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后缺乳中医外治综述

 金鑫康复堂 2015-07-28

产后缺乳中医外治综述

产后缺乳是指分娩后,产妇乳汁分泌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或全无乳汁分泌。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其发病率约占产妇的20犷3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甚少,不足以喂养婴儿,或乳汁全无。亦有原本泌乳正赏,突然情志过度刺激后缺乳者。本病应与乳痈缺乳相鉴别,乳痈缺乳当有乳房红肿热痛,恶寒发热,继之化脓成痈等症状。根据乳汁清稀或稠,乳房有无胀痛,再结合舌脉及其他症状可以辨别症候虚实。1病因病机产后缺乳即中医“产后乳汁不行”、“无乳”、“乳难”等。隋代《诸病源候论》记载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既产则血水俱下,精液暴竭,经血不足”使然。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就妇人乳无汁列出21首下乳方,包括猪蹄、细鱼等食疗方。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分虚实论治:“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奎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对该病病因有较明确的认识。《妇人大全良方》述“乳第七届全国外...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对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和卫生经济学的评价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综合疗法与内服药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安全性,以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常德市第一中医院住院生产的足月分娩初产妇,按照随机均衡的原则将共计120例分为数量一致的综合组、贴敷组、按摩组和对照组。综合组即中医外治综合综合组:速泌通乳贴及通乳按摩,贴敷组即敷贴组,给予速泌通乳贴,按摩组即按摩组给予传统催乳按摩,对照组即内服药物组,服用生乳灵。治疗期间观察各组的泌乳量变化、血清PRL(泌乳素)变化、子宫复旧程度,并追访产后第42天的纯母乳喂养情况;并通过观察治疗评价为有效时的治疗时长和治疗费用,进而行医药经济学分析。结果:①泌乳量:综合组与三对照组依次比较,综合组优于其他三组(P0.05);②PRL水平:综合组与其他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底下降高度:治疗后综合组子宫底下降高度优于其他三组(P0.05)。④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情况:综合组与其他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文共47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光明中医》2015年06期
光明中医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综述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不够喂养婴儿,乳房检查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又称“产后乳汁不行”、“无乳”、“乳难”等。据调查全球在0~4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到35%,婴儿尤其在生命的最初半年中缺少纯母乳喂养,是婴儿发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1],故临床医生极应重视。西医对该病尚无有效的药物,中医治疗本病疗效卓越,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来中医对产后缺乳的诊治情况进行归纳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产后缺乳自古便有诸多医家记载,较多见如《傅青主女科》:“乳乃气血之所化生也,无血不能生乳汁,无气不能生乳汁……乳汁之化源属阳明,然阳明属土……必得肝木之气以相通,始能化成乳汁……羞愤成郁,土木相结,又安能化乳而成乳汁也。”现代大多医家都认为气血充盈是乳汁产生的物质基础,并依赖于脾胃之健运和肝之疏泄的正常协调而产生。此外,祁慧敏等[2]亦认为产后缺乳除以上两个因素,还需考虑痰浊中阻、肾虚血瘀两方面。...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产后缺乳与中医体质及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1.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统计正常泌乳与产后缺乳两种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产后缺乳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产后缺乳患者体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以期为产后缺乳的辨体-辨病-辨证提供依据,为临床防治产后缺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2.通过比较血清催乳素在正常泌乳与产后缺乳两种人群中的差异,探讨血清催乳素与产后乳汁分泌的关系。3.从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等角度探讨疏肝通络法对肝郁气滞证产后缺乳的干预作用,为治疗产后缺乳及中医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方法:1.选择符合标准的2011年9月~2013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产后缺乳者400例为病例组,另选择正常泌乳者400例为对照组,由研究者应用统一的《中医体质调查表》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对产后缺乳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  (本文共96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西医综合干预产后缺乳理论与临床研究

母乳喂养是全球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与采取的喂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母乳中营养素齐全,能全面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其中丰富的免疫物质可增加婴儿的抗感染能力;此外,母乳喂养还可增进母子间情感的交流,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因此,产后缺乳诊治仍是临床医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尽管产后缺乳相关研究进展迅速,多数研究表明多吸吮、早开奶、母婴同室可以降低产后缺乳的发生。中医针对产后缺乳治疗的临床实践,历史悠久,方法讲究,效果明确。历代医家及典籍对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都有一定的论述与发挥。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对于明确临床疗效,仍缺乏循证研究的论证,由此导致现今的妇幼保健体系对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这块瑰宝没有足够重视。藉由以整理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临床论证,为临床提供系统化的治疗方案,是本课题的重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部分: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及临床研究。1文献综述: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古代及现...  (本文共88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按揉少泽穴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

目的:1.文献研究:采用系统回顾及文献计量学评价方法,系统回顾中西医对产后缺乳的认识和少泽穴的相关研究;综述近十年来,产后缺乳的文献分布特点及研究概况,以指导相关科研和临床研究。2.临床研究:本课题通过对远端穴位少泽穴进行按揉,观察产后的泌乳量及因缺乳引起的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等方面,对临床应用按揉少泽穴治疗产后缺乳进行观察研究,探讨按揉少泽穴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有效性及其优势。方法:1.文献研究:采用系统回顾的方法,主要从中医对产后缺乳的认识、现代医学对产后缺乳的认识、产后缺乳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少泽穴的研究四个方面,总结中西医对产后缺乳及少泽穴的认识,综述产后缺乳的相关研究文献。2.临床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分组的临床对照试验设计,将9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组操作方法如下:(1)观察组:按照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取少泽穴,操作者用左手(右手)握住患者左手掌(右手掌)并固定,用右手(左手)拇食...  (本文共80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