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告别“农信时代” 农商银行打赢转型攻艰战

 文野 2015-07-27

告别“农信时代”

农商银行打赢转型攻艰战

从亳州药都农商银行转型升级

探寻“安徽农金”改革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臧洪菊 通讯员:卢善军 江锋


核心提示
去年年底,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83家法人机构集体告别“农信社时代”,实为“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事记”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此举,也将“安徽农金”的大旗,插在了全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的最前沿,并聚焦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待。

一边是刻不容缓的转型升级,一边是不容懈怠的社会责任。


沿着改革发展的坐标前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这一路走来,亦是难言轻松。但行至“里程碑式”的改革发展节点,作为支持一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如何将发展与担当有机融合、协同推进,将是农金机构在新时期的“新考题”。

去年年底,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83家法人机构集体告别“农信社时代”,实为“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事记”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此举,也将“安徽农金”的大旗,插在了全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的最前沿,并聚焦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待。



图为2014年4月11日,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陈鹏(左二)在药都银行营业部调研。


亳州药都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药都银行”)是“安徽农金”第一方阵的排头兵。近年来,在安徽省联社的指导下,该行立足本地实际,创新金融服务,谋求战略转型,走特色化、差异化经营道路,业务规模、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

借助全国推开的“三严三实”活动,《农村金融》周刊记者日前走访了药都银行,作为安徽农金的缩影之一,在药都银行的“微镜头”下,一幅安徽农金崛起的大图景,熠熠生辉。


协同发展
开启转型升级“新模式”

在改制问题上,缘何安徽农金系统能够在全国率先破题,以“全省一盘棋”的步调集体告别“农信时代”?在药都银行这一“微镜头”下,呈现出的答案是“并非偶然”。


“我们行目前发放的社保卡,已经105万张了。”采访中,安徽涡阳农商银行董事长蒋红岩告诉记者,“这都是药都银行老大哥给提供的机会。”


涡阳农商银行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是安徽农金“农商行”队列中的新兵。改制之前,该行曾受制于沉重的历史包袱等压力,一度位列安徽农金系统“后进生”行列。

相对而言,位于亳州市谯城区的药都农商银行不仅具有地缘上的资源优势,而且自2012年成立农商银行以来,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截至今年5月末,药都银行资产规模达205.11亿元,较改制前增长165.2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4.53%;各项存款余额156.34亿元,较改制前增长120.1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0.82%;各项贷款余额116.87亿元,较改制前增长89.1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9.47%,存贷款总量均在全省农金系统中排名第四位。2014年,该行上缴税收1.68亿元,是谯城区第一纳税大户、亳州市第二纳税大户。

改革行至深水区,常是“啃骨头”一般的攻坚克难阶段。有关各省农信系统的改制工作,也是概莫能外。继资质“优良”与“相对优良”的一线法人机构跑步完成改制工作之后,如何有效推动“后进”法人机构顺利通过改制“大考”,成为当下多省农信系统要面临的共同课题。

“以先进带后进。”对于像涡阳农商银行这样改制困难较大的“后进生”们,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给出了如是改革指导建议。是年,安徽农金系统中,共有33家实力较强的农商行向11家发展遇阻的法人机构伸出了援助之手,建立了长期重点帮扶机制,并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带动发展。

与之相对应,作为亳州市三县一区中四家农金机构的发展之首,药都银行发挥起“老大哥”的“威力”,一鼓作气带动了亳州市另外三家行社的共同发展,涡阳农商银行便是其中之一。2014年9月26日,涡阳农商银行正式挂牌成立。

与省联社“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思路一致,涡阳农商银行董事长蒋红岩告诉记者,自结对帮扶以来,药都银行极为重视对三县农商银行的“同步创新”和带动效应,独家研发和协同研发了多个业务发展平台,例如,社保卡代理发放、网上办事大厅行政在线缴费、“我家亳州”客户端手机支付平台、新农合在线报销系统等。

药都农商银行董事长许绍普称这种方式为,“带动兄弟单位,联动创新”。

“或者是药都银行带我们几家单位一起研发,或者他们搭建平台,我们免费用。”蒋红岩补充道。

目前,涡阳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到84.51亿元。其中,存款余额73.35亿元,贷款余额为48.14亿元,存贷款余额较成立之初,分别增长了1.45亿元、3.64亿元。

窥一斑而知全豹。2014年年末,安徽省联社倡导的“抱团发展”模式凸显成效,全省最后十余家法人机构顺利通过改制大考,开启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有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至2014年年末改制工作全面完成后,全系统资产总额较2004年省联社刚成立时增长6倍,年营业收入由不足40亿元,变为突破450亿元。

“我们兄弟单位应该捆绑在一起、抱团发展。”放眼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许绍普认为,只有这样“联动发展、抱团参与竞争”,才是未来胜出竞争的筹码。


创新引擎
助推区域经济腾飞

从最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到相继问世的“农家乐”、“商家乐”、“小微乐”,再到目前正在上线过程中的“中药材产业链金融”项目……作为区域性的地方金融机构,用不断创新升级的金融服务和信贷产品,来与时俱进地配套地方经济发展所需,才是谋求双赢发展的“王道”。



图为安徽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引导客户办理业务。


为有效助推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药都银行又出新招。


“预计今年年底,我们的‘中药材产业链金融’管理系统就能上线,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时办理,到2016年下半年,全部实现线上运行。”许绍普说。

安徽省亳州市有着“中华药都”的美誉,不仅坐拥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也以中药材产业成就着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

而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后盾”,如何更好地扶持中药材这一支柱性产业的发展,也是药都银行诸多“信贷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课题之一。

许绍普提到的“中药材产业链金融”项目启动于2013年,意在通过对中药材产业中各环节提供全覆盖式的金融服务,来提高中药产业的融资效率,减少融资成本和难度。

因为有着药商、药都银行股东、贷款客户的三重身份,安徽济仁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勇对上述项目将带来的“大利好”极为称道,“下至种植户,中至贸易商、药厂、医药物流企业,上至药店和医院,都能在里面找到适宜的融资方案,让整个产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资金后盾。”

目前,该项目的线下部分已经开始运作。就手中掌握的数据而言,药都银行行长张亮认为,“成效还是不错的。”

数据显示,药都银行中药材产业链金融业务已办理中药材存货质押13户,金额760万元;办理应收账款质押7笔,金额613万元;办理保理业务2笔,金额800万元。

“中药材产业链金融”项目只是药都银行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打造的创新产品之一。据许绍普介绍,为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近年来,该行累计创新推出了13款信贷产品,例如,“全民乐”、“小微乐”、“工薪乐”等。

从事中药材生意多年的张心民,是药都银行“商家乐”贷款产品的一个受益者。

“商家乐”是药都银行于2001年研发的、运作十余年仍广受客户欢迎的一款信贷产品。

提及该产品,药都银行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该产品的三大“看点”:其一,是在运作模式上,该产品移植了农户小额贷款“一次核定、周转使用、随用随贷、余额控制”的模式来运作城区房产抵押贷款,比传统抵押贷款更为方便快捷;其二,是该产品可以根据商户的经营情况,逐年提高授信额度,同时,也可以根据所需,在抵押贷款基础上,办理综合信用授信,以满足客户更大的资金需求;其三,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点,是该产品能够满足当地10万余药商短、频、急的信贷需求特点。

“授信额度不是固定的。”张心民说,记忆中,自己申请第一笔“商家乐”贷款时,生意规模比较小,授信额度只有20万元。但随着生意的连年看好,他的授信额度也在不断提高,“现在的授信额度有70万元了。”

作为药都银行信贷扶持的老客户,孟霞更为赞叹的,是在使用该行信贷产品过程中的方便与高效,“网上银行随用随贷、随有随还,太方便了。”

原来,为适应客户消费习惯的变化,药都银行近年来又加大创新力度,将信贷服务从单一信贷品种,向“信贷+电子银行+中间业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转变。

以创新为引擎,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末,药都银行各项贷款100.88亿元,基本投向“三农”以及中小微企业,其中,涉农贷款余额为92.04亿元。

提及创新的力量之源,许绍普将探讨的焦点,转向了该行的市场定位。

“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许绍普告诉记者,正是在这一坚定不变的基础上,该行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错位化竞争”的发展之路,进而有了今日的成功。

近年来,亳州市政府专门授予药都银行“市民最信赖的银行”、“支持地方经济突出贡献奖”称号,凸显了该行在亳州市16家金融机构中的“排头兵”地位。


让利于民
打造普惠金融“升级版”

达,则兼济天下。随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综合实力的提升,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搭上了科技化的快车道,而且,更注重让利于民。绘出了我国普惠金融实践工作由重“量”向重“质”跨越的新图景。


图为亳州药都农商银行药乡支行为康美中药城近万户药商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务。


在安徽省亳州市,为药都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点赞的,除了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更多的,是那里忙于生计的百姓。


“有了药都银行的卡,就是到再偏远的山区、乡下进货,也不用愁了。”在中药材生意场上打拼多年的周老板说道。

周老板的摊位,设在康美中药城二楼,一个靠近楼梯口的显眼位置。一平米左右的摊位上,摆着来自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14袋天麻。其中,有4、5袋天麻上,还插有“安徽”字样的标签。

“我们家只办药都银行的卡。”周老板说,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平日总到乡下进货,所到之处,大多都有农信社的网点或ATM机,“存款、转账、汇款,都方便。”

让“普惠金融”实践搭乘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快车道”,恰是药都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有益探索之一。

近年来,药都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手机银行、ATM自助设备、POS机具、短信提醒、银行卡等业务,不仅在亳州市各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而且大部分指标在全省农金系统也是名列前茅。


得益于该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药都银行对辖内农村地区的基础金融服务力度也同步加大,实现了农村小集镇ATM自助设备全覆盖、POS机行政村“村村通”。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银药都行在普惠金融实践上的有益探索,更多的,还在于该行独具特色的“自选动作”——主动让利于百姓。

“让利”途径之一,是“打造免费银行”。

“除了贷款利息外,所有药都银行自行发起的业务都免费。”许绍普介绍说。

药都银行的“努力打造免费银行”发展计划,启动于2012年6月。按计划,该行将自行减免跨行汇兑等45项收费项目。其中包括:网上银行不收交易手续费、杜鹃公务卡不收年费等。

据统计,从开展免费银行活动至今,该行每年约对客户让利1100多万元。

药都银行主动让利于民的又一途径,是推出“惠民宝”定期存款业务。

该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惠民宝”业务的起存金额是一万元。该存款业务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提前或超期支取,利息不再只给活期利率。”

例如,上述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一个客户办理了“惠民宝”业务,原定是“存期一年”,但在3个月零7天时将款取了出来,那么,满三个月部分,按三个月定存给利息,余下7天,按7天通知存款利息计算。

“这比采用活期利率要高出几倍。”该行有关负责人分析说,“若按银行的通常做法,如果储户提前支取存款,利息是只按活期利率计算的。”

在整个银行业路遇“利差收窄”、改走“轻资产”发展路线的大趋势下,药都银行“让利于民”的举措,是否可取?

“药都银行各项业务发展得好,也是老百姓支持的结果,所以应该让利于百姓。”对于上述疑问,许绍普有着自己的看法,“中间业务,应该从更高端的层次去做。”

据2014年年末的数据显示,药都银行资本业务在收入中占比已达10%,成为药都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现如今,药都银行二次转型战略已经全面启动,该行的普惠金融实践,也将随之迈上全新的战略高度。安徽农金的改革红利,正惠及江淮大地。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周刊

主编/刘小萃 监制/李 博 本期编辑/李梦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