南铜鼓上的舞蹈花纹和北美印第安人土著的民族舞蹈完全相同,用北美印第安人的关于洪水的民间传说和中国岭南关于洪水的民间传说完全相同、用北美洲的地名和族名和中国的地名相同、印第安人的捡祖先骨第二次安葬与中国南方的捡骨葬相同等等,证实了北美最早的移民是中国古老的人种”。
你们问我资瓷不资瓷“古代中国人发现美洲”,我一定是资瓷滴。不过,要拿出强大的证据来,目前那些还不够哇。 比如说老约翰发现的“甲骨文”。就拿那个“献”字来说,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许慎编的《说文解字》说,“獻,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 ”(为了尊重经典,我用的是繁体哦。)
甲骨文的“献”字有好几种写法,一种像是手持神杖,表示占卜时的敬奉:
一种是一口鬲旁边有一条狗,表示煮猎物以敬神,“犬肥者以獻之”:
鬲就是煮食物的一种器皿,一般有三条腿,从字形看得很清楚啦。
狗有几条腿我就不说了。看看国家岩画遗址公园的那个被老约翰认为是“献”的图案。咦,是四条腿哎。 但素!观察一下和岩画相像度最高的那个金文“献”字,
两条腿! 其实道理很简单:造字的人是从侧面看,而不是开了上帝视角。
好吧,我知道上面这货不是狗,就是给你们感受一下。你看,要是把这货画下来,是不是只会出现两条腿? 所以,岩画上的四腿狗倒是有点画蛇添足了。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要证明这些岩画就是甲骨文,还得花一番功夫。再进一步,要证明“古代中国人发现美洲”,就更加要建立坚实的证据链。 不过,看到歪果仁也对我们的甲骨文这么感兴趣,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懂,但平心而论,释读甲骨文并不算非常非常难。因为中国文明可是四大古代文明之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数千年的,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脉络清晰可见,稍加研究就能认出。 敬请期待: 镜外势力×书单 即将联合推出特供读者版甲骨文衫。 |
|
来自: 昵称2299832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