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谦让

 龙安山河 2015-07-27


那女孩带着依旧绯红的脸颊,背着沉甸甸的大书包,头也不回地下了车,渐渐的远去,慢慢的汇入到了人海里……

我如坐针毡,内心老是忐忑不安,久久无法平静……

我来自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县城,说它小只是因为人口少,全县总人口超不过十九万,要论面积那还不算小,据官方数据有 5974  平方公里。你可别小瞧了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它可有许多许多的出名的地方呢,首先是全国野生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地方,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的美誉,还有深山宫殿——报恩寺,报恩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据说是修建北京故宫的工匠浓缩北京故宫的模样修建而成的,在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建筑艺术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眼下已经成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教学实习基地。还有很多很多,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一个一个的介绍了。

我这次是陪老婆去市上检查身体的,自己驾车去的,私家车,一个不足3万元的面包车,东风小康牌的,面包车在车族中的位置居后,人们戏称农民牌,有非法营运的代名词。是运管所,路政、交警等执法部门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句话,驾驶面包车的属于弱势群体,是执法部门打击的重点对象。为了个人脸面,为了他人和自身的安全,我把车停放在了亲戚家的门前。

亲戚家住在我们市的二环边上,目前我们市只有两环,这里好停车,每次到市上我都是把车停放在亲戚家门前的,这里不收停车费。要进市中心就坐公交,有时候也有人劝我把车开上,说那样更加方便些,我总是搪塞,说坐公交环保,属绿色出行,政府都提倡,还说车子开进大城市不好找停车位。其实,上面两点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只有我自己知道,一是拍碰撞车和人,因为城市里的车比人还多,二是怕付停车费,城市中心,只要停车就有人收钱。

和从前一样,这次我和妻子还是选择了坐公交车,从亲戚家到我们的市中心医院,也就是市人民医院,有一段里程,要坐十几个站,乘坐36路公交车直接在市中心医院大门口的站台下车,下车后过个天桥就是市中心医院,这都是我们提前打听好了的,山里人进城最怕迷路,几弯几拐头就晕了,就不知道方向了。

早上七点半36路车进了临亲戚家最近的站台,我和妻子被簇拥着上了车,由于我们上车的地方不是起点站,加上又是早高峰,车上已经十分的拥挤,站在车里,人随车晃,人挤人行,在这种环境中,一要保持好平衡,尽量不要频繁地与他人接触,不然会引起误会,是男士会埋怨你柔如无骨,若是男士中的街头混混还会恶语中伤。甚至劈头盖脸,要是女士,会误认为在耍流氓,弄得你无地自容。二要小心自己的随身物品,尤其是囊中的钱包和手机,高峰期的公交车上是小偷出没最多的地方。

我左手高高举起紧紧拽住车杆上的吊环,右手护着胸前的挎包,不时的环顾四周,留意贴身的陌生人。就这样一路摇晃,车载人行,人随车动,在拥挤中寻求宽松的空间,在颠簸里享受起伏的快乐

不知不觉,又前行了四、五个站,乘客上的上,下的下,车内还是那么的拥挤,在推推让让中我挪动到了临窗口的地方。

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个学生模样的姑娘,看样子应该在十三、十四岁左右,估计应该上初中二年级,她穿着十分的朴素,一件上衣有些旧了,洗得发白,扎着两根羊角辫,单从穿着打扮上看,应该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她身背一大大的鼓鼓的书包,双手紧紧的抱住立柱,一直湾着腰,时而还要腾出一只手,拨弄一下肩上的书包背带,或者是左右摇晃一下身上的书包。凡是身背重物的人都知道,这样做是为了缓解暂时的压力,寻求一时的轻松,可想而知女孩书包的重量不轻。看见这女孩身背如此书包吃力的样子,我想到了我们当年读书时的轻松,那时,七岁上学,要开学的前两天,父亲到集市上去买一尺二寸花布,花色不淡也不艳,再买两尺白色的接近两个指头粗细的布带(俗称鸡肠带),母亲连夜在煤油灯下剪裁缝制,半个时辰书包就做好了,那时读的书简单,就那么三五本,五六斤,即便是读到初中、高中书包都没有现在的小学生的书包那么鼓,那么沉。

“前方到站长虹国际城,要下车的旅客请做好准备从后门下车”正回味青年时候的我,被这温馨甜蜜的语言报站名的声音给唤回到了现实,这时,那女孩旁边的一青年男子起身朝后门移动,准备下车,女孩说是迟那是快,一下子就抢占到了位置,一屁股就坐了下去,两手掰开了肩上的书包带,深深的吐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些许满足。这时我才注意到,女孩面目清秀,眼、鼻、口、耳都是画一般的对称匹配,裤子是普通的牛仔裤,鞋子是普通的布鞋,从她的眼眶中隐约察觉到了她家生活并不富裕。富裕家的孩子从穿着打扮,从言谈举止一目了然,再说如今又有几个富裕人家的孩子上学坐公交?又有几个是背着书包上学的?都是拖着带轮的拉杆箱式的书包,坐着小车去的。

我还在触景生情,感叹生活,感叹人生,感叹社会,感叹贫富。

“爷爷你坐”这句话打断了我的遐想,女孩已经站起来回到了原来站立的地方,我出于心疼,出于关爱,说:孩子你坐,这话一出,那女孩的脸一下子通红,一直红到颈部,很迅速的把脸转向了车窗,微微低着头,我一时不知所措,我知道女孩坐下再起来让座是尊敬老人,是传统美德,是有家庭教养的孩子,当初她抢先坐下是疲惫所至,是人之本能。后来她看见我面目沧桑,满头银发,懂得了不该争先抢位,应该先让老人。基于这种心理才被我一句出自内心的孩子你坐,看似平常,看似普通的客气话,伤了女孩的脸,让她蒙受了一丝羞辱。

我坐上了那女孩给我让的座位,内心很不平静,后悔自己从事了近四十年的教育工作,竟然放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又过了两站,女孩带着仍然红着的脸下车了,越走越远,慢慢的汇入了人海。

她那通红的脸颊,她那蒙羞的表情,她那远去弯腰的背影,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记忆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