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 南京廖华

 郭氏养生2013 2015-07-27

第一节 夜啼

是指小儿夜间经常啼哭烦躁,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甚则通宵达旦,或于每夜定时啼哭,醒后如常的一种病症。本病可见于三岁以内婴幼儿,尤其适宜岁以下小儿,偶可见于三岁至学龄前。若小儿啼哭因饥饿等因素则不属病态。

一、病因病机

1.脾脏虚寒:腹痛而啼,半夜啼哭,多因母体素体虚,加上过食寒凉

2.心火亢盛:母体素盛,加上过食肥甘厚味致胎儿热扰心神,阳不入阴,心烦而啼

3.惊恐:小儿肾气未充易受惊恐。

二、临床表现:

1.脾脏虚寒

症状:哭声低而无力,半夜尤甚,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腹痛喜踡卧,伴泄泻,腹胀,纳少,指纹淡。

治则:温中健脾,散寒止啼

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分阳合阴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运土入水,平肝,清补肺,小天心,神门,外劳宫,正捏脊

2.心火旺盛

症状:夜啼,声高有力,时间多在上半夜或下半夜2、3点,烦躁难寐,面红目赤,四肢温,舌红,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治则:清心导火泻热止啼

处方:清心,取天河,补肾阴,分阴,清关腑,平肝,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运水入土,清大肠,揉小天心,神门,倒捏脊,心顶,心肝俞刺血。

3.惊啼

症状:啼哭,哭声尖嚎,恐惧不安,状似恐怖,面色晦暗,善惊易恐,大便泄泻,小便清长,肢体欠温,畏寒,耳冷,二阴色暗。

治则:温肾消恐安神止啼

处方:补肾阳,清天河,分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补脾,清补肺,运土入水,平肝,小天心,神门,二马,正捏脊,揉颤百会。

第二节 鹅口疮

婴幼儿舌上,口腔内、牙床满布白屑,状如雪片,旋拭旋生,轻者防碍乳食,重者蔓延至咽喉及鼻部,疼痛难忍,小儿啼哭叫扰,为口疮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一、病因

1.心脾积热:其母性格急躁,过食辛热,移于胎儿,胎儿受热,复感邪毒,内外合邪上蒸于舌而成。

2.虚火上浮:母体阴亏或小儿久病伤阴,肾阴不足,水不济火,虚火上浮,内熏口舌而成。

3.脾虚湿泛:脾虚不运,水湿停聚,上泛口舌,复感邪毒,内外合邪,蕴结口舌,湿浊不化,白屑堆积而成。

二、症状及治疗

1.心脾积热

症状:口生白屑,逐渐蔓延,布满口舌,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吮乳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脉数,指纹深红

治则:清心泻脾,解毒除疮

组方:清心,清脾,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清三关六腑,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平肝,清心,清脾胃,运水入土,清大小肠,揉总筋,小横纹,倒捏脊,点刺心脾顶

2.虚火上浮

症状:白屑散在而干,粘膜淡红,潮热盗汗,颧红,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红 治则:滋阴养血,降火除疮

组方: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平肝,清心,揉总筋,小横纹,清肺,搓擦百会,倒捏脊,搓涌泉。

3.脾虚湿泛

症状:口腔舌上白屑散在,颜色较淡,且较湿润,面色苍黄,精神萎靡,大便稀溏,舌淡苔腻,指纹淡

治则:健脾和胃渗湿除疮

组方:补脾,清胃,清天河,分阳合阴阳,关多腑少,顺运内八卦,补脾,清胃,平肝,清肺,清大小肠,总筋,小横纹,正捏脊

第三节 惊风

惊风也叫“惊厥”,俗称“抽风”,并非一个独立病症,而是儿科中所有发生抽风症状的一个总称。凡临床出现“八候”者就叫惊风。

急惊风:发病急骤,症状暴烈

慢惊风:发病缓慢,多因急惊风治疗不当转化而成,症状和缓,5岁以内小儿易发,年龄越小,发病症状越强烈。

四证:痰、热、风、惊

八侯:搐、掣、搦、颤、反、引、窜、视

急惊风

一、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冬春之风邪,夏秋之热邪,疫疠之邪,患儿多有内热,内外合邪而发病。

2.痰热积滞:脾虚生湿,湿聚为痰,复感热邪,痰热交蒸,上扰心神或上蒙心窍。

3.暴受惊恐: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尤多痰邪内伏,若突受惊吓,惊则伤神,恐则伤志,扰乱心神,或痰涎上壅,蒙蔽清窍,引动肝风。

二、分型与治疗

本病因发病急骤,症候凶险,多伴厥逆、昏迷,故治疗重在急救治标,回阳救逆,开窍醒神,掐人中、地仓、承浆、中冲、少商,对拿精宁、威灵,更甚者可用分筋法,针刺十宣。 急惊风总则:清热化痰,除湿熄风

总处方:顺运外八卦 平肝 清心 清肺 清脾胃 取天河 补肾阴 分阴合阴阳 清关腑 逆运内八卦 水底捞月 平肝 清心 清肺 运水入土 清大肠 小天心 神门 天门入虎口 天突 俞府 肺俞 倒捏脊 下推龟尾七节骨 下推承山

1.风热惊风

症状: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熄风镇惊

处方:取天河,腑三关一,顺运外八卦,两扇门,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平肝,清心,清肺,小天心,神门,倒捏脊。

2.暑热惊风

症状:高热,口渴,烦躁,头痛,恶心,呕吐,项强,神昏抽搐,便干溲黄,舌苔薄腻而黄,脉洪数。

治则:清热解暑,熄风镇惊

处方:清心,平肝,取天河,补肾阴,分阴阳重分阴,清关腑,逆运内八卦,内劳宫,平肝,

清心,清肺,运水入土,清大小肠,小天心,神门,倒捏脊。

3.疫毒惊风

症状:起病急,高热烦渴,谵妄,神志昏迷,反复惊厥,肌肤发斑,舌苔黄燥,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熄风

处方:点刺心顶、肝顶、十宣,少商,静脉。手法使用时可加凉水。配上方即可。

取天河,分阴阳重分阴,补肾阴,风池,大椎,风府,一窝风,清肺,平肝,清心,退六腑,小天心,神门,内劳宫,倒捏脊,运水入土,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清三关。

4.湿热惊风

症状:起病急骤,高热谵妄,呕吐腹痛,神志不清,反复惊厥,大便腥臭夹脓血,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熄风

处方:取天河,补肾阴,分阴合阴阳,清三关六腑,逆运内八卦,平肝,清心,清肺,运水入土,清大肠,清小肠,小天心,神门,下推龟尾七节骨,点刺长强。

5.痰滞惊风

症状:纳呆,呕吐,腹胀痛,便秘,发热,神呆,昏迷,喉间痰鸣,面青,抽搐,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涤痰镇惊

组方:清脾胃,清肺,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合阴阳,清三关六腑,逆运内八卦,顺运内劳宫,清肝,清心,清肺,运水入土,清大肠,小天心,神门,肺俞,内关,天突,龟尾七节骨(可点刺肺俞)

6.惊恐惊风

症状:面时青时赤,频做惊惕,甚则抽搐,偶而发热,大便色青,舌红苔薄脉数 治则:镇惊消恐,安神熄风

组方:补肾阴,取天河水,分阴,腑三关一,逆云内八卦,顺运内劳宫,平肝,清心,小天心,神门(可先补脾)。

慢惊风

一、病因病机

1.脾阳虚:过食生冷,久泻久痢,攻下峻猛药等。

2.脾肾阳虚:脾虚及肾或肾虚及脾。

3.肝肾阴虚:热病之后,久泻久痢之后。

二、分型与治疗

1.脾阳虚

症状:精神萎靡,嗜睡露睛,面色萎黄,不思乳食,大便稀薄,四肢欠温,抽搐无力,时作时止,苔白,舌淡,脉濡弱或弦。

治则:温中健脾,熄风镇惊

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分阳合阴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平肝,补脾,清补肺,运土入水,顺运外八卦,一窝风,外劳宫,小天心,神门,正捏脊,揉颤百会

2.脾肾阳虚

症状:精神萎靡,面色恍白,额汗涔涔,四肢冰冷,嗜睡昏沉,手足蠕动,大便澄清,苔薄白,舌质淡,脉沉微。

治则:培补元阳,健脾熄风

处方:清天河,分阳,补肾阳,关三腑一或补三关,补脾,平肝,顺运内八卦,运土入水,二马,关元,命门,清补肺,足三里,涌泉,百会,正捏脊,神阙,小天心,神门。

3.肝肾阴虚

症状:虚烦,疲惫,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肢体拘挛或强直,时或抽搐,大便干结,舌光无苔,舌质红,脉细数。

治则:滋补肝肾,熄风镇惊

处方:补脾,补肾阴,平肝,取天河,补肾阴分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总筋,平肝,清心,清肺,运水入胃,清大肠,顺运外八卦,小天心,神门,倒捏脊,搓涌泉。

此外,可配合搓风,风位于人体发际,两肩,背部,骶尾部及四肢外侧,用手蘸蛋青搓之,手下有刺感为正。

第四节 泄泻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以二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出现慢惊风。

一、病因病机

1.受外邪:风、寒、暑、湿之邪。

2.食所伤:多食,食热性或寒凉的食物。

3.体虚弱:先天禀赋不足。

二、分型与治疗

1.寒泻

症状:(1)外感风寒泻 大便泄泻稀水,粪色淡黄,恶寒发热无汗,胸闷泛恶,腹胀疼痛,有时肠鸣,舌苔薄白而腻

(2)中寒泄泻,粪色清白或完谷不化,冷而无臭气,面唇色淡或青,四肢厥冷,不欲乳食,口不渴,心不烦,腹冷痛剧烈,时有啼哭,喜热,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止泻

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 分阳合阴阳 关三腑一 顺运内八卦 补脾平肝 运土入水 补大肠 清小肠 外劳宫 一窝风 神阙 上推龟尾七节骨 上推承山

2.湿热泻

症状:大便粘腻,臭秽,次多,泄泻急速,量多,肛门灼热,身热,面红唇赤,心烦少寐,腹痛阵作且剧,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处方:清脾胃,平肝,清心 ,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合阴阳,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平肝,清心,清肺,运水入土,清大小肠,右揉神阙,下推龟尾七节骨,下推承山,点刺长强。

3.伤食泻

症状:泄泻有酸臭气,面色淡黄,或发热,或不发热,胸闷,嗳气酸馊,或泛恶欲吐,不欲乳食,腹胀疼痛,腹痛则泄,泄则痛减,小便量少,苔黄垢

治则:消食导滞,和胃止泻

处方:清脾胃,取天河,补肾阴,分阴合阴阳,清六腑,逆运内八卦,平肝,清肺,乾坎艮入虎口,运水入胃,清大肠,清小肠,艮宫,顺揉脘腹,下推龟尾七节骨,下推承山。

第五节 呕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