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袭霓裳羽衣,诉不尽中华美 | 古风

 心上耕田 2015-07-27

  听说,那个周某某又大嘴说错话了,说汉服表演者“像是洗浴中心出来的”“是朝鲜族服饰吧”“走的是像援场一样”。“梦想大使”说汉服不美,汉服到底美不美呢?这些热播的影视剧站出来说话啦! 

  1.《美人心计》改编自小说《未央·沉浮》执笔创作的一部古装宫廷剧,描写的是西汉时期的历史。虽然宫斗比较虐心,但是汉服之美也足足可以让我们一饱眼福啦!


2.时下很火的《盗墓笔记》中对周朝历史的回顾,出现了汉服的身影。


3.《大汉情缘·云中歌》简直就是一场汉服的时装秀:宽袍、大袖、褒衣博带、纹饰配件……汉服该有的特点都统统体现啦!



  看到这,小编更是好奇心爆棚,汉服,到底是何许人也?

1汉服的介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如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汉书》:“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它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

汉服的起源——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


  一些古籍的观点认为,汉族(及其先民)已有独特的服装体系了。例如,《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

汉服构造及特点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发展而来,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纹饰配件。

汉服的样式


  秦朝时,男女区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汉代出现了不同的款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


  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

  (2)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


  不仅男子可穿,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以表示出女性的文静与优雅。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3)“襦裙”制(襦,即短衣)


  襦裙是秦汉时期开始发展的女子服饰,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

诗词中的汉服文化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李贺的《秦宫诗》中“罗衫袂”指的就是汉服的袖子。“腰带”也是汉服的重要特征之一。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王维的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汉乐府《陌上桑》)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杜甫《丽人行》)诗圣杜甫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汉·辛延年《羽林郎》)诗中的胡姬“内穿一件长襟衣衫,腰系两条对称的连理罗带,外罩一件袖子宽大、绣着像征男妇合欢图案(例如鸳鸯交颈之类)的短袄”,对胡姬服饰的描写,体现出典型的汉服特征。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宋·张先《醉垂鞭》)“双蝶写的是服饰纹样”,体现出汉服“纹章及其丰富”的特点。

  





微博@语文周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