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连奎:中国工资状况分析

 徒步者的收藏 2015-07-27

作者:高连奎(上海交通大学产业创意研究所研究员)


当前中国的贫富分化如此之严重,其核心原因不是中国人的勤奋程度不同,不是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不是知识技能的差异,也不是所谓的城乡二元结构,更不是垄断企业与民营企业职工的收入差距,而是管理人员与基础员工的收入差距,因为不同的行业,其工资最多有三到五倍的差距,这个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容忍的。


比如金融和IT是典型的高薪职业,其工资也并非高的离谱,而这两个行业中金融业受经济周期影响比较大,工资不是很问题,而IT业工资相对比较稳定,我们也可看看媒体传出的一些IT行业的工资,比如华为平均工资9608元/月,中兴通讯平均工资为8049元/月,联想平均工资8441元/月,用友软件平均工资为6744元/月,金蝶软件平均工资为6491元/月:软件工程师平均工资12746元/月,项目经理平均工资10292元/月,根据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IT业年人民币9327元。其中,中国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元,位列所调查72个国家和地区的第57位。这份统计忽略了全球最贫穷的地区。另外,它统计的仅仅是工资,个体户或者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未被纳入到统计范围。


在世界上,目前卢森堡的工资水平是最高的,月平均工资达到4089美元,接近72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中国香港和澳门分别排在第30位和第52位。但是发达国家虽然工资很高,但物价也很高。


大家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那就是很多人出国前以为进行物价的换算时会很麻烦,但出国后发现,其实并不麻烦,到了美国1美元的购买力跟中国1元人民币差不多,在欧洲1欧元的购买力跟1人民币也差不多,基本上用不到换算。


目前中国平均工资已经达到4000元人民币,即使毫无技能的工人找个月薪3000元的工作也非常容易。但是在英国普通工人工资仅2000英镑左右,美国人的平均工资为3000多美元,他们的工资虽然换算成人民币好像很高,其实按购买力不如中国人,所以现在欧美的工薪阶层也生活的极苦。


英国知名金融机构哈利法克斯发表调查报告说,英国人平均拿到工资17天后就开始担心破产问题,每月要为钱惴惴不安14天。十分之一的调查对象承认,“拿到月工资后一个星期,手头就开始吃紧”。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说,英国上班族在工资上正经受“极度压榨”。英国《每日邮报》引述他的话报道:“我们正处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最久实际工资没有增长的时期。”


中国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高


在企业工资是运营成本的一部分,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而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前,劳动者报酬占比为50%以上,2001年后这个比重不断下降,到2006年已下降到41%。与此同时,营业盈余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2006年的30.6%。


在2000-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4%,但职工的实际工资年均仅增长15.7%。这表明,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特别是劳动者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来自全国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的近几年中,从未增加过工资的全国普通工人超过26%。


浏览本文全部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犀牛财经网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来源:新浪作者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