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葡萄”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

 zpin 2015-07-27

—— 推介著名中国画艺术家崔培鲁

“崔葡萄”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

崔培鲁艺术简介

崔培鲁, 1944年生。山东枣庄人,早年就读于临沂艺校,师从著名画家王小古和皮之先,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班,受业于高冠华、郭怡孮教授,曾受聘为山东画院高级画师。1992年调入深圳特区,创办南山画院并出任文化馆长,在深圳、广州和北京设立鲁芳斋艺术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委员会委员,全球华人华商联合总会书画院院长。

“崔葡萄”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

崔培鲁先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和研究四十余年,成绩桌著。尤其是他的花鸟画更显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代表作葡萄和牡丹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被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和美国维吉尼亚洲国家博物馆等众多中外机构。国画《竹韵抒豪情》、《迎奥运白梅图》、《家乡大石榴图》等作品相继参加全国中国画大展并获奖。他画路宽广,取材广泛,人物山水兼长,工笔写意皆精于表现。作品注重传统、生活、学养及感情的融汇和时代精神的表达,并强调表现“大花鸟”意识和内涵。崔培鲁热爱生活,勤于观察和思考,着力表现对自然生活的感悟。他牢记王小古“师古不古”的教导,以书法功力入画,加强多方面的修养,取法诸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同时注入新的创作理念。其风格流派早为业界及世人称颂,素以“崔葡萄”、“崔牡丹”之雅号享誉画坛。

崔培鲁的花鸟画,不论是葡萄、牡丹、雄鸡还是梅竹、芭蕉与红绵,都表现出生机勃勃、清新明快,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审美感受。艺术大师刘海粟在观其葡萄作品后,欣然在其画作上题写了“气韵生动”的赞语。程十发,董寿平、黄胄等前辈也先后为崔培鲁画展题写了“六法翻新”、“六法精妙”、“乐此不疲”的评价和赞许。

1985年崔培鲁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之后,又相继在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印度、泰国、香港、广州、济南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和艺术交流。曾荣获“国际书画名人成就奖”和“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功勋奖”。2010年8月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主题活动中荣获“中国国粹文化成就奖”。2011年6月,他与女儿崔文彤受澳门基金会的邀请赴澳举办父女国画联展。2012年7月,崔培鲁被评选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中国画艺术家。同年12月在北京参加书画艺术家高峰论坛。

“崔葡萄”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

崔培鲁生长在盛产葡萄的鲁南之乡,以画葡萄见长,素有“崔葡萄”之雅称。中国画史上,宋末元初的僧侣画家温日观即以画葡萄而得名,被誉为“温葡萄”。据传温僧作画,先是一气横扫一粗枝,上添细枝和滕蔓,再用柔笔泼浓淡不同的墨叶, 画果实既以饱满的淡墨表现出葡萄之圆润。 崔氏继承“须梗枝尚草书法”的传统,在笔墨上苦下功夫,但有发展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现代绘画理论的点、线、面构图法组成形式美的艺术形象。先以圆溜的葡萄为点人手,再用浓重的泼墨法画叶为面,继之以富有骨力的草书法勾勒蔓茎为线。观其作画,节奏分明,画点如慢板,叶面若快板,枝茎似流水,富有音乐韵律之美感。尤以墨葡萄最见功力, 以柔笔淡墨画点,下笔成形,如转丸珠,技法纯熟。而且墨色变化微妙,轻重得宜,浓淡适中,果实饱满圆润,晶莹剔透。故当今丹青高手谢稚柳为之题画赞道:“此图写累累鲜实,大有琼浆玉液之感!”

崔氏绘图之成功,经过“熟其性、取其形、得其神”的三步曲,即在长期观察自然,掌握植物生长的本质和规律后,为之传神写照。他曾在一幅水墨葡萄上写道:“余山东老家盛产葡萄及大石榴等多种果品,但唯与葡萄有缘,年来挥写不下千余帧,亦曾跋涉于火焰山下吐鲁番。然笔下自有胸中之葡萄也。”他遵循作画的老规律:从体验生活人手,熟悉事物的本质,其胸中孕育着艺术形象,然后进行创作。“崔葡萄”所画之葡萄,虽是从眼中得来,却不等于自然再现,而是概括、提炼的结晶。

“崔葡萄”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

崔培鲁不但以画葡萄闻名于世,而且以画牡丹驰誉于中外,又有“崔牡丹”之称。崔氏画牡丹与其画葡萄一样,是其“踏遍曹州三万亩”的成果。正如他在一幅牡丹图上题诗道:“年年谷雨正春风,常为花王写玉容。我与牡丹缘不浅,此身似觉是秋翁。”崔氏以《醒世恒言》中灌园叟之秋公自喻,寄深情于牡丹。故其笔下牡丹,绚丽多姿,气韵不凡,给世人以无穷的美感。

崔氏画牡丹,工笔与写意兼长,彩色与墨笔并美。他的工笔牡丹,品貌各异,色调鲜明。浓淡相间,错落有致,蝶戏其中,香气氤氲,令人感到置身于曹州牡丹田园之中,进入“不知花香是墨香”的境界。他的写意牡丹, 则采用“没骨法”落笔成形,着手成春,意态自若。

崔培鲁作为花鸟画家,不唯以葡萄与牡丹画见长,而其他如石榴、梅花、水仙及岭南木瓜等画,也很精妙,为世人所珍爱。诚如他题的《石榴》句,“吾画石榴个儿大,采自峄县俺老家”,风格朴实亲切,画如其人。

“崔葡萄”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

崔培鲁的绘画富有创新精神。首先表现在意境上,不论是葡萄与牡丹,还是水仙与石榴,都是生机勃勃,反映出时代发展、事业兴旺的崭新气象,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审美感受。其次在技法上,遵循其师王小古先生“师古不古”的教导,继承并发展民族艺术风格,取诸家所长,吸收西洋绘画之法,不为传统所束缚,形成诗画结合与神似情味的特点。故崔氏的绘画,既非一味追求假古董,亦非善意追求西洋画中的形式主义而是当代历史条件下民族化的产物。崔培鲁创作之路,无疑是值得借鉴和提倡的。

崔培鲁先生的作品一贯注重传统、生活、学养、感情的融汇和时代精神的表达。其笔下晶莹明澈的串串葡萄,如诗,是秋的丰硕;如酒,是玉液琼浆。一颗颗,如跳动的音符,唱响在中国碧水蓝天高楼厅堂,给人们留下了珍珠般的丹青妙品。近二十多年来,崔培鲁先生一直工作、生活在深圳,南国的花木也成为他表现的重要题材,他的许多画既有岭南风情,又有齐鲁特色,先生的画更加成熟,“纸上如闻叶有声”,他的葡萄、牡丹、梅花、墨竹、山水奇峰等传统题材的创作更有新的发展,新题材也有更大的开拓,新的探索和追求也在进一步升华。他早年的写生人物画也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作为一位享有盛名的国画艺术家,年愈花甲的崔培鲁有一种更为强烈的使命感。他一方面站在新的高度对自己多年创作的作品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反思,力求在艺术创作上再有新突破和创新。另一方面,他更加积极的进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崔葡萄”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

版纳野林图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他受中国文化部外联局的派遣,受我驻英大使馆文化处和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的邀请赴英国举办个人画展和学术讲座,并在我使馆人员陪同下在英各地进行艺术考察。

1999年12月他作为当年中国唯一的访印学者,应印度外交部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和印度驻华大使馆的邀请赴印度访问考察、举办个人画展并在新德里艺术学院和印度艺术研究所讲学和艺术交流。

2004年4月及6月携其女儿崔文僮相继访问了美国和日本,并先后于旧金山、大阪举办画展。而后适逢国庆五十五周年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山东省枣庄市举办了“崔培鲁艺术回顾展”。

2006年10月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崔培鲁国画艺术回顾展》。

“崔葡萄”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

水墨牡丹 清香可掬

2007年7月16日香港有线电视台在21点播映了对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崔培鲁先生的专题采访报道。

2010年7月其女文僮在北京北航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父女俩应邀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接受“华夏之声”现场直播访谈,引起较大反响。同年8月,崔培鲁先生在上海世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主题活动中荣获“中国国粹文化成就奖”。

2011年6月崔培鲁、崔文僮父女应澳门基金会之邀请,于澳门陆军俱乐部举办了父女国画联展。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官方举办的这次画展,旨在搭建内陆与澳门之间的文化交流平台,进而推动澳门地区艺术欣赏及与内度的文化交流,对此崔氏父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12年12月,崔培鲁高票获评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30位中国花鸟画艺术家,并出版个人专集和参加北京高峰论坛。

2013年,应国内多家出版机构邀请,出版发行了大量高端名家合刊画集个人专辑及马年葡萄画台历等出版物。

2014出版《国家文化传承人物崔培鲁》个人专刊及入编《中国书画收藏投资价值二十位艺术家》,2014年荣获“世界华人经济促进人类和平领袖奖”。

2014年秋冬在京筹备七十前艺术大展。

2015年2月,崔培鲁应《艺术天成》之邀,与潘世勋、刘曦林、覃志刚、徐里、言恭达、王岳川等举办中国梦书画臻品联展。

2015年朵云轩出版崔培鲁羊年牡丹作品专题台历。

2015年春季中国美协、广东美协、山东美协相继发文拟共同主办将于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崔培鲁国画艺术展》。

2015年5月应邀山东艺术学院讲学,并赴临沂参加恩师王小古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崔葡萄”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

“崔葡萄”的来历

九十年代初,深圳报纸曾以《画坛崔葡萄》为题,褒扬崔培鲁先生的艺术成就,在许多艺术活动场合,大家多以“崔葡萄”来称呼崔培鲁。多年来,崔培鲁先生也乐呵呵地默认了这一代称。可这“崔葡萄”的来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传,中国画史上,宋末元初有位僧侣画家温日观画葡萄很有名,被称为“温葡萄”。当代画家王小古,也以画葡萄著称,世人曾称其为“王葡萄”。崔培鲁是王小古先生的学生,当然就把老师的代表作学到了手。这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济南珍珠泉宾馆。当时崔培鲁随同王小古老师在珍珠泉宾馆三楼会议厅参加一次书画笔会,许多人早早来到画案旁,等着看王小古老师作画。当王老师起身走向画案,就有人提出请王老师画葡萄,并连声赞誉这位久负盛名的“王葡萄”。这时王小古抬头指向对面正在作画的崔培鲁,说:“我现在很少画葡萄了,我的学生崔培鲁画葡萄已画得很不错,现在“王葡萄”变成“崔葡萄”了,你们快去看他画!”

“崔葡萄”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

经王老师这么一说,很多人就到对面的画台观赏崔培鲁作画,只见“崔葡萄”大笔一挥。水墨淋漓、晶莹剔透的一幅小三开葡萄图不一会就画完了。顿时博得在场许多书画家、党政及媒体人士的喝彩。笔会散去,崔培鲁接受了记者采访,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及大众日报等报刊都相继将“崔葡萄”的美谈传播开来。崔培鲁深感恩师王小古艺德之高尚,他也将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和鞭策,便更加努力勤奋地进行国画创作,以使老师所赐“崔葡萄”之美称名副其实。果然崔培鲁的葡萄画出了名,也画出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久即与四川的苏葆祯“苏葡萄”、北京的周怀民“周葡萄”齐名而三分“葡萄”天下。

王小古老师仙逝后,一九八四年秋崔培鲁手持画笔进军上海,并于次年年初如愿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得到上海画坛众多艺术大师前辈及同行们的赞许,谢稚柳老先生在崔培鲁的一幅葡萄画上题写:“此图写累累鲜实,大有琼浆玉液之感”。

其实,崔培鲁的牡丹、梅花、兰竹等作品也画得很出色,人物山水亦多有涉猎。香港媒体曾以“葡萄王”“牡丹王”赞誉崔培鲁,但崔培鲁先生并不认可。他认为当今画坛称这王那王的太多了,且大都是自封的。唯有“崔葡萄”的美称是恩师王小古赐予的。因而,宏扬“崔葡萄”正是对恩师最好的回报和缅怀,也是对中国画最好的继承和发展。

“崔葡萄”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