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持“惠寒小学” 陶冶高尚品格

 苏迷 2015-07-27
扶持“惠寒小学” 陶冶高尚品格


  东吴大学创办的“惠寒小学”,免费招收贫寒人家无钱上学的孩子入学

  作为一所基督教监理会创办的大学,东吴大学具有十分浓厚的教会学校色彩。以耶稣为榜样塑造学生的品格是教会大学的目的。在学校里,所有学生不分贵贱,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具有慈善性质的社会服务,帮助那些无助的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支持学生主办惠寒小学。

  1911年,东吴大学学生觅得小屋一间创办“惠寒小学”,免费招收贫寒人家无钱上学的孩子入学,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惠寒小学从校长到教员都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义务担当,学费和书本、制服费则由大学生们募捐而来。在校方的支持下,惠寒小学的学童们可以到大学科学实验室、图书馆等处参观,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业优良的学生毕业后还可以免费进入附属中学继续学习。此后,东吴大学的学生们募来资金购置土地扩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扩大惠寒小学规模。学校由半日制改为全日制,还聘请了一位常驻教员进行日常管理。1916年已有在校小学生92名,58名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承担他们的教学任务。是年,4名惠寒小学的学生完成学业,1名学生获得特别经济资助进入东吴大学附中初级班。抗战爆发后,流亡上海的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重新办起一所类似惠寒小学的夜校,为上不起学的孩子提供6年制免费小学教育。1942年,入学学生达145人。抗战胜利后,东吴大学在苏州恢复开办惠寒小学。一届又一届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热情,使得成百上千的贫苦孩子圆了入学梦,由惠寒小学进入中学再升入大学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1912年起,校方在大学生中试行勤工俭学,让学生通过打扫教学楼和从事其他劳动来偿还一些学费借款,此举受到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很多学生都来申请,使校长葛赉恩招架不住。在一百年前的中国,让年轻学子乐意放下手中“高贵”的课本,通过“卑微”的劳动来偿还自己的费用,东吴大学教会了那些即将成为中国社会精英的年轻人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