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条微信读懂“山”形建筑设计要点

 昵称6450455 2015-07-27


Part 1

1、由BIG拉开的山形建筑体流行趋势持续了五年之久。类似建筑集中反映在国内建造过程中的问题亦突出尖锐。



2、集中问题:

A、结构体系复杂,报审环节消耗时间成本巨大;

B、山形必然在中间形成巨大空腔,无法在销售上有效消化;
C、消防排烟复杂;

D、大量同层排水占用净高....


3、这经常会导致方案在业主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流产。如果将所有体系回归“板式”能否获得更好的性能化呢?



4、对于任何场地,重塑山型感觉,需要定义好制高点和坡向趋势。



5、所有的山体可以被理解为由板式构成的集合体



6、随后对建筑的底层部进行体量连结,针对不同组合方式,削弱板式的分离感。




7、板式组合成山形,适用于常规产品开发,经济性能相对板式非常接近,缺点在于对山体的模仿程度有限。



8、产品形态的满足,建立在对销售户型的深度理解,为此我们用类似乐高积木的模式,针对销售中的面积限制,附送空间等营销进行组合设计,藉此完成户型标准化。



9、总体来说,对于一些厌倦做成方块,又无法扎哈一下的项目来说,板式组合体提供了新的选择。



Part 2

1、O2O的时代悄然抵达,未来的跨界模式不再是SOHO那么简单。研究报告Part1中是在技术性解决这个时间点的需求,Part2则是对下一代产品的展望。



2、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把车子开到入户门口回家,早上起来同层的门外就是一个热闹的街区,办公场所的居住场所也许就是一门之隔。。。。


3、和鸽子笼时代说再见,我们住在“山”里吧。剖切等高线后,分层可以最接近山体形态。



4、隔空层如果能擦边球2.2米以下层高不计容的话,呵呵,室外共享空间,N多房间外的活动都可以得到释放了。藉此不仅解决了排烟问题,还让产品的高端属性发挥出来(什么?室外游泳平台都有!?)



入户体验的多样性--


5、巨大空腔问题依然存在,在等高线收缩过程中逐步消失,因此在底层部需要特殊户型研究,如果每层都是空中别墅,那么为什么不能有“空中地下室”呢?



6、如果2.2米的理想状态不存在,封闭偶数层,形态依然可以得到保证。1:2的双边比例可以确保交通体系最为精简。



7、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8、言归正传,无法销售的部分必须解决,在破坏最小的角度,对山体进行切分。



9、似乎得到了两个答案,峡谷和盆地。



10、这一轮的形态基本OK,切开后接近板式组合,运用上一章的经验,仍需突破的难点在于得房率与层高的最优配比(待续)。


(来源:VAStudio)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感谢众多微友的一路陪伴和认可!

查看历史消息:发现→半月刊

建筑邦官网:http://www.

  • 打开 App Store 输入“建筑邦”免费下载安装

  • 如果您从此文中得到收获,点击下方推广,鼓励一下默默耕耘的小编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